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仍无直接公布催泪弹成分

反修例引起的示威冲突持续,并引发多场警民冲突,警方多次发射催泪弹驱散示威者。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陈肇始早前表示,关注市民吸入催泪烟对健康的影响,衞生署将会公布建议如何处理吸入催泪烟。衞生署昨日终于在网上公布有关资讯。

衞生署引述有研究指,催泪烟可对生理和心理健康有持续的影响。资料图片

衞生署昨日在衞生防护中心网页上,公布名为「催泪烟的健康资讯」的资料。文中提及「催泪烟是驱散人群的装备,而很多化学物可用作催泪烟」,但并无直接公布催泪弹的成分。衞生署又指,接触催泪烟后一般可出现的征状包括眼睛和其他黏膜有刺痛及灼热感觉、流眼水、流涎、流鼻水、胸闷、头痛、恶心、皮肤有灼热感觉及红斑等,相关征状通常会在接触后的短时间内消失。

警方多次释放催泪弹驱散示威者。资料图片

衞生署亦指,现时就催泪烟对人体长期健康影响的资料及文献有限,但有研究指催泪烟可对生理和心理健康有持续的影响,特别在儿童、长者、患呼吸系统疾病或有敏感情况的人士等。一般而言,催泪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视乎多种因素,例如催泪烟内的具体化学成份、所暴露的时间和剂量、暴露途径、个人的健康状况,以及暴露时所处的环境等。

警方多次释放催泪弹驱散示威者。资料图片

文章又指,市民如果身处有催泪烟的地方应尽快离开。皮肤接触到催泪烟后亦应用大量清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并更换受污染的衣物,而眼睛若有不适可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身处于室内地方而附近有催泪烟发放,应关闭所有门窗,并关上空调,及可用湿布封上门窗隙罅。

医院管理局毒理学专家建议,基于谨慎起见,母亲在接触催泪气体后一至两小时应避免母乳喂哺,这建议时间视乎暴露于化学物质及因暴露时距离增加而有稀释结果而定。此外,在接触婴儿或进行母乳喂哺前,哺乳妈妈应更换衣服及彻底清洗头发和皮肤,避免婴儿有机会接触到任何催泪气体的残留物。

警方多次释放催泪弹驱散示威者。资料图片

署方亦建议,在家居清洁催泪烟残留物时,尽量使用一次性清洁物品,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口罩、橡胶手套、胶围裙等。受污染的表面一般可使用肥皂水浸湿的布抹,而不应使用热水以免令残留物蒸发。同时,要避免重新扬起残留微粒,因此,不应使用高压水枪及扫把等工具,亦不应使用电风扇。在清洁完成后,应把一次性清洁物品妥善包妥后(例如放进密封的胶袋)才弃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