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北海道》新书分享会上周二在北京单向空间·爱琴海店举行,分享会现场“在日本”系列主创人、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与新浪高级副总裁魏江雷,以“日本文化与我们的认识”为主题共同分享了两人对日本的认知和感受。

  毛丹青和他的主创团队共同创作的《知日》畅销至今,从“知”到“在”,毛丹青的创作和对日本的认知都经历了一个跳跃:

  “在做《知日》的整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大的差距,'知'是从外部作为主体来了解对方,他们是作为一个客体,主对客的关系。当我做到比较深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知道的‘知’,它可能缺了另外一个内部的东西,我们叫内部视野。我开始想到‘在’字,我们叫‘在地文化’,‘地’是地域,进入、进去。‘在’这个观念是一个哲学的观念,在你、在我、在世界、在宇宙。我觉得应该从‘知’跳跃到‘在’这样一个状态。”

  毛丹青(左) 魏江雷(右)

  毛丹青:最近莫言老师编了一个给小学生和中学生看的集子,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北海道的人》,他写了真正碰到的所有人,非常朴实,没有任何说教。你对一个人了解的时候未必从高端的地方俯视,我们说叫零距离接触,就是“在地”,你要进到他的里面,把自己的所想所思和他的所想所思能在共同的时间里去享受。

  魏江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城市、地方有关系。北海道和东京特别不一样,北海道海鲜不假,像喝酒,国内都喝朝日,日本很少喝,他们喜欢自己的本土品牌。

  毛丹青:如果没有去,光看书本,是辐射在所有的知识里。其实现在的世界里智慧大于知识,知识是平铺,是一个素材,但如果能提炼出来就是你的智慧,我们叫优化组合。

  毛丹青:我们做整个“在系列”,是从人到景,包括体育、社会教育,是一条很长的线,而且它当中都是有衔接的点,这个特别重要。我一直在强调了解对方,了解日本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智慧,丰富我们的想象力。了解人家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哲学概念,不是说了解你是为了让你怎么样,现在的世界了解对方应该要远远大于表达自己。

  魏江雷:这个很重要,我觉得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之处就是愿意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之处。中国人愿意了解日本人远比日本人了解中国人要多。因为十年前、二十年前大家对日本和欧美国家是仰视,今天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他们了。但是反过来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有什么地方可以学习借鉴,让我们变得更强,这也是大国心态。

  毛丹青:从“知日”到“在日”是非常健康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这个世界上对文化的了解来自于两个形式,一个叫人工,一个叫衍生。什么叫人工呢?政府给一笔钱说要让中国走出去,做一些外印,这个没必要,我不赞成。还有一种是衍生,衍生是要有阳光、有水。所以现在对日本的了解,完全是在于有这样的读者市场愿意了解,并不是说书可以卖多少,而是给一个参照的系数。

  毛丹青:我们下一期要做“风志”,在一些县的一些小故事,我觉得拍相片不如手绘更精彩,以这种方式更活泼一点。

  魏江雷:我提一点俗的要求,比如说我去了之后该吃什么、怎么吃,如果要买一个当地的伴手礼买什么?用心体会,用眼睛看,带回的东西有记忆也很值。

  毛丹青:这个意见非常好,以后可以做一个指南。总之我们做“在地文化”,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概念,过去是中国看世界,现在可以说是世界在看中国。他看你在哪个位置,我们要有一种胸怀,有一种越境的视野,看你就相当于看我,看我也相当于看你,我们现在足以达到这种水平。我们对于对方的了解,可能和我们10年以前的了解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我们要脚踏实地,真正的去采风,所以“在地文化”不会改变这个风格。

  答读者问

  现场读者:我有看过《在日本》的这本书,您写《在日本》大多数是以中国人的视角,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在跨文化交流中隔的距离比较近,您未来会不会向欧美国家视野中展现一下日本人的想法?

  毛丹青:我们叫第三方。我自己是用日文在讲日本文化论,在国内是用中文来讲日本文化论,我今年在大学里开设了英文课,用英文讲日本文化论。我为什么让自己突破语言关?最重要的是借助第三方。

  我为一位作家朋友的书《现代日本》写过一个序,强调我们认识文化的时候应该需要多重的角度,要屏蔽偏僻的视角。其实这和第三方理财是一样道理的,自己不能干的事请一个高手来做,日本文化也需要第三方的视角。

  当时我们做“知日”的时候,一开始的构想是要有“知德”、“知美”、“知法”、“知韩”,当然未来就是“在日本”、“在德国”、“在美国”,是“在”的系列。我们要借助更多的视角和更多的语言突破文化的个体现象。

  相关图书

  《自由北海道》

  毛丹青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日本北海道,是一片自由的大地,也是许多旅行者向往的目的地。北海道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流连与憧憬呢?除了众多电影的取景地和北国特有的皑皑白雪,除了治愈身心的温泉和令人津津乐道的海鲜,你是否还错过了什么?打开此书,除了了解北海道的风土、民俗、美景、美食之外,更通过与北海道人的沟通,多视角地展现北海道的魅力与“在地”文化。

  新书预告

  《在日本·风物志》

  毛丹青 主编

  2019年4月版

  树上春树生活了 19 年的地方有一家千年“老字号”?名侦探柯南的故乡真的有很多悬案?大江健三郞去莫言故乡拜访时为何红了眼圈?《千与千寻》中神奇汤池的原型在哪里?……这些都在等你翻开这本书去寻找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