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势分析 : 「外弛内张」将是本周法人操作的心态。主因本周有三大央行会议登场,首先,19~20日美国联准会(Fed)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紧接著,20~21日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会议,还有台湾央行理监事会议则是在21日(本周四)举行,因景气复苏脚步渐趋稳健,通膨压力不大,预期这三大央行都不会升息,金融市场表面上「风平浪静」。

 

不过,Fed可能启动缩表,果真如此,持有的美国公债到期后不再或减少买进,使得长期公债殖利率走高,进而影响房屋贷款及其他贷款利率上涨,或许间接削弱消费者信心,此一负面连锁反应是否开展,仍有待观察,因此,法人短期内提高现金准备,或采取避险措施,将是在所难免。

处于高档的股市正逢秋季,难免回忆起30年前发生的剧变,1987夏季美股频创新高,10月16日(周五)开始出现疲态单日跌幅约5%,10月19日(周一)港股单日跌逾10%,当晚道琼工业指数大跌508点,跌幅达22.6%,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也有20.5%,华尔街定义跌幅逾2成即属于空头市场。

这著名的「黑色星期一」,一天就让牛市变成熊市,全球股灾于焉爆发,各主要国家股市如伦敦、雪梨、多伦多、香港等,当月跌幅都超过20%!

探究当年金融市场暴跌原因,从程式交易到羊群理论众说纷纭,观察当年经济数据,通膨是首要问题,1987年1月消费物价指数年增率是1.4%,9月却跃升到4.3%,主因能源价格大涨,物价成本因而暴增,Fed货币政策走向紧缩,10年期公债殖利率由年初的7.2%至10月中旬升到10%,美元则在1985年2月至1987年10月间,兑英镑、日圆贬值3成以上,意味著资金大量流出。

比对2017年,通货膨胀是「目标」,而非「麻烦」,美国8月CPI年增率1.9%,距2%目标仍有待努力,欧盟为脱离「通缩」而额手称庆,影响物价甚巨的西德州原油因石油输出组织(OPEC)减产维持油价不破底,价格在每桶40~54美元的近十年低档整理。

虽然Fed的货币政策和30年前一样是在升息循环,但绝对位置差很多,美国十年期公债殖利率目前约在2.2%,其次,美元今年亦是疲软,美元指数现在92左右,较今年高点103.815回档11.38%,惟与2014年起涨区的80相较仍高,因此本波可视为涨升过程的修正。

由上述比对,股市如有回档正常,但股灾重现机率不高。

操作建议:

偏多操作策略不变,持股维持7成,「双低股」即低基期或低股价净值比族群具备轮动契机。商用笔电的需求回温加上消费电子的新机效应确立,「旺季很旺」,记忆体、被动元件、原材料的需求走高股价滚烫,通路商如大联大、联强等股价基期和估值都不高,法人回补买盘浮现;原物料以获利爆发力而言,塑化股具优势,乙烯系列如SM、PS等低档有限,纺织股亦见雨露均沾;金融股今年温吞,元大金等证券相关股具题材。

需提醒的是,炎热午后常出现雷阵雨,让没带伞的行人走避不及,第3季股市波动极低,投资人恐慌指数(VIX)低于长期均值,对于极低波动后的主流换档或修正震荡,应预先做好准备,可以1成资金布局VIX或反向ETF以为避险。

(工商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