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守恒定律」。小善小恶也很难在这个社会平步青云了。小业靠智,大业靠德。


百分百错误

现今国家强大,人们富裕了,但孩子问题又出现了。

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的不孝之子,他们骄傲自大、骄奢淫逸、唯我独尊、自私自利。

像利益至上、见风使舵、心狠手辣、心术不正的人在事业上肯定不会有很大的成就。

http://weixin.qq.com/r/XUzh_f-EqKLXrbua9xlP (二维码自动识别)

逐一分析过患:

*利益至上:在古代都讲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唯利是图者,大家都非常厌恶,避之唯恐不及,包括我,都非常厌恶与这样自私自利的人接触,因为这样自私者必然只谈自利,他不会有一点点利他之心,那么就像周扒皮一样,试问会有真诚的人和他来往吗?因此绝不会有朋友,即便有朋友,取利而已,利尽则相害或者离开。

*见风使舵:对于这样圆滑世故的人,绝不可共事,一定涉及到利与害时,他第一个跳出来把所有利益归于自己,错误推给同伴。在看穿这种人嘴脸时,友谊已经尽了,不会有继续与之配合共事的同事,除非他是裙带关系的领导或者职员,否则是一无可取之处。请问谁有这心量与之相处,说不定哪一天,他会操刀反戈呢?!

*心狠手辣:呵呵,这个世界上多这种人,您心狠手辣,会有更加可怕的人出现在您生命中,古语说的好:坏人自有恶人磨,不怕坏,自然会有天谴。心再狠,大不过天

*心术不正:心性品德高尚者,遍观天下,众仰赖归顺之。心术不正者以历史为鉴,即便暂时得到心中所想,最终全盘皆输一无所有。

孔子的言行观察法:

君子远使求之而观其忠。烦使之而观其能。猝然问之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委之以财而观其廉。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王阳明心志审度法:

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

古代有修为者,观人识人,都注重品德修养是否高尚。圣贤之道,所谓的「孔、孟、老、庄」。他们在学佛之前就有相当好的儒家、道家的基础。有了贤善的人品再趋入国家国政,在社会上,都会是大众福星,因为他们念念为天下著想,为国家

在佛教中修行,特别注重品德高尚教育,大乘佛教最重视利他菩提心,小乘佛教谈自利解脱,佛陀都斥责为:焦芽败种。在世间法里,一个人若一心一意为自私自利,常常为了自己捞名利去做各种虚假的手段,念念追求的是「我」的利益、「我」的面子等等。这样的心已经完全局限在一种我执、名利的污浊气氛里,怎么可能会有高尚、纯洁、无私的菩提心呢?不必说菩提心,哪怕与出离心接近一点也不可能。因为出离心就是要看空这一切,要从这个世俗的圈子里跳出来。如此耽著世间怎么可能希求出离呢?因此,品德高尚有利他心,不仅仅局限于世间法里,出世间法上也是成就的根本之因 ,自私自利的人,贪求自己福报圆满,不管他人,这是违背天性,这样自私者天理难容,必会贫穷下贱为他人所轻视之。

唉,何其不幸,您有这样毁灭您品德的父母!!!令您终其一生活得没有尊严,得不到真挚的友谊,被人鄙夷唾弃。

?????????????

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利他心:

———摘自索达吉堪布讲解利他心

人具备利他、孝心等德行,一部分是先天的,一部分是后天教育熏陶的,后天熏陶多半是父母教诲;而现在经由后天教育父母,学校,社会,培养的德行非常少。但其实,利他心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素质。只要人类存在期间,都需要智慧,离开智慧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解决;而慈悲利他心则更为重要,如果缺少它,世界会变得很可怕。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全球总人口72亿,再过12年增长到81亿,到2050年预计达到96亿。当前国际上最关心的,是人格教育。因为如果缺少这种教育,地球上的大多数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这样自私自利的一群人对地球和人类社会能带来什么?可想而知。

利他心对个人有没有利益呢?

实际上,利他心对个人获得健康长寿和内心安乐,都有巨大帮助。

以前有位心理学家马丁,给学生做测试。让其中一群学生每天过得很开心,只做一些娱乐活动等他们特别喜欢的事;同时,安排另一群学生每天帮助他人,办慈善商店、做义工和志愿者等。

一段时间后,同时测试他们的心态。结果发现:过得非常开心的那群学生,幸福指数越来越低,快乐的心无法长久;而做慈善的那群学生,幸福指数上升,快乐的心态很长久,身心的健康都有很大提升。

最近美国医学界也发现,心脏病人中有两类情形。一种人整天在说「我身体不好,心脏不好」等等,特别关注自己的病情;另一种人,虽然心脏不好,但不在乎,反而尽量去帮助别人。结果发现:整天说身体不好的人,病情越来越严重;不关心自己的病反而经常帮助别人的人,病情反而越来越轻。

藏传佛的论典《入菩萨行论》。这部论典改变了很多人的心态和命运。这里面再再讲:有了利他心会很快乐,很多事情会有随缘的感觉;相反,没有利他心,自私心越来越强,则会很痛苦。

所以,不要认为利他是很可怕的事。现在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没有灌输「利他最有意义」的价值观,由此导致很多人认为利他是压力和负担,对利他不予认可。有了这种观念,利他心就无法提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自己首先需要培养利他心,不要认为:我是大人,我是家长,我是知识分子,我是大学老师,不需要培养利他心了。事实上,凡夫有很多烦恼、痛苦、毛病和缺陷,应经常反省,削弱自我,这样利他心自然会出现,烦恼也会减轻。并且,人之初性本善,利他心是每个人本有的。

对此,佛教中有很明确的观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如来藏在每个众生心中决定存在,而如来藏的本体能散发出慈悲和善。不仅佛教中如是承认,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

以色列有个心理学家,叫爱伯斯坦,他建立了一个机构,研究人的基因。研究过程中发现,三分之二的人具有利他的细胞或说元素,它存在于血液中,医学上称为「多巴胺」。并发现,这种元素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快乐。

通过实验,科学家认为大多数人只是没有挖掘利他心,真正去挖掘时,利他心就可以显现。

所以,有些人性格不太好,有些人脾气比较暴躁,有些人习性相当恶劣,这些人有没有利他的善根呢?是有的。

《宝性论》中讲:断善根众生也具佛性。其实,并不存在真正断善根的众生,这是佛教中的常识,很关键。所以说,每个众生都有本具的利他特质。

彼得·辛格有一本书,里面说「帮助他人并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实现」。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一般人帮助别人时可能认为,「我布施钱给他,我很厉害」「路上遇到一个人特别痛苦,我把他送到医院」,或者「一个老人走路很艰难,我扶了他一把」等等。自认为了不起,在为别人付出。

实际上助人者得到了更多,也可以说,你并没有付出而是获得了。有一个人讲:「我原来认为,自己资助大学生很了不起——我有钱又能发心。但今天看来,其实帮助别人对我是一种机会和给予。他并没有认为「我给予他」,而认为是「他给予我」。在逻辑学上,有些人对此可能想不清,钻在牛角尖中,一直认为「我是帮助者,别人应该感恩我、回报我」。但这种想法不合理。

寂天论师在《入菩萨行论》中说:

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

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意思是,不用说很多的语言,世间凡夫人每天以自我为中心,从早到晚为了自己而奋斗、奔波;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三世诸佛,把一切精力用在利他上,没有丝毫自私心。但是前者依然在轮回中流转,后者反而已经获得了殊胜圆满成就。

看世间稍微有点钱财地位、名声才华等,就洋洋得意,认为很了不起,开始夸夸其谈。但他没有以钱财利他,大家其实很瞧不上他的。再和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为利众生付出宝贵生命相比,凡夫人所做的区区小事,真的是微乎其微。我们每个人其是相当渺小的,但惟一有利他心,大家会高看您。如果没有利他心,即使有再高的智慧、再了不起的身份,也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有的家庭或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内心具备感恩心、利他心;但有的人,内心充满恶见,善妙的正见及信心、智慧等都非常微弱。

21世纪,基本的推理思辨能力,许多知识分子都具足,但是否具足感恩心呢?可以说,现在有些人,不要说大乘的利他思想,连最基本做人的德行都不具足。这确实很可怜。这种现象在大学群体中比比皆是。所以,家庭和学校里推广传统的利他教育非常有必要。

现在整个教育制度,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乃至社会,都出现了危机,忽略人格和慈悲教育,这样培养出的人即使有智慧又能做什么?不要说为家庭、社会或全人类服务,可能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足,甚至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

比如,希特勒也非常聪明。有一个名为《意志的胜利》的纪录片,是1934年纽伦堡召开帝国会议的纪录片。里面讲到希特勒时,有人看后觉得,「哇,他真的很了不起——有智慧、有能力、有口才、有势力」。但是看看他最后给世界带来的危害,对此现在德国人只要一提起,都是很悲哀的声音。

现时代,学校里经常看到口才好、能力强的人,但这些人到了高层次时往往会怎样呢?有的就用智慧和能力谋私利,成了贪官污吏。比如,有的一个人有370多套房子,贪污钱财也无数。很多有钱、有能力的人为了私利,拚命买房子、拚命赚钱。甚至有人把钱移到香港、瑞士。真正觉得,地球上的人确实很自私。

世间中最大的魔是什么呢?大乘佛教认为,最大的魔不在外面,外面的魔王虽说也很可怕,但内在的自私自利心,才是最可怕的。有利他心的人即便没有外在的财富,这颗利他心也是永久的财富。

一千多年前,有个国王,他手下有位大臣,这个大臣利用权力帮了很多人。许多奸臣对他看不惯,诬告他贪污国库的财富。于是国王要求大臣将自己的所有财产列个清单交上来。

当时大臣就把财产列成清单,交给了国王。国王一看,吓了一跳,确实他贪污了很多财产。于是问:「这些财产是你自己拥有的吗?」大臣说:「是的。」

国王继续问:「能确定吗?」他说确定。国王就准备判他死刑。

后来问:「这些财产在哪里?」他说:「我送给困难的人,全部捐出去做慈善了。」国王很不理解:「你不是说这些财产都是你自己拥有的,自己是确定的?怎么又说都捐出去了?」他说:「国王你不知道,实际我捐出去的财产才真正是我自己的,生生世世都可以拥有;我占有的反而不是自己的,因为死时也带不走,地水火风的各种灾难也会毁坏它。」

国王听了觉得很惭愧,因为他自己也占有很多财产,而当他离开时,也确实一丝一毫都带不走。

社会上的很多人很可怜,他们拚命赚钱,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老了用、生病时用等等,但最后真正用到的很少。国际上有些银行专门占死人的钱,因为密码只有本人知道,人一旦死了,这些钱财下一世也无法用,别的亲友也用不了,钱就成银行的了。

这样守护财产有没有功德呢?没有。

比如自己有三万块钱,全部锁在银行里,死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密码,这些最后都变成银行的了;而如果活著时把其中一部分拿出来做功德,就成了生生世世的财富。所以,大家要想一想利他心的价值

《经庄严论》中讲:求自乐的人不但不会快乐,反而经常产生痛苦;求利他的人不但自己快乐,而且事业圆满成功。用佛法的智慧观察,利他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一切。从佛法角度来看,成佛的唯一因是什么呢?就是利他心。

有的人可能觉得:「我需要生存,怎么能不自利呢?」实际上,基本的自利是可以的,凡夫人对饮食等不得不关心。但如果唯一只想著自己,就很不合理。当然也有很多人即使有利他心,能进一步付诸行动的更少。

藏传佛教中有部论典叫《修心七要》。里面讲到利他心时,总结了五种力,这五种力对于圆满利他很重要。

第一个:引发力。

就是要发利他的愿:我在今天、明天,这个月或这一年中,这一生乃至生生世世,一定要帮助天下无边的众生。发自内心地发这种善愿。这很重要,如果没有发愿,后续的实际行为也不可能有。

当然,利他不一定非要用钱财,也不一定非要自己的身体到医院里当义工等。哪怕坐车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一种利他。但无论如何,首先要有利他的愿。这种利他心的发愿叫引发力。

第二个:串习力。

光是一两次口上说要帮助众生,或者心里发一两次愿是不行的,要长期在生活中串习。无论上班、出差或在家里做饭,尽量将利他贯穿于其中。否则很难以稳固,可能只是遇到上师、道友等时,受其影响,才愿意去帮助他人。

藏地有句俗话:「说话开头难,做事中间难,修行结尾难。」说话时,很多人不知道从何说起。做事时,中间会遇到很多麻烦和问题,比如有人办公司做项目,中间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就会缺少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事情就会夭折。但修行呢?结尾难。很多人刚开始发菩提心时,「我要努力地利益众生」,好像很勇悍,但是到了中间就开始削弱,最后变成虎头蛇尾。一两次的利他心是不行的,要把利他贯穿在生活中,这叫串习力。

很多人特别希望做一个善良的人,做善良的人不是口头上说的,不是广告上写的,而是要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的。

其实这方面,藏传佛教确实很殊胜,在藏地,一千多年以来佛法已经融入到生活中,人们不是遇到困难才开始祈祷,不是生病了才开始念咒,也不是死的时候才念几句「阿弥陀佛」,而是行住坐卧中都在熏习大乘佛法。

因此,所谓的利他心不要当作偶尔的、演节目一样的一两次行为,这不是真正的修行利他,长期串习很重要。

第三个:善种力。

就是种下很多善根的力量。发愿利益一切众生后,不做善业、不积累善根,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平时要作七支供、祈祷或念佛等,经常积累善根。

很多人想利益众生,但并没有创造很多的资源。什么资源呢?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资源。有些人说:我没办法利他,因为我没有钱。其实利益众生不一定非要用钱,有时真正的爱心远远超过金钱。

我那天听到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陪一个美国妈妈带她的小孩到市场买纸和笔,这个美国小孩特别喜欢画画。

他们在路上看到一个乞丐,可怜兮兮的,小孩准备把买笔和纸的钱施舍给他。中国的这个人就说:「不要给,这些都是骗子。」这时美国的那个母亲说:「不要这么说,让他给吧,能这样施舍是我做母亲的骄傲。」

后来中国的这个人就说:「其实这些乞丐是装的,他们很有钱,可能比我们还富裕,是自己不好好挣钱,在这里要钱。」(平时很多人也喜欢这样说,「这些人是骗子,不需要去布施」等等。)

美国的这个母亲就说:「他也许是骗子,也许不是,但是我要给孩子留下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利他心的一种影响。利他心的价值远远超过金钱。如果今天我说『这些乞丐是骗子』,这个孩子以后看到任何乞丐可能都会认为,『噢,这是骗子,因为我母亲以前讲过』。」

所以这个母亲认为,眼前的这个乞丐是不是骗子不重要,从小对孩子灌输利他心才最重要。

其实,要培养利他心,首先要树立「利他很重要」的观念。如果你的孩子今天帮了他人,你就要著力地赞叹:「帮助别人很重要,你能这样做特别好!你真是我们家的骄傲,我们家里有你这样的菩萨,以后有希望了!」

但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这样,反而是负能量的灌输。因为父母自己也不懂真正的正能量,也认为自我宣扬、自我展现最重要。现在整个社会都普遍崇尚自我炫耀、自我宣传、自我提升,所有的精力用在自我上。其实,自我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入菩萨行论》中讲:「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世间的所有快乐,都是由利益他人而获得的;世间的所有痛苦,都是由利益自己而产生的。

这一点,我们通过智慧也可以观察得到。比如,每天自己心里的痛苦是不是自我引发的?社会上的家庭问题是不是自我引发的?

很多在家人吵架时,互相抱怨时,都是「你对我不好」「你对我不公平,你以前对我很好现在如何如何」,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吵。没有一个人说:「你对社会不好,你对别人没有帮助。」所以说自我是痛苦之源。

第四个:破斥力。

修行利他时,如果冒出自我保护的心,就要破斥它。要想到「维护自我是惭愧之处」,一定要呵斥它、对治它。

第五个:发愿力。

哪怕一点点善根也回向给一切众生,并愿自己能够生生世世利益众生。

像阿底峡尊者以及很多高僧大德,一生当中利益他众,除利他外,根本没有自我的空间。世间人拥有这种心态的有多少?是很少的。

即便成佛,其究竟目的也是利益众生。藏地有位特别伟大的上师,叫华智仁波切,他就说:成佛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要帮助众生。佛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益众生。

因为佛觉悟了万物的真相,智慧、悲心和能力都圆满了,这时利益众生非常方便。比如世间中,有觉悟的高僧大德或知识分子,帮助众生的能力就与众不同。

这以上是实践利他心的五种力,很重要。

以前看过一本书《沙漠的智慧》,里面说:「如果不能跨越人类与自我的隔阂,即使飞到月球也没有什么意义。」这一点说得很对,科技再发达、人类再聪明,如果不能真正将自己和人类融为一体,没有跨越这个深渊,或者说没有利他心,就没有真正的意义。

即便你长得再好看、钱再多、地位再高,都没有什么实质的价值。如果没有利他心,即使你读哈佛,或者变成国家总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对人类不一定有利益。」

所以,我们要经常培养利他心,这样对自己有非常大的利益。更重要的,在这个世界来讲,利他心的价值也会熠熠生辉,照亮他人心灵


你父母的教育,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却又是彻彻底底的错误的。

确实,越是利益聚集的地方,人们道德的下限越低;越是权利集中的地方,人性越是扭曲不堪。毕竟,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人性往往难以经受考验。因此,很多人往上爬,靠的是尔虞我诈、脸厚心黑,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为获取利益出卖灵魂。越往上走,你会发觉,你看到的越来越不像人,混迹在这些人之间,伦理道德往往失去价值,权谋算计才是立身之道。所以说,你父母说的,有其道理。

但是,你获取名利,权力,财富的目的是什么?归根结底,无非是想要心理上的安定和精神上的满足吧。年轻人奋发向上,砥砺奋斗,无非是想要有一天能够得其所哉,或受人敬仰,或物质富足,或能够抱得美人归,或有力量孝养父母。但凡事皆有代价,你不择手段爬上高位,透支的是时间,是别人的信任,是亲情友情,是你的初心。吸引力法则某种程度上很有道理,你尔虞我诈,必然换来目的不纯的朋友,你脸厚心黑,必然失去真心相待的伙伴。当你处心积虑达到目的,你发现,周围连一个衷心分享喜悦的人都没有,甚至连枕边人都怀有二心,连父母兄弟都敬而远之,心里又是什么样的滋味呢?看看那些古代帝王吧,文武百官的阿谀奉承,后宫佳丽的温柔侍奉,能够免除他们内心的寂寞吗?

况且,人心不足,欲壑难填,欲望永远是没有尽头的,当你获得一千万的时候,你又想得到一个亿;当你当了宰相,你又想当帝王,当你成了帝王,你又怕别人谋划你的位子。然而,人手中的派是有限的,时间就这么多,亲朋就那么几个。以有限的东西去换取无限的欲望。累不累?

回到你父母说的那些。我不明白你父母这样教育你出于什么目的。古代帝王为了争夺帝位,可以弑父杀母,兄弟相残,他们是希望你变成这样的人吗?


这些都是术是要有的但不是全部,最重要还是有道...顺道而为。利益之上,什么是利益?不是什么都想自己占有,那是愚蠢的只会路越走越窄,而正确理念应该是吧蛋糕合理分与众人,去巩固更大战果。

个人觉得。人生态度是自己选择的生活。。事业成功是业力带来的果报。。没有必然联系的。刚正不阿,心怀天下就一定能「事业成功」么?如果不成功就弃坑投敌? 。。上面僧人说得好啊,破斥力很重要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