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为了竖一个故作另类的标题,是真这么觉得。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那些码字的人,是不是觉得,他们每码完一篇「大作」,一定是自得意满,就好比姑娘撸了个美美的妆,必须要拍它百来张那般。

其实不是,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

曾经看过一个周星驰和张柏芝的采访节目:

鲁豫:你们平常会看自己的电影吗?

周星驰:不会。鲁豫:如果电视刚好在播你的电影呢?周星驰:会转台,因为尴尬。张柏芝:我也是,立马就会转台。因为觉得自己本应表现得再好一些。

我有时看自己往期文章,就类似这种心情。有时会觉得尴尬,有时是真觉得烂得像屎~

「你总算有自知之明了,那你还写?」,一个来自深渊里欠锤的声音。

「当然,如果秉承做不好就不要做的原则,人类应该还在树上蹲著挠痒痒吧。」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回溯我和这个号的分分合合,不禁颇有几分感概,于是我是这么回答的。如果你也有做公号打算或者正在运营自己的公号,可能也许,不敢保证会有点启发吧。(大神请自觉跳开)


?.

这个号早在2016年就注册了,2017年底才开始投入运营,那时候吭哧吭哧地更新,在知乎引流,目的很简单,为了入职。

非常幸运的是,那会有个回答在知乎小小地爆了一把,1个月不到为我带来1000+的读者(粉丝)。感恩。

顺利入职后,精力有限,就很少再管了,几乎停更。2018年总共更新不到10篇,不过基于知乎答案的长尾流量,每天还是会带来三两个关注量,当然,每天也有取关的。

总体来说,关注量保持著可以忽略不计的增长趋势。

加上2018年各大V公知们唱衰公众号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也一度认为公众号也就那样了,我等普通小透明还是乖乖靠边歇菜吧。

但做运营的都知道,2018年也是公众号各种花式改版的的一年,微信的小动作不断,像是摸索,又像是在试探。

接著就到了2019,我本身是个讨论电影的号,说来也是有缘,让我有了重新拾起公众号动力的竟然是因为一部电影。

因为断更太久,重新更文后,阅读量,打开率远不如从前。我明白这是大势所趋,各种直播、短视频平台的极速崛起,将用户的注意力大量瓜分。

我的公众号从早期的阅读量200+跌至目前勉强100+,很现实,我已坦然接受。


?.

做公众号的人很多,据说有2000多万,在职的个人,大平台机构,专业团队,学生,自由职业者,以及本就具有相当多经验的媒体人等等。

这就导致内容产量严重过剩,说句夸张的话,作者恨不得都要多过读者了,既然竞争这么激烈,如果自身没有优势或者积累的话,普通人为什么还要急赤白来地入坑呢?

很多人都这么说:

我就是佛系更新一下,就当练笔,无所谓粉丝量,更不指望赚钱;

我不指望有什么关注,就是写给自己看的;

不可否认,我以前就是这么想的,内心的潜台词是:谁稀罕你们关注啊,爱jb看不看。

可每次更文后,必然是心心念念地盯著后台,想随时知道阅读量如何、有没有人点在看、留言、赞赏。看著可怜的迟迟上不去的两位数阅读量,常常陷入懊悔:肯定是标题太烂了,换一个,打开率绝壁比现在的强。

你看,如果这叫佛系的话,我真是快要把自己骗过去了呢。

有没有真佛系的呢,也是有的吧,但我想应该很少很少。毕竟谁不需要认同呢,这可是最基本的人性。

不过,没人看没人赞就不做了吗?既然题主提到了今后对公众号的打算,我想要说的是,我应该会把这号持续更下去。

不为别的,就为以下这句话。

人们不去写作,最常见的理由是「我怕自己写不好」。其实,根本不用为这一点背负任何心理压力。因为在我看来,并不存在怕不怕的问题,而是基本上没可能写得好。所以,放心吧,你是写不好的,不用为此焦虑了。

这是和菜头教我的。

你可能满脸问号?这不是在打击人嘛?

别急,听我继续。


?.

有人曾在槽边往事公众号里,问他:作为普通人,我是随手写写就好,还是写专业比较好?

他回答如下。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就像我这样,结果你也看到了:

写了十几年,才终于勉强达到畅销书作家的及格线,而且头发已经几乎掉光了;写某一个专业领域,像李笑来那样,结果你也看到了:

在《得到》没有2个月,谈如何实现财务自由这一个话题,吸引了超过7万以上的付费用户,销售额14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就写一个主题,像南派三叔那样,结果你也看到了:《盗墓笔记》系列小说销售过千万,电影票房过10亿,就连衍生内容而成的网剧《老九门》也产生了100亿次以上的播放,成为今年暑假的网路剧王。 这就是在写作上博和专之间巨大的差异。但是,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些事情和你没什么关系。

哈哈哈哈哈哈哈,所以,我明白了:

1、别没事瞎焦虑了,我是写不好的;

2、那些「写过10万+,他从3000月薪小白领逆袭成大V,年入百万」;「那个98年的小姑凉,坚持写作签约各大平台,2年粉丝过百万,目前自由职业潇洒走四方还能月入10万」种种传说,压根和我没关系,是真的没关系。

你心理又打鼓了:明白这些有个鸡毛用,只会让人更丧啊。我特么还指望公众号赚钱呢。

并不,明白了这些以后,首先我知道,写字就是写字,什么写不写得好,能不能多少万+,那些都是妄念,得看老天爷心情。倘若在这些妄念中消耗的时间精力越多,在写字本身上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就会越少。

很大概率的一种情境就是,你才写了两段,就去想写的不好怎么办?没有人看怎么办?结果轻易打断本就稍纵即逝的灵感,让文章过早的溃散,甚至夭折。

你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在怕什么?

可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写的不好+没有人看。那又怎么样呢?是啊,那!又!怎!么!样!?(掷地有声地灵魂拷问)

和菜头说,这是心魔。

你除了要面对写文章本身这件漫长而烧脑的事之外,你还要和自己的心魔长时间的撕扯纠缠。

何其累也。

其次,还有一句「放心吧,你是写不好的」。不知为什么,每次心魔丛生的时候,我只要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句话,就会获得莫大的宽慰。

Oh,inner peace。

正因为「我是写不好的」,我不用花很多时间像专业机构开选题会那样,纠结写这个还是写那个,反正写哪个都写不好,那就随便什么先写出来再说吧;

正因为「我是写不好的」,我可以尝试多种风格,高兴了可以文艺小清新,不爽了可以带种地法克谢特一下,反正总是写不好的,管他哪个风格先写出来再说吧;

正因为「我是写不好的」,没人看就没人看,本来就写不好,大家不看不赞甚至取关很合理吧,还想涨粉赚钱,能不能现实点;

正因为「我是写不好的」,每一次的输出都变成从0到1,从无到有,每一篇的产出都意味著我KO掉了心魔,走的都是上坡路。


?.

我们羡慕大V,大号。好像一切的都市神话都围绕著」快「,似乎所有的成功都变成了一夜之间的事。我们觉得自己落后了,错过了。

但是,我们忽略了冰山下的体积,忽略了大厦下的地基。

人家过去做了哪些事,你又做了哪些事;人家写了多少年,你又写了多少年;人家看过多少书,你又看过多少书。不打地基就想高楼平地起,逆天而行,难不成想胜天半子,祁同伟吗,大胸弟?

所以,告诉自己「我是写不好的」,能让你轻装上阵,不必操碎了老天爷的心肝。你只需要聚焦产出,持续地产出。

和菜头还告诉我:

如果你从0次点击开始写到1000次点击,从0篇写到100篇,你会理解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知道需要多少时间流逝,事情才会前进一点点。你将清楚地知道,在任何一点点看得见看不见的个人成就下面,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作为基础。你不会再去买去看《72小时:写作从入门到精通》这种指导手册或课程,因为你清醒地知道那些东西的真名叫《72小时:写作从入门到放弃》。

在写作上,一万个人动了想写的念头,真正动笔的不会超过3000人。 在动笔的三千人里,能写第二篇的不会超过1500人,能写到第三篇的不会超过750人。 所以,哪怕文笔再糟糕,如果你写得足够久,最终也能进入极小的一群写作者中去。 不单是写作,在我们认为竞争激烈的所有领域之内,类似的法则都在起作用。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并没有那么多,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也远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多。如果你觉得人太多,那只不过是因为你做得还不够久,都根本不用谈你做得好不好。

当我看到这一段,我特别想体会一下那种时光帮我消灭99%的对手是一种怎样的感觉,那种本来千万人同行,但走著走著身边的人一个个要么放弃,要么消失是怎样的感觉。

目前我的公众号不到2000人,每天都有人来,也有人离开。

我不敢说我能写多久,但只要还在写,我就会不断地对自己说「你是写不好的」。我肯定自己无法彻底摆脱那些心魔,但我希望能甩开所有包袱,找到愿意阅读的人。

既然「屎」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前提,那我希望自己能走在除了进步就只有进步的道路上。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电影之森》,期待交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