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吕世明

上周五《一出好戏》单日破亿后,今年暑期档未来已经没有任何一部国产片具备单日破亿的实力了,这也说明从6月初高考结束后到上周七夕情人节的近三个月的内地暑期档正式宣告完结。

本周开始,大中院校陆陆续续开始返校,暑期档最主要的票房支援力量-学生将抽离,市场也开始逐步恢复平稳状态,对于大部分暑期档影片也进入最后残余收购的阶段。

不过即便如此,今年暑期档仍然出现了大量的炮灰电影,本周上映的影片竟然多达14部,这些影片甚至有可能超10部票房不过500万,沦为炮灰。

在头部力量影响日益增强,内地仍然出现大量不具备竞争能力的炮灰电影,今天拍sir就带领大家看总结一下今年暑期档的炮灰电影。

1. 零明星参与的喜剧片极难成功

从6月1日到上周末,内地上映影片票房未及五千万(不含进口片、艺联发行影片)超过六十部,如果加上本周和下周的影片,这个数字将突破75部。这些影片中数量最大的自然是喜剧片,毕竟该类型是经过市场验证,可以以小博大的类型,2006年上映的《疯狂的石头》没有大明星、宁浩当时也不为公众所熟悉、影片也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但影片质量上乘,因而获得巨大成功。但是,目前的大部分喜剧片缺乏明星号召力,虽然是喜剧片,却笑料陈旧,同时演员表演或夸张或表演痕迹严重,无论对于院线影城还是观众而言,缺乏足够强的吸引力。

2. 月惊悚电影逐步被市场抛弃

2011年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拿到了近9000万的成绩,但这也已经是该类型影片票房最高的一部了,毕竟影片的成本极低,当时杨幂的片酬也不如今日。

但从此之后,内地的「恐怖惊悚」类型影片数量逐步增多,少的时候一个月一部,多得时候一周一部,有人调侃「内地恐怖电影甚至比月经来得还要准」。

早期,此类型影片在内地三四线城市当中还会有不错的收益,但目前三四线观众成长迅速,已经逐步开抛弃该类型影片,他们未来的市场环境也将进一步萎缩。

3. 发行能力影响影片票房收益

从这些票房未过五千万的影片来看,大部分影片缺乏能力超前的发行团队,因项目本身并不具备竞争力,导致一二线的发行公司对这些影片并不感冒。这些影片当中有一些「幸运儿」可以找到具有「能力」的发行公司来发行,但大部分都会把影片分包给各个区域,经费极少,无法与其他影片相竞争。

4. 完全原创的动画片依然市场遇冷

目前国产动画片的制作费用并不算高,从业者的数量也较多,同时还有相应的政策进行奖励和补偿。

但大部分动画片,特别是没有IP基础、指向观众在6岁以下的影片上映后普遍市场遇冷,因为他们自身对于小观众无法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对于孩子的家长而言又不能形成购票欲望,只能依靠投递到影城的一些散碎衍生品来吸引观众。

不过,目前大部分观众更多依赖手机和票务平台购票,去现场购票的数量已经极少,即便有落地宣传,也已经落后于其他影片的预售,基本上不给影城提前预支费用,没有人会安排排片。

5. 包场电影命运并不都乐观

目前院线上映的一部《浴血广昌》票房已经接近5000万,该片的排片率仅仅千分之一,明天场次不足千场,但上座率却是其他影片的三到四倍。

这自然得益于影片本身的包场属性,不过此类型影片之后如果在部分影城上映,更多逐利性的影城是不会给予更多排片的。同时,并不是所有「包场」影片都会有好的市场反应。

很多「歌功颂德」的人物传记影片往往会在该人物所在地重点宣传,通过当地的宣传部门组织群众观影,这反而会极大限制影片的受众范围,不过话说回来,此类型影片也没有市场回报的太大压力。

6. 低品质爱情影片并不受观众青睐

虽然爱情是目前商业电影中最不能缺少的因素,但一些电影中所传递的爱情价值观往往有悖于主流审美情趣。

受到项目孵化期的限制,大多数的小成本爱情影片往往有一个较长的剧本打磨阶段,项目的成形期较长。这也是因为项目本身有太多问题,难以获得投资青睐。因成形期漫长,也导致影片本身已经脱离了上映期限内时效性,无论是服饰、装扮、笑料和剧情通常要延后至少一年,对于追求时尚的观众几乎已经没有吸引力。

7. 纪录片市场仍然道阻且长

即便小崔通过个人行为,把自身的话题性炒到极热,但他执导的《您一定不要错过》的票房依然不理想,五百万出头的成绩更多像是拥趸的人情。同样,上周上映的《最后的棒棒》即便之前在豆瓣获得非常高的评价,但实际下放到市场后,表现非常不乐观,预计最终票房不会超过百万。

去年纪录片《二十二》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纪录片的希望,但也要考虑到该片具有一定的情绪因素,加上独特题材,上映当时的语意环境使得影片成绩斐然。

在市场环境并不明朗的局面下,很多纪录片往往会把自己打造成偏剧情片的类型,或者更多要借助「包场」因素来生存,所以纪录片未来的市场道路仍然漫长。

8. 零工业化动作片不存在市场

从目前近六十部炮灰电影中可以看到,还存在有数部票房不足10万的动作影片,也包括部分古装类型影片,其中很多影片的品质甚至不如一些网大作品。国内目前的高品质动作片大多会邀请香港电影人协助,香港武师对于内地动作、武侠影片起到了提高品质的重要作用,也是他们促成了内地动作电影工业化的提升。但受到资金和能力的限制,仍然有部分零工业化的动作片存在,这些影片没钱或没能力邀请到香港和其他高水准的武师,制作水准更是不达标,其影片品质可见一斑。

9. 地域题材影片限制明显

看起来中国人都喜欢打麻将、也都喜欢吃小龙虾,但当你把这些题材生搬硬套嵌入电影时,往往不会有较好的效果。

《泡菜爱上小龙虾》票房不足百万,《疯狂的麻将》票房不足十万,看起来噱头十足的片名,实际上反而形成了狭窄的地域限制,其中《泡菜爱上小龙虾》在南京票房最高,《疯狂的麻将》在青岛票房成绩最好。

诸如此类一些具有区域属性的影片,基本有较强的地域性,但实际针对到各个地区时,也会面临同档期竞影片的市场分割,毕竟在网路时代,普遍性往往要强于狭隘性。

10. 蹭大片空间往往没有获得空间

从之前的表中可以发现,更多炮灰电影都在6月出现,同时6月也有两部进口大片上映,《侏罗纪世界2》和《摩天营救》的成绩都不错,但其绝对号召力在暑期档仍然不如国产片。

正因如此,大部分国产低成本影片更多希望进入6月来分一杯羹,毕竟要去面对知名度宣传能力更强的国产片,其市场生存希望会更渺茫,这也最终导致7月炮灰影片的数量锐减。

而在进口片获得更高排片率的同时,国产片也往往会在一个周末内上映多部体量相近的影片,群雄逐鹿,留给市场的空间自然更少。

此时出现的最终结果就是,缺乏竞争力的粗制滥造影片,无论是在面对国产片还是进口片时都不会获得好的市场成绩,反而跳出暑期档会获得更多机会,毕竟在暑期档这样的大档期内,头部影片的能力是远超其他档期的。

今年暑期档终于告一段落,票房最高的《我不是药神》将突破31亿,而档期内票房最低的几部影片票房甚至只有几千元,这些影片和《我不是药神》之间巨大的落差,也代表了当下中国头部电影和底部电影的天壤之别。

可以说,炮灰电影已经是目前中国电影顽疾之一,虽然在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当中,影片数量上升,影片质量改革,我们的确看到了暑期档头部影片的巨大影响力和超强吸金能力,但同时,还有百余部影片票房未能过亿,这支「体型庞大」的尾部部队依然代表著电影市场尴尬和落后的一面。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