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呂世明

上週五《一出好戲》單日破億後,今年暑期檔未來已經沒有任何一部國產片具備單日破億的實力了,這也說明從6月初高考結束後到上週七夕情人節的近三個月的內地暑期檔正式宣告完結。

本週開始,大中院校陸陸續續開始返校,暑期檔最主要的票房支援力量-學生將抽離,市場也開始逐步恢復平穩狀態,對於大部分暑期檔影片也進入最後殘餘收購的階段。

不過即便如此,今年暑期檔仍然出現了大量的炮灰電影,本週上映的影片竟然多達14部,這些影片甚至有可能超10部票房不過500萬,淪為炮灰。

在頭部力量影響日益增強,內地仍然出現大量不具備競爭能力的炮灰電影,今天拍sir就帶領大家看總結一下今年暑期檔的炮灰電影。

1. 零明星參與的喜劇片極難成功

從6月1日到上週末,內地上映影片票房未及五千萬(不含進口片、藝聯發行影片)超過六十部,如果加上本週和下週的影片,這個數字將突破75部。這些影片中數量最大的自然是喜劇片,畢竟該類型是經過市場驗證,可以以小博大的類型,2006年上映的《瘋狂的石頭》沒有大明星、寧浩當時也不為公眾所熟悉、影片也有鮮明的地域特點,但影片質量上乘,因而獲得巨大成功。但是,目前的大部分喜劇片缺乏明星號召力,雖然是喜劇片,卻笑料陳舊,同時演員表演或誇張或表演痕跡嚴重,無論對於院線影城還是觀眾而言,缺乏足夠強的吸引力。

2. 月驚悚電影逐步被市場拋棄

2011年楊冪主演的《孤島驚魂》拿到了近9000萬的成績,但這也已經是該類型影片票房最高的一部了,畢竟影片的成本極低,當時楊冪的片酬也不如今日。

但從此之後,內地的「恐怖驚悚」類型影片數量逐步增多,少的時候一個月一部,多得時候一週一部,有人調侃「內地恐怖電影甚至比月經來得還要準」。

早期,此類型影片在內地三四線城市當中還會有不錯的收益,但目前三四線觀眾成長迅速,已經逐步開拋棄該類型影片,他們未來的市場環境也將進一步萎縮。

3. 發行能力影響影片票房收益

從這些票房未過五千萬的影片來看,大部分影片缺乏能力超前的發行團隊,因項目本身並不具備競爭力,導致一二線的發行公司對這些影片並不感冒。這些影片當中有一些「幸運兒」可以找到具有「能力」的發行公司來發行,但大部分都會把影片分包給各個區域,經費極少,無法與其他影片相競爭。

4. 完全原創的動畫片依然市場遇冷

目前國產動畫片的製作費用並不算高,從業者的數量也較多,同時還有相應的政策進行獎勵和補償。

但大部分動畫片,特別是沒有IP基礎、指向觀眾在6歲以下的影片上映後普遍市場遇冷,因為他們自身對於小觀眾無法形成良好的信息傳遞,對於孩子的家長而言又不能形成購票慾望,只能依靠投遞到影城的一些散碎衍生品來吸引觀眾。

不過,目前大部分觀眾更多依賴手機和票務平臺購票,去現場購票的數量已經極少,即便有落地宣傳,也已經落後於其他影片的預售,基本上不給影城提前預支費用,沒有人會安排排片。

5. 包場電影命運並不都樂觀

目前院線上映的一部《浴血廣昌》票房已經接近5000萬,該片的排片率僅僅千分之一,明天場次不足千場,但上座率卻是其他影片的三到四倍。

這自然得益於影片本身的包場屬性,不過此類型影片之後如果在部分影城上映,更多逐利性的影城是不會給予更多排片的。同時,並不是所有「包場」影片都會有好的市場反應。

很多「歌功頌德」的人物傳記影片往往會在該人物所在地重點宣傳,通過當地的宣傳部門組織羣眾觀影,這反而會極大限制影片的受眾範圍,不過話說回來,此類型影片也沒有市場回報的太大壓力。

6. 低品質愛情影片並不受觀眾青睞

雖然愛情是目前商業電影中最不能缺少的因素,但一些電影中所傳遞的愛情價值觀往往有悖於主流審美情趣。

受到項目孵化期的限制,大多數的小成本愛情影片往往有一個較長的劇本打磨階段,項目的成形期較長。這也是因為項目本身有太多問題,難以獲得投資青睞。因成形期漫長,也導致影片本身已經脫離了上映期限內時效性,無論是服飾、裝扮、笑料和劇情通常要延後至少一年,對於追求時尚的觀眾幾乎已經沒有吸引力。

7. 紀錄片市場仍然道阻且長

即便小崔通過個人行為,把自身的話題性炒到極熱,但他執導的《您一定不要錯過》的票房依然不理想,五百萬出頭的成績更多像是擁躉的人情。同樣,上週上映的《最後的棒棒》即便之前在豆瓣獲得非常高的評價,但實際下放到市場後,表現非常不樂觀,預計最終票房不會超過百萬。

去年紀錄片《二十二》的成績讓大家看到了紀錄片的希望,但也要考慮到該片具有一定的情緒因素,加上獨特題材,上映當時的語意環境使得影片成績斐然。

在市場環境並不明朗的局面下,很多紀錄片往往會把自己打造成偏劇情片的類型,或者更多要藉助「包場」因素來生存,所以紀錄片未來的市場道路仍然漫長。

8. 零工業化動作片不存在市場

從目前近六十部炮灰電影中可以看到,還存在有數部票房不足10萬的動作影片,也包括部分古裝類型影片,其中很多影片的品質甚至不如一些網大作品。國內目前的高品質動作片大多會邀請香港電影人協助,香港武師對於內地動作、武俠影片起到了提高品質的重要作用,也是他們促成了內地動作電影工業化的提升。但受到資金和能力的限制,仍然有部分零工業化的動作片存在,這些影片沒錢或沒能力邀請到香港和其他高水準的武師,製作水準更是不達標,其影片品質可見一斑。

9. 地域題材影片限制明顯

看起來中國人都喜歡打麻將、也都喜歡喫小龍蝦,但當你把這些題材生搬硬套嵌入電影時,往往不會有較好的效果。

《泡菜愛上小龍蝦》票房不足百萬,《瘋狂的麻將》票房不足十萬,看起來噱頭十足的片名,實際上反而形成了狹窄的地域限制,其中《泡菜愛上小龍蝦》在南京票房最高,《瘋狂的麻將》在青島票房成績最好。

諸如此類一些具有區域屬性的影片,基本有較強的地域性,但實際針對到各個地區時,也會面臨同檔期競影片的市場分割,畢竟在網路時代,普遍性往往要強於狹隘性。

10. 蹭大片空間往往沒有獲得空間

從之前的表中可以發現,更多炮灰電影都在6月出現,同時6月也有兩部進口大片上映,《侏羅紀世界2》和《摩天營救》的成績都不錯,但其絕對號召力在暑期檔仍然不如國產片。

正因如此,大部分國產低成本影片更多希望進入6月來分一杯羹,畢竟要去面對知名度宣傳能力更強的國產片,其市場生存希望會更渺茫,這也最終導致7月炮灰影片的數量銳減。

而在進口片獲得更高排片率的同時,國產片也往往會在一個週末內上映多部體量相近的影片,羣雄逐鹿,留給市場的空間自然更少。

此時出現的最終結果就是,缺乏競爭力的粗製濫造影片,無論是在面對國產片還是進口片時都不會獲得好的市場成績,反而跳出暑期檔會獲得更多機會,畢竟在暑期檔這樣的大檔期內,頭部影片的能力是遠超其他檔期的。

今年暑期檔終於告一段落,票房最高的《我不是葯神》將突破31億,而檔期內票房最低的幾部影片票房甚至只有幾千元,這些影片和《我不是葯神》之間巨大的落差,也代表了當下中國頭部電影和底部電影的天壤之別。

可以說,炮灰電影已經是目前中國電影頑疾之一,雖然在電影市場的迅速發展當中,影片數量上升,影片質量改革,我們的確看到了暑期檔頭部影片的巨大影響力和超強吸金能力,但同時,還有百餘部影片票房未能過億,這支「體型龐大」的尾部部隊依然代表著電影市場尷尬和落後的一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