砗磲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壳贝类,有「贝王」之称,和珊瑚、珍珠、琥珀并列为西方四大有机宝石,常被用于制作成手串、佛像等工艺品,也可入药。由于种群数量减少,砗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也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百度百科

砗磲(学名:Tridacnidae spp.):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共有1科2属9种,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壳质厚重,壳缘如齿,两壳大小相当,内壳洁白光润,白皙如玉。外韧带,通常有一个大的足丝孔。铰合部有一个主齿和 1~2 个后侧齿。外套痕完整,前闭壳肌消失,后闭壳肌近中央。全部为热带种,通常以足丝附著在珊瑚礁上生活。为双壳类中个体最大的贝类,其中大砗磲(Tridacna gigas)壳长可达 1 米。砗磲外套膜内有大量的虫黄藻,借助膜内玻璃体聚光,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而作为自身养分,二者形成互利共生的特殊关系。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中国共有 6 种,分布于台湾和南海各岛礁。

保护级别

全部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全部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 Ⅱ 级保护动物。中国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里也将库氏砗磲贝列为一级国家保护海洋生物。

2017年8月31日,广西防城港市公安边防支队对媒体通报:近日,该支队下属楠木山边境检查站对一辆重型厢式货车进行例行检查时,查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砗磲标本3只,总重218公斤。图为2017年8月30日,完整的砗磲标本。

2017年8月30日,边防官兵在测量砗磲标本。8月29日15时许,该站官兵在检查岗对一辆由东兴开往北海的重型厢式货车进行例行检查,在车厢尽头处发现三个编织袋,与其他装著海鲜的泡沫箱格格不入。

2017年8月30日,边防官兵在测量砗磲标本。官兵遂开袋查验,发现每个袋内都装著一只白色的贝壳状物品,壳大而厚,壳上有形如车轮般的沟纹,内部质地细腻有光泽。

2017年8月30日,查获的砗磲标本。经仔细比对,官兵确认该物品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砗磲的标本,遂将其暂扣作进一步处理。

2017年8月30日,查获的砗磲标本。经检查,该批砗磲标本共3只,每只分上下两片,最大一只重约100公斤,长约90厘米,最小一只重约50公斤,长约55厘米,总重218公斤。

2017年8月30日,砗磲标本。

2017年8月30日,查获的砗磲标本。目前,该批砗磲标本已移交上级部门处理。

如果也你赞同我的观点,点击右上角「琥珀蜜蜡志」关注吧~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让我们一起传播正能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