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U型潜舰。(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德国U型潜舰。(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军武中心/综合报导

德国U-17潜舰1914年10月20日在挪威南部海域成功击沉英国货轮「格里特拉号」,这是历史上首次被潜舰击沉的商船。德国潜舰从此开始对协约国商船展开一系列的袭击,严重威胁英国赖以维生的「海上生命线」。随后英国海军研究了德国的战略弱点,研发了名为Q船(Q-ship)的反潜武器,在一战期间总共击沉了约12艘德国潜艇。

战争初期德国潜艇艇长恪守交战规则,先以警告射击截停商船,后若查明是敌国船只,等船员、乘客都离开之后,才会将船只击沉;潜艇面对中小型商船时,为了节约鱼雷,通常还会浮出水面用甲板炮攻击商船。

然而,这种作法使得德国潜舰失去隐蔽性这一最大的作战优势,英国人很快地就利用了这一点,开发出一种独特的反潜武器「Q船」。

Q船是一种伪装成商船的反潜船,任务就是欺骗、诱捕以及击沉德国潜艇;外观上与普通商船没有什么差别,却隐蔽地安装了火炮、鱼雷、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这种伪装反潜船以爱尔兰皇后镇(Queenstown)作为母港,因此得名Q船,也被称为诱饵船、神秘船等。

Q船一般由排水量1000顿至5000顿的货轮改装而成,目的是确保在被德国潜艇发现时,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又会让德方在选择攻击手段时不选择鱼雷而用甲板炮。

▲▼Q船把海军火炮藏在可移动的挡板后面。(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Q船把火炮藏在可移动的挡板后面。(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为了欺骗对手,Q船通常都会甲板上堆放大木箱、木板来遮挡船上的武器,并用帆布对船体进行伪装;有时还会趁夜中改变涂装,甚至在海上临时改动船体上层结构;Q船上还有一群「训练有素」的演员,发现德国潜艇后他们会在甲板上「慌张地乱跑」,一些船员还会放下救生艇「逃生」;遭到砲击后,船员们随即点燃干海草施放浓烟,并利用改装的管道排放大量蒸气,制造船体被炮弹击中的假象,吸引敌船靠近。

Q船在1915年6月23日取得第一个战果,由拖船改装的Q船「塔拉纳基号」(Taranaki)与英国C-24潜艇共同合作,前者引诱德国U-40潜艇接近上浮,后者则隐蔽在后发射鱼雷并将德国潜舰击沉。

德国U-36在同年7月24日在苏格兰西部赫布里底群岛(Hebrides)北方海域遇见Q船「查尔斯王子号」(Prince Charles);U-36先是驶近、勒令看似普通船只的对方停航;当U-36潜艇距离查尔斯王子号约600米时,这艘英国Q船突然升起英国海军旗帜并开炮;随后德国U-36被多发砲弹击中后沉没,这是第一次Q船独立作战取得的胜绩。

▼第一艘取得战果的Q船「塔拉纳基号」。(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第一艘取得战果的Q船「塔拉纳基号」。(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截至1917年1月,总共有9艘U行潜艇被Q船击沉,而英军的Q船仅损失2艘;但随著德国启动「无限制潜艇战」后,潜艇对商船不加警告就攻击的次数大幅提升,多直接采用鱼雷的攻击方式;德军交战规则的改变使得Q船的影响力大幅降低,从同年2月开始到一战结束,总共只有3艘德国潜艇被击毁,而Q船的被击沉数则达高23艘。

Q船作为一个临时性的反潜手段,虽然战果有限,但为开发有效的反潜技术、战术争取了很多时间;Q船的存在迫使德国潜舰花费大量时间在筛选目标,无形中使得很多商船免于遭受袭击;随后德国潜舰为了保护自身安全,更倾向使用数量有限的鱼雷进行攻击,这也导致了德国潜舰能够发起的进攻次数减少,客观上也提高了英国海线上的交通安全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