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一个国家的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硬实力,现在的世界上更为重视比如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软实力。有人把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也就是一种引导同化的实力,包括思想吸引、政治导向甚至生活习惯。

就笔者的生活工作经验来说,甚至连大家不太注意的使用的历法都反映了一种软实力。

笔者在日本工作,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总会有朋友会很关心比如“日本过春节吗?“,”你们春节放几天假啊?”之类的问题。

起码从唐朝开始,日本就使用从中国传过去的旧历,虽然后来日本人从研究明朝的大统历开始发展了自己的历法,但和中国的旧历法还是很类似,那时候日本人的新年也是正月初一,就是说那时的日本人也过春节。

1968年开始日本开始了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1873年以后日本就采取了西洋格利高里历法的公元纪年,废除了旧历。从那时候起日本的新年就改到了阳历1月1日,日本人再也不过春节了。

日本的春节基本上是在日华人在过,这是神户中华街的“春节祭”

其实当年日本人引入格利高里历的目的还不完全是为了“脱亚入欧”的政治正确,旧历的不确定性使之不适合于现代社会是更大的原因。实际上即便是在现代中国,旧历除了在计算“春节、端午、中秋”这中国文化中的“三节”之外也已经没有别的用处了。

也许会有人不理解“旧历除了算三节之外没有用处“这句话,因为旧历现在被冠上了一个”农历“的名字,使得一些没有种过田的朋友误认为种田要看农历,其实不是这样的。

种田看的是节气,比如长江中下游一带反映收获双季稻中早稻的农时的农谚是“小暑准备箩,大暑好割禾“,而所谓”大暑“、”小暑“这些节气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是农历的概念,而是阳历的概念。

农历是太阴历,反映的是月相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没有关系,阳历是太阳历,反映的是地球和太阳位置的变化。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于是一天中白天和晚上时间的长短就有变化,一年中白天最长的那天叫“夏至(Summer solstice)”,白天最短的那天叫“冬至(Winter solstice)”,而昼夜平分的那两天分别叫“春分(Vernal equinox)”和“秋分(Autumnal equinox)”,这四个节气正好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了4等份,每一等份再6等份就成了24节气。每一个节气在阴历的日期是不确定的,但阳历日期却基本上是确定的,比如无法回答“立春和清明是阴历几月初几?”的问题,但可以说“绝大部分在阳历的2月4日和4月5日,有可能会提前一天”。

“节气”的来历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阴历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无法使用,也就只有中华文化圈和韩国还在用阴历计算新年。

但正因为春节端午和中秋这三节一定要用旧历来计算,所以虽然从1929年开始民国也开始使用格利高里公历,但旧历在中国就一直存在,“有钱无钱都要过年”嘛。

但无论如何,旧历或者农历也就只剩下了文化的功能。但这个看上去没什么用的东西不但在中国和韩国一直没有消亡,而且随着这些年中国硬实力的增加,旧历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增加,世界上不少人不但知道了“中国历法”这个概念,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要按照这个历法来安排自己的时间表。

现在,中国旧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反映在生产上,欧美特别是美国人比较重视圣诞,圣诞和元旦还基本上连在一起,这段时间欧美基本上不干活;日本人把元旦当新年,一般企业要休息一星期左右;接下来是中国和韩国过春节,特别是中国,要放假2个星期。

在原来不那么全球化的时候,这种节假日的不统一不会有问题,但现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产品由来自不同国家的零部件和劳务联合组成很常见。东亚地区是全世界的制造中心,春节期间中国内地、台湾和韩国几乎全面停止了生产活动,日本虽然不休息,但因为不少产品是在整个东亚地区共同生产,缺少了来自中国和韩国的零件,日本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全面下降,整个东亚地区的生产下降给全世界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大家在做计划时都要考虑到“旧历新年”这个因素,前些年日本企业没多少人知道“旧正月”(日本对春节的称呼)是什么时候,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甚至能听到有日本人在抱怨:“真麻烦,我们干嘛要过元旦不过春节?“

除了企业的生产安排和商业的进货安排之外,富裕起来了的中国人走出国界的旅游也都集中在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大批到来的中国游客肯定会影响各国的交通和住宿市况,所以外国人在安排出行的时候,除了习惯之外,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春节因素。

比如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的节日,但因为基督教文化的巨大影响力,现在大家都在过。真正意识到其宗教含义的人可能并不多,更多的人也就是找个乐子。

春节也会这样:既然中国人都过春节,制造业全停了,大家都跟着什么都干不成,干脆咱们也放假算了;既然中国人都过春节,出来度假,干嘛咱们不也一起休息呢?这么想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现在还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还抱有一定的怀疑,再过几年,大家都习惯了春节时分的环境变化,有意无意跟着中国人一起过年的地方肯定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在外国看到老外扳着指头在算“今天腊月29,明天大年三十”也不是不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