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来自芯谋研究 @芯谋研究 @芯谋研究顾文军:

与外界关注「获得许可的结果」不同的是,业内领导、专家更关注「获得许可的细节」,主要问题如下:

这次是某几个设备获得许可,还是以后购买也获得许可?下次购买是否还需要再申请?许可是否包含备件备品和耗材?

不少业内朋友专门来问询,据我们多方了解,芯谋研究简单回复如下:

1:晶圆制造厂向设备公司购买设备时,大宗采购一般是按照一个产能的总规划去购买,比如1万片产能或者2万片产能需求的设备去购买,发给每个设备公司,称之为一批或者一个采购包,每个设备公司会将自己公司的产品按照此批次/采购包向政府统一申请。这次获批的就是此次采购包的申请(据悉有生产14纳米的设备)。

2:此批次/采购包的生产设备获得了审批,本批次相关的备件和消耗品也在审批之内,但有一定金额限制,因为如果超出常规消耗太多的话,美国政府会认为有故意囤积的意图。但不在本批次/采购包的耗材,还是按照老规矩。

3:目前中芯国际还在美国的实体清单和国防部的名单上面,未来中芯国际的采购包还是需要重新申请。当然此次流程走通之后,按常理,后续申请(在约定内的,比如不是X纳米)也大概率会获得通过,甚至流程会精简一点。

4:芯谋研究确认的目前有两家美国公司获批了。因为不同的设备型号、不同的工厂序列(比如中芯北京和上海),都要单独申报申请,工作量很大,又是美国新政府后第一次申请,所以需要一些时间。

5:对中芯国际来说,在这个采购包获批之后,应该尽快完成这个采购包的采购,毕竟现在半导体设备的交货周期非常长。据芯谋研究了解,有的设备的交货周期已经从两个季度延长到三个季度,甚至有个别设备的交货周期已经到了一年。

6:长远来看,还是应该在各方的支持下,寻求合适的时间,争取从美国的「清单」和「名单」里面移出。


1.因为应用材料、泛林等公司公关了。

2.中心国籍对漂亮国不构成威胁,因为euv还是拿不到,且duv光刻机等几年前就已经买了,这次是扩产。

3.国产duv光刻机、cvd、pvd等这两年也出来了。

4.限制更严格,不能给菊厂代工,设备晶元也不行。

5.等于回到之前的状态了,既不能获得更先进工艺的发展,也不能给国内大客户服务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让欧美设备厂赚钱,对国内设备厂进行了打击。

以上都是答主瞎说的,当笑话看看就行,请勿举报。想喷随意。


不看好14nm的突围。内外压力之下,高管风波后的SMIC,必须面对危机中的国之大任。28nm产能部署,正是SMIC突围的现实切口。

虽然仍然身在实体名单,但SMIC引进28nm设备和原材料的申请并未被美方叫停。SMIC最近确认,公司已从荷兰阿斯麦公司(ASML)采购到生产28nm晶圆的DUV光刻机,这正是28nm产能扩增最重要的设备保障。

留下这一空间,美国有自身的利益考量:

第一,中国买家正在成为美国半导体企业「高额营收、高额投入」的重要贡献者;

第二,28nm不再被认为是事关国家安全的尖端技术,10nm成为美国划定的出口设备的红线;

第三,中国已有企业布局半导体制造链上游环节,但美国同类企业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行业客户首选。

因此,美国在它认为需要的时候,仍然可以源头切断。即便是总部设于荷兰的阿斯麦公司,因为和美国的各种利益牵连,关键时刻也将和美国保持统一。

无论如何,28nm给SMIC留出了红线外的安全区;而更增添安全感的,还有不可忽视的本土产业链支撑:世道太平时,若是你有钱、有量,自然可以选择你的供应商;一旦遭遇封堵,「有」才能救命,「能用」才是好用。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报告,历经十多年资源倾注,从上游矽片制造、光刻设备、到材料封测,再到下游IC设计,28nm制造链上已有中国企业的全面涉足——某个环节需要救急时,SMIC并非全无依仗。

对于SMIC的国内客户而言,28nm远远超越了「能用」,真正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诚然,「先进(中高端)」还是「成熟(中低端)」,本来都是相对而言。7nm和5nm制程领先28nm数个世代,垄断了该制程的台积电,是赋能苹果、AMD、高通、博通、英伟达等顶级晶元客户的产能首选。在2020第四季度的财报上,我们清楚看到台积电的一骑绝尘:来自7nm和5nm的收入已占其5成营收(见下图)

与此对照,SMIC的大部分中国客户还在使用45nm以及更低制程工艺(见下图SMIC同期财报)。现实的差距,也给了SMIC现实的空间:28nm,给了SMIC主体客户足够的升级换代空间。

来自Omdia调研公司的报告,进一步揭示了28nm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意义。该报告认为,在未来5年内,28nm技术将保持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旺盛的生命力:该工艺在成本和性能之间有高效的平衡,对于代工厂构成的资金压力也远远小于14nm及以上工艺,同时,它覆盖了从OLED驱动器、无线通讯晶元、机顶盒、智能电视、4G收发器到边缘计算、物联网应用的晶元设计需求。「除了台积电这样拥有最先进位程技术、最高利润率的代工厂,包括台联电、格芯和SMIC在内的代工厂,都选择在28nm节点上完善自己的制造工艺,并且不断在这一节点引入新的升级产品应用。」

综上所述,这就是SMIC深耕28nm的现实土壤:自己有足够的积累,国际供应链有可转圜的空间,本土产业链有临危救急的可能,市场上也有大批等待工艺升级的需求,而竞争对手正流连于远方的「奶与蜜之地」——把握住现在,未来会来。

本文选自《时评:突围28nm》,全文请戳

突围28纳米-控制器/处理器-与非网

发布于 04-13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某食肉动物某食肉动物work,work.老老实实搬砖。

谢邀@卓妞

泻药

考虑到目前的情况,SMIC的14nm许可拿到手,能保证一些国内先进公司的小方案继续下去,顺带也能给他带来每个月超过亿元的营收。毕竟整个14nm花了小800亿,不能就这么放弃了啊。

高通,大利好!


泻药

考虑到目前的情况,SMIC的14nm许可拿到手,能保证一些国内先进公司的小方案继续下去,顺带也能给他带来每个月超过亿元的营收。毕竟整个14nm花了小800亿,不能就这么放弃了啊。

高通,大利好!


对中芯是个好消息,对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是坏消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