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都有了土地,所以农产品价格应该很低,

人们拥有的汽车越来越多,所以汽车应该越来越便宜,

城市化越来越高,人们都有了房子,所以房价应该越来越低。

……

另一方面,短期内,人们生活水平,收入越来越多,储蓄的钱也越来越多,资本又不生产利润……

产品的价格应该越来越高。

如何解释这两者的矛盾?

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如何较量的?


我们一步一步解剖这个问题

步骤一:通货膨胀问题,当钱变得不值钱了、以这个货币标的的资产自然标的价格会上升,并不一定代表他贵了,而是他不值钱了。

步骤二,古典经济学理论,产品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举个例子、每个人都有钱了、也有一套房子了、那大家自然就会想有第二套房子,第三套房子、那么说不定房子供不应求、价格就上涨了

步骤三,要研究供给以及需求曲线的具体细节,你要考虑的更多了。例如,大家都有钱了、包括盖楼的工人。那么你要工人去干活,就需要付他们更多的工资,否则人家有钱就窝在家里不想出门干活了。付了更多工资,成本上来了、售价就不得不高了。

步骤四,外来因素。本地居民都有楼了,不代表外地居民有楼、本国居民有楼了,不代表外国居民有。外国居民看中国发展好,自然想来中国买房,那么房子还是会供不应求,这个其实又绕回了步骤二和步骤三。(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外国人在中国拥有固定资产特别困难,国家政策缘故,但中国炒房团去越南炒房倒是有所耳闻)


好的东西永远不会脱离应有的价值轨道 农民有地为什么农产品一定要便宜 汽车虽多可是没见优质车降价过 现在房子还越来越多呢 你见房价便宜了吗


你要是计算机学生就明白了,计算机提高的性能都让软体用了,又迫使硬体升级,这个还是个螺旋上升呢


感觉题目描述有一点点问题。。。。

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关系并不是只受土地影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价格,气候对收成的影响,市场上人们的需求(比如「大蒜防癌」的说法到处传的时候,市场需求剧增远超供应导致价格上涨),化肥除虫剂等等因素,与土地关系并不大。实际上中国一方面现有耕地数量不足以支撑庞大人口,另一方面农村壮劳力外出务工导致农田抛荒,土地并不是农产品价格的关键影响。

人们拥有的汽车数量与汽车价格也没有直接关系。。。工业品的价格影响因素也有很多。人们拥有汽车数量增多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汽车成本,同时人们收入增多也将产生购买汽车的激励。

人们收入增多和储蓄增加这个事情。。。收入增多是事实,但储蓄增加与否却和央妈的货币政策有关。储蓄利率升高时,人们会倾向于把资金存入银行,央行降息时,人们会倾向于把银行存款取出投入资本市场进行理财。收入增加固然会带动存款增加,但应该也不是主要因素。

但资本还真的就会产生利润,储户把钱放入银行,银行把储户的存款用来放贷投资。储户所得的存款利息与银行的贷款利息和投资收入真的是九牛一毛。在中国,银行就是金融业的大爷,也是最大的金融机构。

商品价格不知道题主在疑惑什么。。。。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商品价格一直上涨。但不同时期的价格并不具备可比性,应该关注的是货币的购买力。举个例子,假设十年前80元和现在100元能够购买到的商品是一样的。那么一样商品十年前卖80元现在卖100只能说是价格标签数字增大以匹配对应时期的工资水平罢了。

(随手画的将就下。。。。)

假设市场均衡需求是Q0,均衡价格是P0,现有供应是Q1,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所以价格为P1。即「物以稀为贵」。当变得不再稀缺时,即供应量Q1不断增大到Q0,此时价格会从P1不断降低到P0,达到均衡状态。但供应量并不会超过Q0,因为「供过于求」会损害卖家利益,这种不经济的行为不会在正常市场中发生。

所以题主问的不断变得不再稀缺,实际上就是变得达到均衡点,实现供求相等。

最后,我实际也没看懂题主到底想问什么(?_?),要是回复里有什么不正确的欢迎在评论区纠正。


古语将的好,物以稀为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