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火箭少女101在騰訊《橫衝直撞20歲》的熱播,這個目的地成爲了很多人的夢想。在過去的一年中,這個有些遙遠的北非小國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視野,文化交匯,古老歷史,以及新鮮的矛盾又順應自然的法律,都深深吸引着我們去了解探訪。

杜迦古城(在網上經常被寫成杜加,要記得那是錯的),位於首都突尼斯市西南106公里的沙格鎮,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爲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是突尼斯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遺址,來這裏的遊客卻寥寥無幾,一般只有攝影團和一地深度的纔會來這個景點,我們屬於一地深度,即9天時間只在突尼斯。

沙格鎮建在在一處高地上,站在上頭可以俯瞰肥沃的平原,麥田和橄欖樹林。在羅馬合併努米底亞之前,沙格鎮是利西亞-迦太基人國家的首都,在羅馬和拜占庭統治時期沙格鎮就開始繁盛起來,之後在伊斯蘭統治時期逐步衰落。杜迦古城遺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處在羅馬帝國邊緣上的小鎮風貌。

杜迦古城在公元2世紀羅馬人抵達之前就已經有了。據說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2世紀,這兒是馬西尼薩(Massinisa)的基地,他曾經幫助羅馬對抗迦太基。在尤利烏斯.凱撒時代,被羅馬統治的杜迦逐漸發展成爲穀物、橄欖和葡萄等農產品的集散地,通過向古羅馬提供糧食,依靠殖民地經濟繁榮起來,也爲古羅馬的興盛做出了貢獻。公元三世紀,這裏已經是一個擁有5000人口和自治權的城市。

杜迦佔地總面積達70公頃,始建於公元前六世紀末,或者更早一些,歷經了17個世紀的風風雨雨。早在1631年,源於西班牙的普羅旺斯人託馬斯.達爾科參觀了沙格,當時沙格還是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小村落。到了18世紀初期,沙格鎮就一躍成爲考古遺址,來突尼斯的遊客接踵而至。1881年,法國首先開始了對杜迦古城的研究,雖然只發掘了遺址的三分之一,就已經揭示了數量巨大、形態迥異的、不同時期的紀念碑,而且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世上絕無僅有的。

現在的古城遺址還保留着好多氣勢恢宏的建築羣,它們是努米底亞文化、古迦太基文化、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等的奇妙組合。遺址保存了古代城市各個組成部分的遺蹟,城市設計風格採用了羅馬城鎮最初的設計原型。

站在入口處,只能看到小部分的斷壁殘垣,我以爲這兒就只有一些柱子,可當你走完整個遺址,已經幾個小時過去了,曲曲折折,有一條完整不走回頭路的動線遊覽完整個古城,並且值得深入地看,需要專業講解,不然你只是看見了,什麼都不知道。

最先看到的是位於入口處右手的巨大半圓形建築,帶有明顯的羅馬建築風格,它是建於公元166至169年之間的大劇院,可以容納3500名觀衆,人們從舞臺左右兩側的門進入,平民坐在後面的座位,貴賓坐在前面幾層。舞臺背景的大石柱猶存,層層座位保存完好,據說在它荒廢之後,曾被附近的農民用來儲存水果,目前,這座劇院在每年6月的杜加戲劇節,仍被用作節目的表演場地。

劇院的西側是古鎮的中心,古羅馬城鎮的競技場,從這兒人們可以全面瞭解沙格悠久的歷史。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爲這是羅馬人的傑作,但最近的研究卻顯示真正的起源更爲久遠一些。許多尚存的紀念碑都留下了最初設計以及後來重新設計的烙印。

城市遠處的凱旋門以西十公里,還保留着部分水道橋的遺蹟,據說是爲杜迦提供生活用水的設施。供水和排水設施的建設是古代羅馬城市規劃中最基本的環節,從山中引來的水會順着略有傾斜的水道橋注入城中的三個蓄水池。

杜迦遺址中保存最完整的要數建於公元二世紀的朱庇特神殿,同時也是最壯麗的神殿。神殿的科斯林式圓柱精美壯觀,側邊羅馬皇帝的雕像只有身子沒有頭,據說這是由於羅馬的皇帝換得太勤了,杜迦人特聰明,就做了沒有頭的皇帝像,每次新皇帝即位時,只需要把雕像的頭換一下就行了。

杜迦古城有以色列馬薩達和耶路撒冷老城的風範,城市功能完整,生活居住區、公共澡堂子、健身房、菜市場、別墅、12座的公共廁所,大戶人家的宅院滿地鋪了彩色馬賽克,有兩百多種顏色的石頭鑲嵌而成,鑲嵌畫有耐久性,被稱爲“永恆的繪畫”,至今仍能看到它的色彩和殘存的畫面。

突尼斯是世界第四大橄欖油生產國,杜迦這裏有很多橄欖樹,是西班牙的,因爲枝幹很細,只存活7年。阿拉伯的橄欖樹很粗大,樹冠也大,成活數百年,所以突尼斯更多是種植阿拉伯橄欖樹。

上圖這個地方猜猜是幹嘛的?當我們團的人蹲在那裏時就一目瞭然了吧,這就是公共廁所,不過坑兒好小哇。旁邊的牆邊還有洗手池,跟現代的特像。

如果你來,導遊一定會介紹一個位於鬧市牆上的小門,那就是通往妓院的入口,也是綠色通道,它是爲了讓嫖客不引人注意,另有一個暗口和旁邊的浴場相通。

如今,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憲法規定一夫一妻制的阿拉伯國家,同時特別有意思的是,也明文規定了紅燈區,就在突尼斯麥地那老城,這是打一巴掌揉三揉嗎?制定法律的人也覺得一個媳婦不太夠,再給從其他渠道補點兒?

圖文:獨立攝影師、自由撰稿人、攜程簽約旅行家@那敢情好了

約片、約稿請聯繫後臺

圖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或商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