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為了豎一個故作另類的標題,是真這麼覺得。

不知道你們怎麼看那些碼字的人,是不是覺得,他們每碼完一篇「大作」,一定是自得意滿,就好比姑娘擼了個美美的妝,必須要拍它百來張那般。

其實不是,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是。

曾經看過一個周星馳和張柏芝的採訪節目:

魯豫:你們平常會看自己的電影嗎?

周星馳:不會。魯豫:如果電視剛好在播你的電影呢?周星馳:會轉檯,因為尷尬。張柏芝:我也是,立馬就會轉檯。因為覺得自己本應表現得再好一些。

我有時看自己往期文章,就類似這種心情。有時會覺得尷尬,有時是真覺得爛得像屎~

「你總算有自知之明瞭,那你還寫?」,一個來自深淵裡欠錘的聲音。

「當然,如果秉承做不好就不要做的原則,人類應該還在樹上蹲著撓癢癢吧。」

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回溯我和這個號的分分合合,不禁頗有幾分感概,於是我是這麼回答的。如果你也有做公號打算或者正在運營自己的公號,可能也許,不敢保證會有點啟發吧。(大神請自覺跳開)


?.

這個號早在2016年就註冊了,2017年底才開始投入運營,那時候吭哧吭哧地更新,在知乎引流,目的很簡單,為了入職。

非常幸運的是,那會有個回答在知乎小小地爆了一把,1個月不到為我帶來1000+的讀者(粉絲)。感恩。

順利入職後,精力有限,就很少再管了,幾乎停更。2018年總共更新不到10篇,不過基於知乎答案的長尾流量,每天還是會帶來三兩個關注量,當然,每天也有取關的。

總體來說,關注量保持著可以忽略不計的增長趨勢。

加上2018年各大V公知們唱衰公眾號的聲音此起彼伏,我也一度認為公眾號也就那樣了,我等普通小透明還是乖乖靠邊歇菜吧。

但做運營的都知道,2018年也是公眾號各種花式改版的的一年,微信的小動作不斷,像是摸索,又像是在試探。

接著就到了2019,我本身是個討論電影的號,說來也是有緣,讓我有了重新拾起公眾號動力的竟然是因為一部電影。

因為斷更太久,重新更文後,閱讀量,打開率遠不如從前。我明白這是大勢所趨,各種直播、短視頻平臺的極速崛起,將用戶的注意力大量瓜分。

我的公眾號從早期的閱讀量200+跌至目前勉強100+,很現實,我已坦然接受。


?.

做公眾號的人很多,據說有2000多萬,在職的個人,大平臺機構,專業團隊,學生,自由職業者,以及本就具有相當多經驗的媒體人等等。

這就導致內容產量嚴重過剩,說句誇張的話,作者恨不得都要多過讀者了,既然競爭這麼激烈,如果自身沒有優勢或者積累的話,普通人為什麼還要急赤白來地入坑呢?

很多人都這麼說:

我就是佛系更新一下,就當練筆,無所謂粉絲量,更不指望賺錢;

我不指望有什麼關注,就是寫給自己看的;

不可否認,我以前就是這麼想的,內心的潛臺詞是:誰稀罕你們關注啊,愛jb看不看。

可每次更文後,必然是心心念念地盯著後臺,想隨時知道閱讀量如何、有沒有人點在看、留言、讚賞。看著可憐的遲遲上不去的兩位數閱讀量,常常陷入懊悔:肯定是標題太爛了,換一個,打開率絕壁比現在的強。

你看,如果這叫佛系的話,我真是快要把自己騙過去了呢。

有沒有真佛系的呢,也是有的吧,但我想應該很少很少。畢竟誰不需要認同呢,這可是最基本的人性。

不過,沒人看沒人贊就不做了嗎?既然題主提到了今後對公眾號的打算,我想要說的是,我應該會把這號持續更下去。

不為別的,就為以下這句話。

人們不去寫作,最常見的理由是「我怕自己寫不好」。其實,根本不用為這一點背負任何心理壓力。因為在我看來,並不存在怕不怕的問題,而是基本上沒可能寫得好。所以,放心吧,你是寫不好的,不用為此焦慮了。

這是和菜頭教我的。

你可能滿臉問號?這不是在打擊人嘛?

別急,聽我繼續。


?.

有人曾在槽邊往事公眾號裏,問他:作為普通人,我是隨手寫寫就好,還是寫專業比較好?

他回答如下。

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就像我這樣,結果你也看到了:

寫了十幾年,才終於勉強達到暢銷書作家的及格線,而且頭髮已經幾乎掉光了;寫某一個專業領域,像李笑來那樣,結果你也看到了:

在《得到》沒有2個月,談如何實現財務自由這一個話題,吸引了超過7萬以上的付費用戶,銷售額1400萬元人民幣以上;

就寫一個主題,像南派三叔那樣,結果你也看到了:《盜墓筆記》系列小說銷售過千萬,電影票房過10億,就連衍生內容而成的網劇《老九門》也產生了100億次以上的播放,成為今年暑假的網路劇王。 這就是在寫作上博和專之間巨大的差異。但是,現在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這些事情和你沒什麼關係。

哈哈哈哈哈哈哈,所以,我明白了:

1、別沒事瞎焦慮了,我是寫不好的;

2、那些「寫過10萬+,他從3000月薪小白領逆襲成大V,年入百萬」;「那個98年的小姑涼,堅持寫作簽約各大平臺,2年粉絲過百萬,目前自由職業瀟灑走四方還能月入10萬」種種傳說,壓根和我沒關係,是真的沒關係。

你心理又打鼓了:明白這些有個雞毛用,只會讓人更喪啊。我特麼還指望公眾號賺錢呢。

並不,明白了這些以後,首先我知道,寫字就是寫字,什麼寫不寫得好,能不能多少萬+,那些都是妄念,得看老天爺心情。倘若在這些妄念中消耗的時間精力越多,在寫字本身上面投入的時間精力就會越少。

很大概率的一種情境就是,你才寫了兩段,就去想寫的不好怎麼辦?沒有人看怎麼辦?結果輕易打斷本就稍縱即逝的靈感,讓文章過早的潰散,甚至夭折。

你到最後也不知道自己在怕什麼?

可最壞的結果不過就是:寫的不好+沒有人看。那又怎麼樣呢?是啊,那!又!怎!麼!樣!?(擲地有聲地靈魂拷問)

和菜頭說,這是心魔。

你除了要面對寫文章本身這件漫長而燒腦的事之外,你還要和自己的心魔長時間的撕扯糾纏。

何其累也。

其次,還有一句「放心吧,你是寫不好的」。不知為什麼,每次心魔叢生的時候,我只要在心裡對自己說這句話,就會獲得莫大的寬慰。

Oh,inner peace。

正因為「我是寫不好的」,我不用花很多時間像專業機構開選題會那樣,糾結寫這個還是寫那個,反正寫哪個都寫不好,那就隨便什麼先寫出來再說吧;

正因為「我是寫不好的」,我可以嘗試多種風格,高興了可以文藝小清新,不爽了可以帶種地法克謝特一下,反正總是寫不好的,管他哪個風格先寫出來再說吧;

正因為「我是寫不好的」,沒人看就沒人看,本來就寫不好,大家不看不贊甚至取關很合理吧,還想漲粉賺錢,能不能現實點;

正因為「我是寫不好的」,每一次的輸出都變成從0到1,從無到有,每一篇的產出都意味著我KO掉了心魔,走的都是上坡路。


?.

我們羨慕大V,大號。好像一切的都市神話都圍繞著」快「,似乎所有的成功都變成了一夜之間的事。我們覺得自己落後了,錯過了。

但是,我們忽略了冰山下的體積,忽略了大廈下的地基。

人家過去做了哪些事,你又做了哪些事;人家寫了多少年,你又寫了多少年;人家看過多少書,你又看過多少書。不打地基就想高樓平地起,逆天而行,難不成想勝天半子,祁同偉嗎,大胸弟?

所以,告訴自己「我是寫不好的」,能讓你輕裝上陣,不必操碎了老天爺的心肝。你只需要聚焦產出,持續地產出。

和菜頭還告訴我:

如果你從0次點擊開始寫到1000次點擊,從0篇寫到100篇,你會理解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麼,知道需要多少時間流逝,事情才會前進一點點。你將清楚地知道,在任何一點點看得見看不見的個人成就下面,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作為基礎。你不會再去買去看《72小時:寫作從入門到精通》這種指導手冊或課程,因為你清醒地知道那些東西的真名叫《72小時:寫作從入門到放棄》。

在寫作上,一萬個人動了想寫的念頭,真正動筆的不會超過3000人。 在動筆的三千人裏,能寫第二篇的不會超過1500人,能寫到第三篇的不會超過750人。 所以,哪怕文筆再糟糕,如果你寫得足夠久,最終也能進入極小的一羣寫作者中去。 不單是寫作,在我們認為競爭激烈的所有領域之內,類似的法則都在起作用。真正意義上的競爭並沒有那麼多,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也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如果你覺得人太多,那隻不過是因為你做得還不夠久,都根本不用談你做得好不好。

當我看到這一段,我特別想體會一下那種時光幫我消滅99%的對手是一種怎樣的感覺,那種本來千萬人同行,但走著走著身邊的人一個個要麼放棄,要麼消失是怎樣的感覺。

目前我的公眾號不到2000人,每天都有人來,也有人離開。

我不敢說我能寫多久,但只要還在寫,我就會不斷地對自己說「你是寫不好的」。我肯定自己無法徹底擺脫那些心魔,但我希望能甩開所有包袱,找到願意閱讀的人。

既然「屎」已經成為無法改變的前提,那我希望自己能走在除了進步就只有進步的道路上。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電影之森》,期待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