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财经人物周刊》)癌症,已经成了一种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疾病。在癌症病人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国产抗癌药的研发成为重点。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企业加入到抗癌药的研发中,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他在实验室中被誉为天才之手,却拒绝了哈佛医学院的任教邀请。

  大山深处的放牛娃,如何逆袭成为科学家?

  象牙塔中的科学家,如何变身成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他,就是信达生物创始人俞德超

  这座山叫青山尖,就在俞德超家后面,是他几十年前每天都要放牛和砍柴的地方。

  小时候的俞德超从未翻过这座山,从未见过山外的风景。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是他最初、最简单的梦想。

  去城里生活,是他人生的第一个梦想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俞德超历经了三次高考,终于考上了浙江林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然而,第一次走出大山的俞德超发现,去大城市看看的梦想,并没有就此实现。因为专业选择失误,俞德超面临着毕业回乡的困扰,于是他决定去考研究生。

  1986年,俞德超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他在专业的选择上,费了些心思。可是作为当时凤毛麟角的硕士研究生,俞德超发现他还是得回农村。因为在当时,跨专业是不行的,只能选择与本科专业最相近的专业——植物生理学。

  研究生毕业后,俞德超选择继续考博士。这一次的专业选择,同样出现了让俞德超意想不到的结果。他原本报考的是植物逆境生物学专业,却被调剂到了分子遗传学专业。

  三次专业的选择,三次变化,从一片树林,到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微小细胞,俞德超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微观,但是他却明显地感觉到,他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越来越迷人......

  为了进一步深造,俞德超飞赴美国做了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因为幼年学习体系的不健全,俞德超不熟悉汉语拼音也不懂英语,所以在美国的三年,他压根听不懂别人说什么。幸运的是,俞德超每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基本不用与人交流,他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投入到了瓶瓶罐罐和数据当中,常常在实验室中一呆就是一整天。在博士后研究期间,俞德超围绕“在贾滴虫中建立基因表达系统”这一课题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这些文章也给他带来了一份特殊的邀请——去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可是,俞德超的选择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拒绝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任教邀请。俞德超说,自己没有信心。

  教学没有信心,但俞德超在自己一次次实验的进展中,找到了属于他的自信。可是此时,他却得到了一个噩耗:母亲得了胃癌。70岁那年,母亲做了胃切除手术,远在美国的俞德超坚持让母亲在术后服用他从美国寄回来的药。如今,老人家已经96岁。

  母亲这次得病,对俞德超触动很大。也让俞德超做出了一个新的选择,加入美国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当时,美国制药行业正处于从小分子化学药到大分子生物药的历史转折期,生物药研发方兴未艾,俞德超很想在这个领域学以致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意外发现,一些病毒可以感染肿瘤细胞,并导致肿瘤细胞破裂溶解,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利用这一现象开发新的肿瘤治疗方法。俞德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多种专业知识,巧妙的找到了一个跨界融合点。

  1997年,俞德超把自己发明的一种溶瘤病毒的相关技术转让给了上海医药集团。上海医药经过进一步开发,研制出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注射液,并于2005年获准上市。

  一次次的实验成功,一张张的发明专利,俞德超收获了自信的同时,也开始考虑人生的新目标。当时,俞德超已经在美国生活了12年,身边越来越多的产品来自于中国制造,而在自己工作了12年的生物制药领域,却始终没有中国制造的身影,这让他很不是滋味。2006年,俞德超放弃了美国的事业,告别妻女,回国创业。

  俞德超:我想我要做一个公司。这家公司同现在中国的公司都不一样,他们做的公司那个时候都是仿制。我当时想做的是一家国际标准的。做中国最好,这个领域,世界一流,就让同行业尊重的企业。

  苏州,苏南工业重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而苏州工业园的建立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跃成为中国外资最为集中的新兴工业城市。2011年,俞德超也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信达生物制药。

  而此时,距离2009年4月公布新的医改方案已经过去了两年。随着大量科技创新人才的回国,资本的注入与国家新药审评审批制度的完善,俞德超认为,未来国家将需要在这个领域出现创新能力和生产标准都走在世界前列的公司,自己的信达生物必在其中。

  做一家国际标准的生物制药公司,是俞德超最新的梦想和目标,对此他很有信心的。因为在刚回国的时候,俞德超领导开发的一款生物药成功上市,不仅为眼底病致盲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希望,还倒逼国外同类进口药在专利期内降价1/3。这让俞德超坚信,自己选择的路是对的。

  美国礼来公司,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对品质的追求在业界享有盛誉。2012年,俞德超迎来了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美国的一个行业会议上,俞德超遇到了美国礼来公司的负责人。

  经过考察,美国礼来公司同意和俞德超的信达生物合作,但前提是:俞德超必须重新建一个达到礼来标准的生产基地。这意味着,公司所有的研发项目都要推迟,而且要多投入几亿人民币的成本。礼来制药预估的改造时间是最少36个月,时间和代价,让信达生物很难承受。

  为了创新能力和生产标准都走在世界前列,为了梦想和目标,俞德超最终决定,举全公司之力用18个月的时间来改善生产线,以达到能与礼来制药合作的要求。

  自从定下了做国际标准的生物制药公司的目标,俞德超就没有动摇过。正是如此,也正是这个目标,让俞德超找到了投资,更留下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2015年3月和10月,信达生物和礼来制药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金额超过15亿美元,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将创新生物药的国际专利授权给世界500强制药集团。

  肿瘤免疫疗法,又称生物疗法,与化疗手段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利用药物来改善或恢复身体的免疫功能,帮助免疫细胞侦测和对抗异常的癌细胞。这种“唤醒”人体免疫系统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癌症治疗模式,带来了横跨多个癌种的历史性突破。

  俞德超研发成功了一种针对霍奇金淋巴瘤的人类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属于一种免疫治疗肿瘤的药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开展了临床研究。

  《柳叶刀》是世界权威的医学期刊。2019年第一期《柳叶刀·血液学》的封面文章,就是石远凯关于这种抗癌药的临床研究结果。期刊评述提到,这项研究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创新且高度有效的治疗模式,提升了患者用药可及性。俞德超,就成为了这项研究成果的专利发明人。

  2018年12月24日,信达生物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正式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如今,俞德超的信达生物已打造了一个贯通生物创新药开发全周期的高质量技术平台,拥有一条包括20个在研新药品种的产品链,覆盖了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代谢疾病等四大疾病领域,俞德超也成为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唯一一位发明三个国家1类新药并成功上市的科学家。

  “你可以做成一事,你有信心增加,第二次又增加、第三次又增加,就这样,这个也是就讲自信的来源。”

  ——俞德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