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自己的演讲经历真是屈指可数,自己本来就不是一个愿意在当众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所以面对演讲这件事情比一般人来说,要更加畏惧一些。还有两个原因也是导致自己不愿意表达的因素,一方面是从小就没有演讲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不知道如何演讲。

最近一年来,有印象的演讲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年初的时候,进行后备中干的答辩演讲。10分钟的时间需要阅读演讲的选题,然后进行即兴的演讲。我对自己的表现只能说soso,我保证了不间断的表达,但是回想起来竟然毫无结构可言。领导们听的感觉应该会不舒服吧。只是觉得一个人在不停的说,但是却并不知道重点。

第二次是在头马俱乐部的备稿演讲,主题是关于家信的故事。虽然是提前准备了演讲稿,但是点评者给我的反馈是平淡无奇,故事太零散,想说的太多,但不聚焦。主题不明确,叙述了家信的故事,但是并不知道这次演讲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听众获得些什么。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头马俱乐部备稿演讲CC3

直到我阅读了《会讲故事才是好演讲》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进行演讲。演讲并不是说说话而已,一个好的演讲是需要一些套路和方法。来看看书中的这一段话。

《会讲故事才是好演讲》P65

如今古伯是商界最提倡讲故事的人之一,他认为「目的明确的故事能够力挽狂澜」。古伯说,任何人都能用下面这三步构建起一个故事:

1.用一个问题或者出人意料的挑战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2.通过讲述一个从困境到最终战胜挑战的故事,给听众一种情感上的体验。

3.号召听众付诸行动。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会讲故事才是好演讲》

现在再来思考一下关于家信故事的思路,整理如下:

1.遇到的问题

在上大学前,一直都在家里住。不用刻意沟通,每天都会交流很多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但是自从上大学以后,以及工作以来,离家遥远。每年回家的次数不超过三次。平时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也仅仅限于到电话和发微信。并没有多少时间花在深入沟通上。

2.出人意料的挑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何解决加深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呢?除了手机,微信之外还有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我曾经看到过龙应台写的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讲述了她和儿子之间36封家信,深受感触。受到这本书的启发,我决定跟父母写家信,看看这种方式有没有效果。

3.从困境到战胜挑战

过年回家的时候,我先给妈妈说了我的想法。我本以为妈妈是比较好沟通的一方。没有想到的是,妈妈的态度并不支持。有电话干嘛不打,为什么要写信呢?不是感觉更加有距离感吗?

我解释写信是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与打电话,发微信沟通的一种补充手段。是一种更加深入交流的方式。但是我妈还是觉得不好。

我决定还是先尝试一下,于是就写了第一封家信。内容是我所理解的家信,以及我要如何与父母进行家信的沟通。

没有想到的是爸爸竟然态度是正向积极的。觉得家信的沟通方式挺好的。这给我很大的信心,要把书写家信的这件事坚持下去。到现在为止我已经书写了两年时间,50封家信了。

4.号召听众付诸行动。

我知道有很多像我一样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长时间的陪伴在父母身边,每年回家的机会也不多。只能通过打电话或者微信的方式联系沟通。写信是一种古老的沟通方式,它的应用在没有出现手机之前,就是相隔两地的唯一沟通方式。现在我们拥有了更多便捷的沟通工具,但是写信这一种方式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

提笔写一封信,细细书写,深入沟通。它可以使得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入心。平时我们可能会说几句话就被打断,或者说的很随意。但是家信可以让我们深入某一个主题,深度交流,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请大家拿起笔来尝试书写自己的第一封家信,只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家信的强大威力。

有可能你担心父母不回信,怎么办?没有关系,即使父母不回信,这些你亲笔书写的家信,都是他们最想要看到的文字,都在他们的心中深根发芽。所以做好自己,开始书写家信吧!

如果当时我在头马演讲俱乐部是按照这个结构在做备稿分享,一定会鼓励更多的人,勇敢的拿起笔来开始书写自己的第一封家信。

通过这个三步法构建故事的框架方法,真的可以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通过演讲的形式,更好的传达给听众。所以你如果想要拥有精彩的演讲,请好好读一读这本书《讲好故事才是好演讲》,它会给你带来超多演讲的小技巧和方法。让你的演讲立马具有很深的情感链接,很好的传情达意,很有力的号召力量。


很多人在演讲中给出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但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其实,他是用错了方法。因为听众不会被逻辑和事实所打动,而会被有情感的内容所吸引。很多演讲的书籍,包括一些领导者,都强烈推荐讲故事的这种方式,在对200多个TED演讲的调查后发现,精彩的演讲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讲故事。可以不夸张的说,如果你想在演讲中打动听众,讲故事是最好的方式。

我会在演讲中经常讲自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10年前,我在一家公司做采购,收入不低,工作不忙,貌似一份很舒服的工作,但自己却总感觉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一直想换工作却不知如何下手。后来听我的一个前同事说他参加了一个用英语演讲的俱乐部,我很好奇就去了。原来是一个每周固定两小时锻炼演讲的地方。我这个人喜欢英语又喜欢沟通,于是就加入了,第一次上台我是非常紧张和胆怯的,甚至把手插到了兜里。但是大家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一次次的又站在了舞台上。就这样,每周一的晚上风雨无阻,我去俱乐部练习演讲,一坚持就是两年。2010年,我参加了俱乐部的演讲比赛,一路坎坎坷坷,居然进入到了总决赛,当时的演讲稿已经修改20多遍了,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居然拿到了第一名,而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赛后一个培训公司的人找到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做一个演讲培训师。就这样,我辞去了原来不喜欢的工作,开始转行做了一份我既喜欢又擅长的工作,到现在我做培训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这段经历告诉我:不要停止找寻你最喜欢做的工作,也许通过一个简单的业余爱好,就可以帮你找到它。

我会在很多场合讲这个故事,而很多人听完都会由衷的表示羡慕,说:能看出来,你在做一份你最喜欢做的工作。其实,这个故事我也是遵循一个讲故事的套路的。那么这个套路是什么呢?这个套路就是四步法:问题-转折点-改变-观点

首先,我们先看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怎么讲故事的。师徒一行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突然遇到一个村庄,四人进到村庄,结果师父被妖怪掠走了,孙悟空想去救师父,但是却打不过,无奈之下去请救兵,救兵到,妖怪现原形,师父被救,师徒一行四人再次出发。这就是西游记每集重复最多的套路。我发现把西游记每一集故事的情节提取出来,都会有如下的元素

第一步:师父被妖怪抓走:我管它叫故事的问题

第二步:孙武空去请救兵:这是故事的转折点

第三步:孙悟空再去迎战妖怪,救兵现身,将妖怪收走:这是故事的改变

不光是西游记,美国的好莱坞科幻大片也基本走的是这个套路:世界一片太平,坏蛋现身制造麻烦,英雄现身,英雄遇到困难,英雄遇到转机,英雄将坏蛋打败。所以,如果要讲好故事,故事的关键点安排很重要。一共有四步非常重要

第一步:问题

这个是最最重要的,你的故事要想抓住别人的眼球,一定要在开始制造问题或冲突,听众对问题和冲突是最感兴趣的。电影里有冲突,话剧里有冲突,小说里有冲突。西游记里一上来师父被妖怪抓走就是冲突,柴静刷爆朋友圈的演讲【穹顶之下】一开始讲述自己的女儿出生的时候就被诊断有良性肿瘤,治愈后因为雾霾,每天无法出门,这也是问题和冲突。在演讲开场与听众分享一个自己的困惑,因为每个人都有困惑,所以当描述这样的事情很容易与听众建立共鸣。我刚才讲的故事的问题和冲突就是我虽然10年前做著一份收入高不忙的工作,但却不是自己喜欢的。这样的问题会和那些拥有同样问题的小伙伴产生共鸣。

第二步:转折点

在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关键的人或事给你一些启发,帮助到了你,这就是你的转折点。比如孙悟空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去请救兵,或者遇见观音菩萨,给了他一个提示。这种改变的力量,通常来自于第三方,我管它叫「第三方效应」 有一句话叫,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就是如果你的故事里的问题不是自己解决的,而是有一个高人指点的,会让听众更感兴趣。比如我曾经分享过,我一度渴望找到自己最喜欢做的工作,直到有一个前同事告诉我他去参加了一个演讲俱乐部,这件事后来成为我转行的一个契机。

第三步:改变

转折点后,什么是你的积极转变。这个是故事最最重要的地方。你一定要在这里详细描述你转变的结果,比如你讲一个自己屌丝逆袭的故事,那么你之前窘迫的样子是什么?经过了一个转折点现在的样子是什么。我刚才讲的故事的改变就是最终找到了自己既喜欢又擅长的工作,这个转变就可以极大的感染到听众。

第四步:观点

听完你的故事,你对这个故事的总结是什么,也就是你希望听众可以带走的一句话是什么。这是故事的收尾,为画龙点睛之笔。比如,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拿的是哪一颗「 这句话很多人都会记住,就是因为它反映了一个道理。而我刚才的故事结尾的观点就是「不要停止找寻你最喜欢做的工作,也许通过一个业余爱好,就可以帮你找到它。所以,永远在你的故事结尾加上一个观点,让听众知道你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的是什么

这就是故事的四步法,问题-转折点-改变-观点。故事可以打动听众,让听众身临其境,是最有效的演讲方式。我们现在就用这四步法来看看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演讲,他在里面一共讲了三个故事,我们来看看第二个故事。

我二十岁的时候就和沃茨在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公司。我们工作得很努力,十年后,苹果公司成长为拥有四千名员工,价值二十亿的大公司。我们刚刚推出了最好的创意,Macintosh操作系统,在这之前的一年,也就是我刚过三十岁,我被解雇了。在这里,乔布斯用解雇来作为他故事的第一步问题。

你怎么可能被一个亲手创立的公司解雇?事情是这样的,在公司成长期间,我雇佣了一个我们认为非常聪明,可以和我一起经营公司的人。一年后,我们对公司未来的看法产生分歧,董事会站在了他的一边。于是,在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出局了,很公开地出局了。

我整个成年生活的焦点没了,这很要命。一开始的几个月我真的不知道该干什么。我觉得我让公司的前一代创建者们失望了,我把传给我的权杖给弄丢了。我败得如此之惨以至于我想要逃离矽谷。但有个东西在慢慢地叫醒我:我还爱著我从事的行业。(这里是乔布斯的转折点)这次失败一点儿都没有改变这一点。我被逐了,但我仍爱著我的事业。我决定重新开始。当时我并没有看出来,但事实证明「被苹果开除」是发生在我身上最好的事。成功的重担被重新起步的轻松替代,对任何事情都不再特别看重,这让我感觉如此自由,进入一生中最有创造力的阶段。

接下来的五年,我创立了一个叫NeXT的公司,接著又建立了Pixar,然后与后来成为我妻子的女人相爱。Pixar出品了世界第一个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它已经是世界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工作室了。在一系列的成功运转后,苹果收购了NeXT,我又回到了苹果。我们在NeXT开发的技术在苹果的复兴中起了核心作用,另外劳琳和我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是乔布斯的转变,而且是很多成功的转变,用事实说话,达到了鼓舞听众的目的)

我非常确信,如果我没有被苹果炒掉,这些就都不会发生。有些时候,生活会给你迎头一棒。不要丧失信心。我确信唯一让我一路走下来的是我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热爱。你必须去找你热爱的东西,对工作如此,对你的爱人也是这样的。工作会占据你生命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做的是伟大的工作,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就继续找,不要停。全心全意地找,当你找到时,你会知道的。就像任何真诚的关系,随著时间的流逝,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继续找,不要停。最后这里,就是乔布斯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你必须去找你热爱的东西,这句话就成为了乔布斯用故事告诉大家的道理

总结一下,讲故事可以把理性的信息情感化,让听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你在准备演讲,那么你最好准备一个小故事。为了达到讲故事的效果,可以用这四步法来实现: 「问题-转折点-改变-道理」

更多的演讲内容,可以关注公众号「大卫祁演讲工作室

大卫祁

十年演讲老司机,两届全国演讲冠军,世界五百强演讲培训师


讲故事观众才会听下去,纯逻辑容易催眠,附上我在CC Talk上的一段演讲。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1080, "group_id": 6433251846353961217, "media_id": 5568481696, "neardup_id": 18168977095260861197, "vname": "CCu8bb2u575bu7b2cu5341u4e94u671f-u9b4fu6587u950b.mp4", "video_size": {},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897000059f553fdf53a", "vid": "561ff901f65f42cebe227410bb46cb4d", "thumb_width": 1920, "item_id": 6433252040473838082, "vu": "561ff901f65f42cebe227410bb46cb4d", "md5": "19e1f735ee10fcaff25d6d6f39d89fb8", "duration": 1080, "user_id": 5568239326, "thumb_url": "2897000059f553fdf53a", "thumb_uri": "2897000059f553fdf53a", "hash_id": 18168977095260861197} --}


主要讲故事为主,逻辑性的内容只做点睛。

为什么?公开演讲的目的是引起别人的共鸣,使其认同我的观点。

观众和演讲人近距离接触,使得演讲成为一种面对面的交互。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注意力全部在演讲内容上,能不能听懂决定了他们会不会接受你的观点。

所以,为了达到演讲的目的。演讲稿的内容应当追求通俗易懂,结构简单,配合演讲时的表情、肢体动作来打动现场观众。再此过程中,观众不需要去深度思考,所以逻辑性强的内容反而在演讲过程中不受欢迎。现场追求的主要是感性的效果,而不是理性的思考,而讲故事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我是三维树,从事职场沟通的工作。

做好一次演讲,为什么要讲故事呢?

这是因为从听众的角度看问题。讲故事能使听众听得有趣,而且容易听懂。所以,做为演讲者来讲,会讲故事的人,往往就具有了让听众喜欢的优势。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讲故事是一门艺术,不是每个人都会的。如果你没有讲故事天赋,那可以从这个三个方面来进行演讲:

一是观点明确:就是你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是什么?要简单明了。

比如,你做为自媒体人,在头条号上写文章,有了自己很好的收获,如果你想让你的朋友来加入进来,那你要观点明确的告诉他说:「在头条号上写文章能赚钱」,这样就简洁明了表达你的观点。

二是结构清楚:也称为说话要有条理。

比如,上面的问题,当你告诉别人说「在头条号上写文章能赚钱」,那你接下来,就要有序的把你的观点说清楚。比如你可以说,理由是:1.能提高表达能力,2.能通过写文章认识自己的思想,3.如果文章写得好了,还能在头条上赚点小钱。

三是要有意义:就是做总结。

告诉别人,照你这样的去行动有什么好处,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比如上面的事例,你表达了观点,也说出了理由,最后要告诉你的朋友,现在做的自媒体是大趋势,你抓住了机会,就走在别人的前面;如果还不赶快下手,就可能落后于别人了。

你看,做为演讲者来讲,会说故事当然好。如果不会讲故事,那就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很简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别人的行动。

点击右上角【关注】三维树头条号,私信回复「学习」,赠送您提升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学习资料。


故事一定要讲!

用概念解释「概念」得到的还是概念,理解不深!

用故事讲述,「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逻辑是设计「内容结构」时要遵从的,演讲是这样的「内容」如何讲?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即艺术手法。


当我们讲时间地点人物的时候已经是在讲故事了,不一定跌宕起伏,按照时间顺序或者说平铺直叙也是在讲故事啊。这个不矛盾。

如果你要讲的东西是技术性的,理论性的,下面的听众能够理解,也就算了。不好理解,最好还是把他变成故事。而且根据时间,缩减你的内容量。

演讲不是老师讲课,还是要充分考虑到听众的情绪,不然演讲效果不好啊。


演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让听众,随著你的语气,你的情绪,而带入到你所说的内容之内,让听众能够感受到你,这就所谓的引起共鸣!不管是逻辑性的,还是故事性的,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你的演讲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个人认为,太过逻辑性,太过专业话的演讲,听起来非常的乏味,枯燥,故事太多了,容易让听众只当做一个故事去看,去听,而且中间的情绪转变,不是很好把握!逻辑性要有,故事也要有,两者相结合,既可以让你的听众听到应该表达的意思,又能不感觉乏味!可以听一听国学大师翟鸿燊,还有俞敏洪,杜云升,马云等这些人的演讲!感谢邀请,喜欢我,关注我!--17k桜火《秘境之真实罗布泊》


无论是在何种类型的演讲中,最重要的是能够抓住听众的目光,而故事引用应该是部分演讲者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了。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对听众的想法以及行为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在演讲中,灵活的去借助故事的力量,能够加强演讲的感染力、鼓动力以及说服力,如果没有故事为演讲主题做辅助证明,会让人觉得演讲枯燥乏味,缺少支撑点。

通常在听完一场演讲后,一般一个小时这样,我们就会忘记50%的内容,经过一天时间后,我们记得的内容多数只剩下80%,再经过一周后,留存在我们脑海中的演讲内容可能只剩下5%。而这5%一般都是演讲者所讲的小故事或是亲身经历。所以无论是哪种演讲,以故事开篇都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做演讲,最好要用生动的事例说事,演讲过程中,语气、腔调至关重要,一定要能烘托气氛,感染听众,直至达到与广大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至于逻缉性方面,自然得丝丝入扣,方可扣人心弦。记住,正准备做演讲的你,可不要怯场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