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工智慧手段,实现这些应该不难吧?

医学上会有哪些瓶颈吗?


闭环式胰岛素泵,现在fda批了的有美敦力的670g,国内未上市。但即使是这种也不能达到你说的效果,它还是要你去预估一个餐量来自动调整胰岛素。希望随著时间推移真的能做到题主所说的效果吧。

瓶颈方面主要来自几方面第一,现在的cgm系统检测的是细胞间隙葡萄糖浓度,然后换算成血糖浓度,这里有一个问题,一个是不准,一个是延迟,而直接检测血糖浓度cgm搞了这么多年,基本放弃了,基本不可行。第二,胰岛素,或者说胰岛素类似物,即使是超短效,它也是有作用时间的,并不是一针下去,立马搞定,因此,现在胰岛素都是餐前注射。这里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这个延迟的作用时间导致实时调整胰岛素根本不可行。

第三,伦理问题。


谢邀,医学上我不清楚

比如是否会有排斥啊或者体温变化是否会影响检测等等

不过在科技应用上,目前已经开始在测试了

比如这个新闻

http://m.tech.k618.cn/feed/201707/t20170727_12102003.html

主要都是应用在通过晶元造成身份识别啊购物上,相当于一个身份证罢了 至于医学上,我真不清楚

(*′?`*)


完全可行。

随著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层面的剪切技术已经实现了部分癌症的治疗。

这个晶元可以干这事。


你的想法很好,但是目前受条件所限,不能实现。期待实现的那一天。


你可以去看下动态血糖仪,瞬感,还有美墩力的670g.


谢邀。不过兄台,这个我真不知道,我是做资讯机器人的,不是医疗机器人哦!


这个想法挺好,但是目前做不到


回答邀请。

从单方面的AI技术去实现的话,并不复杂,甚至,没有AI技术也可以通过感测到血糖浓度后将其调整到一个适合的浓度范围。

但是,挑战来自于其它配套的硬体和软体实施。人体其实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系统,假设我们放入这样一块晶元,首先不能对人体产生过大的刺激,不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第二,晶元的感测器要足够的灵敏,测量误差要限定的非常小,足够准确。第三,这套设备要足够稳定可靠,能够适应血液的酸碱环境,能够持续长时间工作。这些本身就是很大的难题。


谢邀。现在人工智慧的主流技术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高端。说到底人工智慧的技术还处在对大量数据的计算与分析(也有人在研究少量数据情况下的学习)。至于你设想的埋入晶元实时监控,对于训练好的神经网路(即人工智慧的主流技术)而言是可以做到的,但还需要考虑到如何克服人体的排异(医学)、如何抽取到晶元上的内容(硬体工程)、集成晶元上如何计算(硬体工程)、晶元成本(经济效益)等因素,还是蛮难实现的。毕竟在现有情况下,测个指血成本很低,为什么还要动手术埋个定时炸弹在身体里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