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中华文化圈”的概念,基本上就是指中国以及周围的日本、朝鲜和越南这些儒教文化的国家。这个文化圈的特征是圈里的精英们都使用统一的汉字来进行表达,使用统一的经典来进行规范。但现在这个汉字文化圈的概念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因为朝鲜半岛和越南都已经放弃了汉字的使用,虽然在这两个地方的文化上还能找出儒教的影响,但再冠以“中华文化圈”的名字就明显不合适了,于是又出现了个取代的概念叫“筷子文化圈”,意思是不管用什么文字,这个区域里的人,也只有这个区域里的人都用筷子吃饭,虽然这个名称有点搞笑,但也能说明问题。

  这个圈子里面唯独日本表现的比较大度,日本人从不讳言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虽然有人说二次大战给日本文化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使得日本彻底脱离了中华文化圈而接受了美国文化,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比如日本人就一直在使用汉字,从来没有考虑过停止使用。虽然在一段时间里因为汉字的书写不便而使得汉字在日本的使用数量和频率有所降低,但到上世纪末期伴随着个人计算机带来的非书写文字处理能力的普及,汉字在日本的使用数量和频度又上升了。毕竟日本人从根本上就认为使用汉字表示有教养,代表着优雅和洗练,日本精英人士在公众场合发表言论时还特别喜欢使用古僻的汉文词汇或成语,以至于电视上还不得不打字幕甚至标出含义,否则观众听众会一脸懵逼不知所云。

  在日本就知道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比一般中国人想象的还要深刻,日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讲到日本的历史事件时都会加一句“相当于中国的XX时代”,这种坦率的态度让日本看上去比起越南和韩国来在文化上要“谦虚”的多。

  但在根子上其实不是什么态度问题,而是一个自信心的问题。半岛或者越南这些地方抵抗汉字是因为他们不愿承认受过外来文化的影响,认为那是一种耻辱,即便在无法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也要在表面上消除外来文化的表现,废除汉字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哪怕使用因为无法解决同音字问题而显得很不方便的其他字母文字也在所不辞。

  而日本在历史上一直是独立国家,是亚洲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日本在历史上没有被列强殖民的悲痛记忆,虽然有过太平洋战争败战的挫折,但不久又重新站了起来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日本人一直自认为是“亚细亚的优等生”,而且认为他们成为优等生的原因就是能够虚心地向外族外国学习,向别人学习先进的东西并且加以发挥改造最后做得比别人更好是他们的长处,所以承认受过其他文化的影响不但不会影响这种自信,反而会产生出一种自豪感,“学过中国,学过英国,学过德国,学过美国,我们永远学习最先进的东西,而且做的比他们更好”。

  日本人甚至在人们并不熟悉的领域都表现出这种“谦虚”。日本的文官制度(国家高级公务员制度)在全世界都得到好评(有趣的是这些年的日本本国除外),李光耀更是认为日本的文官制度是日本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日本人在谈到这个制度时只是淡淡地说:“这套制度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而且还会顺便告诉你中国的科举制度是最早和最成熟的merit system(资格任用制度),让你三观毁一下。

  从甲午战争开始,几乎整整上个世纪中国都落后于日本,但日本人并没有因为中国的落后而企图割裂与中国在文化上的联系,他们意识到了中华文化应该是亚洲的领导文化,而日本一直想取代中国成为亚洲领袖,这样和中国在文化上的联系反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所谓“小中华”的思想即来源于此,所以侵华战争时候反而是日本人高唱“同文同种”最起劲的时候。

  但是事情在变化。

  随着二战战胜国的中国这些年来在经济上逐步走强,特别是在中国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日本人就不那么有自信了,因为亚洲领袖的位置已经在背日本而去。既然无缘问鼎亚洲领袖的地位,日本人就开始要划清和中国文化的联系了,如果不是“亚洲第一”,中国文化的影响对日本就形成了负担,人们可以接受豪强,也能接受穷亲戚,但是如果穷亲戚成了土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个问答网站在2018年11月出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从历史表现上看,日本比韩国要谦虚的多?”,笔者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以这句话来做了结尾:“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增强,日本在言语中也开始要划清和中国文化的联系,更加强调‘这是日本的原创’,再过些年日本会不会变得像现在的韩国和越南一样也是一个未知数”。

  看来这个猜测的话音还未落就得到了证实。

  4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取代“平成”的新年号是“令和”。

  本来使用什么年号是外人无从置喙的日本内部事务,不如说日本到现在还在使用源自中华文明的“年号”本身就是一件挺好的事情,从汉字的寓意来看,“令和”也是一个很吉庆祥和的正面词汇,用来做年号是很好的。但是日本政府有关年号“源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而非中国古典”的强调就有点意思了。

  其实只要是汉字,无论出于何典在中日两国其含义都差不多,特别是日本的“古典”和中国文化距离就更近,那时日本人还只会机械地使用汉字和汉文,还没有熟练到改进改善和改造,过分强调其来源表示出日本人“去中国化”的愿望,也暴露了日本社会更趋于保守,文化上更趋于封闭的现实,而究其原因是来自经济上的落后而且看不到再次赶上中国的任何希望。

  当然,这次新年号的读音采取的还是读汉词用的“音读”方式,暗示其实还是来自中华文化,可能到下一次再改元时可能会连读音都要采取读日本词的“训读”方式,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届时中日国力对比重返到19世纪中叶之前,那样就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