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的成功关键不是权力和资源,是认同!


今天得到的主题有
一、客户体验管理心法
二、企业转型要从现场发起
三、四种训练创造性的方法



@吃干货Review@
组织重组像是有些高阶主管遇到瓶颈或空降时最爱用的一招,可是用了大刀是不是有用心?这里的心指的是细心和暖心。重组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主管的权力够大、资源够多,最重要的是一线的人员是否能认同,别总是摆出不认同就离开的姿态,因为没走的人不一定是认同,如果真心能清算的话,当主管的还不懂为什么失败,我想那就是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一、客户体验管理心法

在这里学到一件重要的观念「在设计客户体验时要兼顾购买者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因为,对很多产品来说,花钱的人和使用的人是不同的人。

再来,其实是我们常说的,未来商品的竞争力会有很大的决胜因素在于「高度客制化」,让该收到的人收到,不该收到的人不能收到。以过去在「智能媒体:未来变革的5个方向」里讲到的:由人工智慧针对每位读者,根据演算法分析他关注的问题和新闻后,再对每个读者客制化投放他最可能阅读的新闻。未来谁越能以越低的成本客制化产品,就越能抢到惊人的市占率。

交叉画像」的概念很有意思,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去了解喜欢我们产品的客户,他们大多数共同的其他兴趣是什么,再从这个兴趣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以及其它的生活资讯,再借由这些资讯去思考怎么解决客户问题,让自己的产品和公司对客户产生的价值最大化。

兴趣只是举个例子,也可以从有形的事物去思考。


二、企业转型要从现场发起

待过几家大公司,经历过数次重组的经验,今天拜读陈春花的文章,无限感慨啊~如果那些发动重组的高阶主管,能了解陈春花的经验,我想那些转型的成果应该会更好。

我觉得首先要先让组织知道,并不是过去不好才做转型,而是受到外部的影响配合经营的需求,是为了让未来比现在更好,所以我们才发起转型。这段话不能是口号,也不能当成安抚的桥段,而是高阶主管要提出打动人心的论述,来让每个人能对转型的必要有完全的认同感,否则一次的转型就是一次的士气大伤,不是吗?


再来转型的思考必须要以第一线人的资源进行详细考量,我见识过很多高阶经理人一开场就说:「根据我的经验这样做一定是可以的!」,通常语气都暗示著「要是我亲手来这样做就可以!」,其实都忘了考虑到现行的人事时地物的差异,所以获得一线人员在地下批评为「高射砲计划」,应该不需要意外不是吗?

最后的「刺猬理念」尤为重要!特别是空降部队来的更应该去做,先把组织最厉害的基础三环找出来,并且将它们简单化到所有人都能理解,所有转型的战略、方向和价值观都必须以这三环为基础打起。

先求同再求异,这样才能让组织每个成员朝著同一个方向使力。别一来就一副拿著大刀杀进来似的,口上总挂著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最后激起每个人打起「刺猬观念」来应对,这也不奇怪不是吗?


三、四种训练创造性的方法

The Net and the Butterfly: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Breakthrough Thinking》(到博客来买这本书去!)这本书把创造力叫做能产生「突破性的想法」,这些想法像蝴蝶一样美丽迷人,但是我们很难去捉住它们。而今天就是要教我们要用什么样的「网子」才能捕捉到这些美丽的「蝴蝶」。

第一张网、半睡半醒:关于「带著问题去睡觉」可以回顾一下「顶级牛人思考法」。除了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的方法外,再加上今天 Siri 之父:亚当・齐亚(Adam Cheyer)的操作细节,我觉得这方法挺不错的,不过不适合大白天的啦~

第二张网、无脑走动:我想这是大多数人常做的方法,不过却也常忘记要停下来晃一晃。小恶魔现在不是领别人薪水了,所以遇到瓶颈时就会大方地起来晃动,甚至天气好的话就出去走走寻找灵感。

第三张网、随时记录:这就非常重要了,拜现在 3C 产品的便利,小恶魔随手记录的资讯已经爆出来了,最重要的还是要分门别类管好,这样灵感要连结的时候,才不会找不到。

第四张网、舒压玩具:一定要准备一个舒压小玩具,没有的话就转转笔是最便利的方法,可是就是不要敲桌子或扭屁股,特别是在和别人共用的空间里,这样讲大家应该懂意思吧!

本文章同步发布于:蓝色小恶魔 - 知识速食:得到15m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