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一直以来,癌症都是人们谈之色变,避之唯恐不及的疾病。癌症的攻克也一直是一个世纪性难题,让众多科学家们都束手无策。难道我们就任由癌症肆虐而毫无反击之力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癌症认识的不断加深,科学家们认为,可以通过研发癌症疫苗来达到预防及治疗癌症疫苗的目的。目前,癌症疫苗的进展究竟如何?有哪些癌症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

  HPV疫苗

  说起癌症疫苗,HPV疫苗可以说是癌症疫苗界的当红明星,HPV是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大多数宫颈癌是由HPV感染所致,HPV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性传播。

  HPV疫苗的接种最好是在女性有第一次实质性性接触之前。美国推荐是9~26岁。而目前获准进入中国的疫苗,二价疫苗的推荐接种年龄为9~25岁,四价疫苗的推荐接种年龄是20~45岁,九价疫苗的推荐接种年龄是16~26岁。

  有研究表明,除了一些副作用如疼痛、肿胀或发红之外,HPV疫苗非常安全。

  HBV疫苗

  HBV疫苗,也就是乙肝疫苗,能够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我国的肝癌发病超过全球的一半,乙肝导致的肝硬化及肝癌是我国肝癌多发的重要原因。

  乙肝疫苗是人类第一个可以预防癌症的手段。我国台湾地区1984年开始推广乙肝疫苗,25年后统计疫苗推广后出生人群乙肝感染率降至0.9%。这也说明,乙肝疫苗对于预防癌症非常有效。

  目前,在我国,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已经超过80%。乙肝疫苗已经成为了中国肝癌一级预防共识。

  目前,只有HPV疫苗及HBV疫苗能够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因为接种了疫苗,就忽略了早期筛查。早期筛查是万万不能忽视的。此外,对于癌症预防疫苗,科学家们正在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Lynch综合征疫苗

  据2019届于美国亚特兰大举办的AACR年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对Lynch综合征小鼠模型接种4种肿瘤抗原,产生的抗原反应显示了小鼠肠道内肿瘤相应减少,存活率也得到提高。这项实验表明可能会开发Lynch综合征患者的癌症预防疫苗。

  Lynch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医学教授Lipkin在会议中表示,在美国大约每28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病。Lynch综合征患者一生中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高达70%到80%,同时患上其他癌症的机率也会增加。目前,频繁的癌前期和早期癌症筛查是用于预防Lynch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方法。

  Lipkin表示引起Lynch 综合征的基因突变阻碍了受损DNA的正常修复,从而导致基因组中编码微卫星的某些部分的突变积累。编码微卫星的突变会产生一种新的或经过修饰的蛋白质被称为新抗原,这种蛋白质可以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但通常不会产生足够强大的免疫反应来防止癌症的发生。

  在这项研究中,Lipkin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注射Lynch 综合征相关新抗原的小鼠,研究它们能否产生抗肿瘤活性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首先采取的步骤之一是,分析Lynch 综合征小鼠的肠道肿瘤,寻找编码微卫星的基因突变。他们确定了13个编码微卫星,其中至少有一个基因突变发生在肿瘤中的概率多达15%甚至更高。紧接着进一步分析确定了哪些突变可能产生新抗原,这些新抗原的肽序列是什么。然后,研究小组测试了10种最有前景的新抗原在诱导小鼠免疫反应方面的效果。他们发现,编码微卫星突变产生的新抗原中有4种可以诱导小鼠的新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与未接种Lynch综合征疫苗的小鼠相比,它还显著降低了肠道肿瘤的负担,提高了存活率。在未接种Lynch综合征疫苗的小鼠中,肠道肿瘤中位负荷为61 mg,总生存期为241天,而接种Lynch综合征疫苗的小鼠肠道肿瘤中位负荷为31 mg,总生存期为380天。

  与单纯接种相比,接种疫苗和注射非甾体抗炎药萘普生显著提高Lynch综合征小鼠的总体生存率。在接受联合治疗的小鼠中,总体存活期为541天,而仅接受疫苗的小鼠为380天。

  Lipkin认为,这项研究的主要局限在于它是一项临床前研究,这意味着在我们知道这种策略是否能预防Lynch综合征患者的癌症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预防性癌症疫苗的出现,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

  来源:转化医学网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消化,我们有很多干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