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茶的產區在哪裡?究竟哪裡的茶才稱得上是西湖龍井?一級、二級保護區是什麼,是區分西湖龍井等級的嗎?接下來,和大家展示關於西湖龍井茶產區的專業回答,有理有據。

1.龍井茶產區的問題

龍井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限於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批准的範圍,即杭州市西湖區(西湖風景名勝區)現轄行政區域為西湖產區;杭州市蕭山、濱江 、餘杭 、富陽、臨安 、桐廬 、建德 、淳安等縣(市 、區)現轄行政區域為錢塘產區;紹興市紹興 、越城 、新昌、嵊州、諸暨等縣(市 、區)現轄行政區域以及上虞 、磐安 、東陽、天台等縣(市 )現轄部分鄉鎮區域為越州產區。行政區域面積約2.1萬平方公里,茶園面積5.8萬公頃。

龍井茶是我國的第一個獲得原產地與保護的茶葉產品,也是我國第一個實行跨區域保護和分區管理的原產地域保護產品。西湖、錢塘和越州產區所產的龍井茶統稱「龍井茶」,但需在外包裝上標明產地,非原產地域生產的茶葉不能再稱「某某」龍井。鑒於西湖產區作為龍井茶發源地的特殊地位,對西湖產區內採摘加工的龍井茶給與「西湖龍井茶」的特別命名。

2.西湖龍井產區範圍

根據《杭州市西湖龍井茶基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條 ,西湖龍井茶基地是指杭州市西湖區東起虎跑、茅家埠,西至楊府廟、龍門坎、何家村,南起社井、浮山,北至老東嶽、金魚井的範圍內,由市人民政府劃定予以保護的茶地。

可以理解為基地保護範圍內的區域,都是核心產區,所產的龍井茶,都是西湖龍井茶。

3.一級保護和二級保護區是怎麼回事?

民間和網上還流行一種說法,就是關於西湖龍井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的問題,普遍認為一級保護區的西湖龍井茶的品質好,二級保護區的龍井茶品質不好。關於一級和二級保護區的劃分,條例第五條有劃定,即西湖風景名勝區內的龍井茶基地(東至南山村,西至靈隱、梅家塢,南至梵村村,北至新玉泉)為西湖龍井茶基地的一級保護區;其餘龍井茶基地為西湖龍井茶基地的二級保護區。一級、二級保護區分別由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通常簡稱為名勝區)、西湖區人民政府(通常簡稱為西湖區)制定保護規劃,繪製圖紙,登記造冊,統一設立保護標誌。

劃保護區主要的作用是什麼呢?並不是區分西湖龍井茶品質的,而是劃定土地使用、徵收的許可權的,條例第八條規定一級保護區範圍內的西湖龍井茶基地,除國家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地確定無法避讓需要徵收外,一律不得佔用;二級保護區範圍內的西湖龍井茶基地,除市級以上重點建設項目需要徵收外,不得佔用。

所謂的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的劃定主要是規定的土地使用、徵收的許可權的問題,並非產區品質評價的標準。

(大家如還有疑問,可以仔細去研究《杭州市西湖龍井茶基地保護條例》hangzhoufz.gov.cn/detai 網址鏈接)

4.西湖龍井各產區的產量問題

根據《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2018年工作報告》,全產區茶葉總產量為575噸,一級產區(名勝區)年產量129噸(約25.8萬斤),二級產區(西湖區)產量為446噸(約89.2萬斤),一級產區的產量佔比22.4%,二級產區的產量佔比77.6%。

5.這兩年火起來的龍塢茶鎮是怎麼回事?

近兩年名聲鵲起的浙江省唯一的特色茶鎮——龍塢茶鎮又是怎麼回事呢?

龍塢茶鎮位於杭州市主城區西南側,隸屬於西湖區,是全國第一個以茶文化、茶產業為主的省級特色小鎮,總面積3.2平方公里,輻射周邊24.7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社,是杭州市自然風貌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龍塢茶鎮歷史悠久,早在宋元初時已盛產茶葉,被譽為「千年茶鎮」,區域內擁有茶園14000多畝,是西湖龍井最大的產區,7成左右的西湖龍井產自於此,素有"萬擔茶鄉"的美稱。這裡有林地17000多畝,森林覆蓋率93.4%,負氧離子濃度常年維持在6000個左右/cm3 , 是杭州主城區內的「天然氧吧」。

龍塢茶鎮以「中國第一茶鎮」為總目標,踐行「兩山理論」,引領鄉村振興,重點做好茶與旅遊、文化、科技、會展等相關產業的有機結合,突出「六茶共舞、三產交融」為主導的產業特色,把龍塢茶鎮打造成為「中國第一茶鎮」、「國家級5A風景區」、「達沃斯式國際一流會獎旅遊目的地」三位一體的特色小鎮,成為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產業的世界之窗。目前龍塢茶鎮產業文化創意園作為首期項目啟動,引進浙茶集團、藝福堂、大茗堂等茶行業標杆企業入駐,並將開展西湖龍井開茶節、千人炒茶、西湖龍井電商節、中華茶奧會等大型茶事活動。

至此,做個小結:龍井茶按產區分為西湖產區、錢塘產區、越州產區。其中西湖產區的龍井茶稱為西湖龍井,最負盛名。西湖產區有茶園2萬畝,年產500-600噸左右,其中龍塢茶鎮就擁有14000畝茶園,產出約7成的西湖龍井茶的量。所謂的一級、二級保護區不過是對土地使用、徵用許可權進行的劃分,並不是西湖龍井品質等級的劃分標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