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的口语能力,常常是很多父母,判断孩子是否有状况的一个指标,怎么发现,其实很复杂,我这里不详说(请参阅各大发展海报与网站)

我想做一点点提醒,口语固然重要,在形成口说之前,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沟通的形式其实很多,举凡动作、表情、声音乃至于文字,都是其一,沟通的教学,很难不流于「教导沟通方式」,然后就又导向:教会说几个字的句子⋯⋯的成果评量。年龄越小,能力尚未发展稳定的孩子,个人的浅见是:先「陪」养沟通的意图/动机,比「教」出沟通的方法,来得更有效益,同时,在语用上,也具类化的弹性。
以分享为例,孩子如有沟通的意图,主动分享的快乐指数,就会提高,带来的正向情感影响更大;或是,以要求帮忙为例,如果孩子有「请他人帮忙」的动机,肯定不用自己困在原地发脾气,也不太需要大人问:「你需要帮忙吗?」当然,这些主动的「陪」养,需要大量的环境、成人的陪伴、示范,决不是一蹴可几,也不是用什么特效药就可以看到效果的,小小孩的发展、学习,与他们的经验有非常大的相关,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开开心心玩,很重要的原因。

坊间的书籍、网站、家长团体非常的蓬勃,我们应该学习判断,自己与自己的孩子,适合哪个方向,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跟选另一半ㄧ样,自己选的、自己选的、自己选的。

By 小林老师的游戏人生
#附上一张很值得讨论的图
(为什么值得讨论,如果有人有兴趣再说)
#专职台佣身份即将转换为兼职不是说不能兼职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