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今年适逢锡克教创始人那纳克(Guru Nanaka Dev Jl)550周年诞辰纪念,做为世界宗教平台的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在台湾的印度国际文化交流单位,11月16日在生命和平多元空间,首度在台盛大举办「世界宗教文化体验-锡克教慈善厨房」(Sikhism Langar)活动,欢迎有兴趣的民众事先透过网路报名,参加这场印度文化盛宴,体验锡克教圣餐。

渊源深厚欢迎跨宗教交流

世界宗教博物馆与锡克教的渊源很深,早在1999年南非开普敦举办的第3届世界宗教议会(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简称PoWR)上,灵鹫山开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心道法师与地位崇高的锡克教长老摩伊德.辛格(Bhai Sahib Ji)就开始20年的深厚情谊。

当年,摩伊德.辛格在大会上听到心道法师说明,将筹建一座以跨宗教为主题的理念型博物馆,相当惊喜,多次在国际场合与心道法师及博物馆团队交流。2011年甚至率团抵达台湾,参加世界宗教博物馆10周年馆庆活动,也有意复制这样的概念,希望在英国伯明罕成立全世界第二个世界宗教博物馆。

如同心道法师所说:「世界因差异而美丽,因相通而和谐」。世界宗教博物馆就是各宗教的平台,非常欢迎跨宗教的交流。

11月16日在世界宗教博物馆生命和平多元空间,首度在台盛大举办「世界宗教文化体验-锡克教慈善厨房」(Sikhism Langar)活动。(图由世界宗教博物馆提供)

11月16日在世界宗教博物馆生命和平多元空间,首度在台盛大举办「世界宗教文化体验-锡克教慈善厨房」(Sikhism Langar)活动。(图由世界宗教博物馆提供)

认识锡克教宗博馆轻松入门

西元15世纪创立于印度大陆的锡克教,在全球拥有2500万信徒,是世界第六大宗教。「慈善厨房」的传统,从锡克教创始人那纳克12岁时开始第一场Langar;提供免费素食给民众享用,不分种族、宗教、性别、地位与国籍,参与者会整齐的席地而坐一起用餐,是实践教义「平等」的一种方式。

位于新北市永和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世界宗教展示大厅,特别展示锡克教第一圣地「金庙」的建筑模型,让人仿佛置身圣境;展柜也陈列相关文物介绍,可以全面了解其宗教意涵。

请圣书仪式台湾难得一见

策划此次活动的世界宗教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国际事务副主任陈瑞琳说,16日活动当天10点半,先安排「请圣书」(Guru Granth Sahib)及祈祷仪式,重现锡克教传统头顶圣书的神圣仪式,参加者一一向圣书挥拂尘致意,在台湾十分少见;祈祷唱诵后,还会将普拉萨德(Prasad)甜品,发给奉献者,在与会贵宾致词后,一起享用圣餐及包头巾文化的风俗体验。

陈瑞琳表示,「慈善厨房」从煮食到外场的所有工作,都是由志工服务,对锡克教徒来说,服务(Sewa)是一种荣誉。主办单位动员近50位志工,预计6点就到现场准备450份餐点。中午12点开始,分4轮进场体验。特别提醒报名参加这场宗教界盛事的网友,需依照场次进入。

心道法师、新北市副市长谢政达、印度台北协会副会长贾旭明等人致词后,将与参加者一起席地用餐,彰显平等真义,也实践世界宗教博物馆传递的「尊重每一个信仰,包容每一个族群,博爱每一个生命」理念。

呼应心道法师近年积极推动的「爱地球,爱和平」运动,活动中使用环保、便利又优雅的「树叶餐盘」。(图由世界宗教博物馆提供)

呼应心道法师近年积极推动的「爱地球,爱和平」运动,活动中使用环保、便利又优雅的「树叶餐盘」。(图由世界宗教博物馆提供)

呼应爱地球理念用落叶餐盘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世界宗教文化体验-锡克教慈善厨房」不只突显平等的意义,为呼应心道法师近年积极推动的「爱地球,爱和平」运动,活动中使用的餐具特别选择可完全自然分解的落叶制成,参加者还能将环保、便利又优雅的「树叶餐盘」带回家,重复使用。

现场还安排锡克教包头巾体验,前80位入场民众,可结缘一条头巾。陈瑞琳解释,锡克教徒相信造物主创造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不因世俗看法改变身体的任何部位,蓄发及蓄胡不但是为了敬神,也成为教徒的信念及身分表征。为保持头发的干净与整齐,男性教徒强制包头巾,女性包头或覆盖头巾皆可,没有强制。头巾还有忠诚、正义、尊严、勇气和纯洁的象征寓意,但形式、颜色、大小没有特别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