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太鲁阁有天空步道之称--锥麓古道

行程:燕子口—巴达冈—锥麓断崖—巴达冈—燕子口全程6.2K

DSC_0793.JPG   

欲登古道者须先至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入园申请管理系统申请入园手续待核准通知后影印核准申请书再至太鲁阁国家公园警察队申请入山证即可

07:30我们来到锥麓古道燕子口入口处,准备好申请书与入山证缴交服务人员核对人数后,服务人员随即打开管制门让我们通行,开始今日锥麓古道之行。

锥麓古道简介
日本人修筑合欢越岭道的历史,可追溯大正3年(1914),日本政府发动太鲁阁战役,当时利用太鲁阁族既有社路,辟建为军用道路,以运送部队及军用物资,深入立雾溪流域,当时的越岭道多沿棱线而建,以取得制高点的有利位置。战役结束,日本政府于大正6年(1917年)起强征原住民壮丁整修为警备及理蕃道路,将小径拓宽至1.5公尺,以便通行或载运火砲;为降低道路的海拔高度,壮丁们以绳索捆绑腰际,自断崖顶垂悬而下,以凿洞埋设炸药,可见当年开凿之艰辛危险。沿途则设置警察驻在所,以加强控制太鲁阁地区。锥麓古道为合欢越岭古道残存遗迹,全长10.3k,也是太鲁阁国家公园境内的史迹保存区。

DSC_0572.JPGDSC_0575.JPG   

在未有吊桥时,人们须从下面的竹桥涉立雾溪入古道,但竹桥有时会被冲毁而无法涉渡,今日拜太鲁阁国家公园重新搭建一条横跨立雾溪的吊桥所赐,百年古道—锥麓古道终于重新开放了,这条百年前横越太鲁阁大理石峡谷山腰之上古道,可让人从峭壁半空中体验太鲁阁峡谷的惊险与绝美,这绝对是台湾,甚至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体会与感动。

 DSC_0574.JPG  

锥麓吊桥

DSC_0576.JPGDSC_0573.JPG DSC_0583.JPG    

 

 锥麓吊桥两旁景致

DSC_0578.JPG DSC_0579.JPG DSC_0580.JPG DSC_0581.JPG DSC_0582.JPG   

锥麓古道登山口

DSC_0586.JPG DSC_0587.JPGDSC_0588.JPG    

 一开始便是之字型连续陡坡上行

DSC_0590.JPG DSC_0592.JPG DSC_0594.JPG  

  

0.4处巧遇修筑古道原住民朋友,有他们真好与他们闲聊一下顺便询问古道路况

DSC_0596.JPG      

一直到0.9k处都是连续陡坡直线上升

DSC_0597.JPG DSC_0600.JPG DSC_0601.JPG DSC_0602.JPG DSC_0603.JPG DSC_0604.JPG DSC_0605.JPG DSC_0606.JPG DSC_0607.JPGDSC_0616.JPG DSC_0618.JPG DSC_0619.JPG DSC_0620.JPG DSC_0621.JPG DSC_0622.JPG                   

到达了1k处--巴达冈遗址

DSC_0626.JPG DSC_0627.JPGDSC_0623.JPG    

很难想像这里是当年锥麓古道最大的驻在所也是古道上最大规模的转口贸易站,门柱依旧留存,从大门进入到底便是驻在所,当年可见日本警察掌控了古道的所有行往。

DSC_0624.JPG DSC_0628.JPG DSC_0629.JPG DSC_0630.JPG DSC_0631.JPG DSC_0632.JPG DSC_0633.JPG DSC_0634.JPG  

日据时期巴达岗的旧照片比对(翻拍自:山径百年,太鲁阁国家公园印行)

IMG_1586.JPG

日治时期从太鲁阁峡口出发走合欢越岭道,大概第一天都会投宿在塔比多(现在的天祥),而巴达冈,正好位在峡口和塔比多的中点,于是一般旅客多会在此暂歇。当年这里有多繁华呢?据「东台湾展望」书中介绍,以前这里有驻在所、交易所(贩卖部,有可能是太鲁阁族人和平地人交易物品的地方)、疗养所(卫生所)、(蕃童)教育所,以及探胜者的客室(旅馆)等设施,另计有蕃童二十名、蕃人一百七十名及警察三十名。设施加上人员,可说是个熙来攘往的小聚落了。

巴达岗的太鲁阁语意思是「麻竹」,也有「突击战地」的意思,可以同时看出这里的植物种植与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如今遗留著只是林荫山径及充满浓浓思古幽情

DSC_0640.JPG DSC_0642.JPG DSC_0644.JPG DSC_0645.JPG DSC_0646.JPGDSC_0636.JPG DSC_0637.JPG     

巴达冈二号桥

DSC_0647.JPG DSC_0648.JPG DSC_0649.JPG DSC_0650.JPG DSC_0653.JPG DSC_0655.JPG DSC_0656.JPG DSC_0657.JPG DSC_0658.JPG DSC_0659.JPG   

 巴达冈二号桥两旁景致

DSC_0660.JPG DSC_0661.JPG DSC_0662.JPG        

 

09:00到达1.7k处

DSC_0670.JPG DSC_0672.JPG DSC_0673.JPG DSC_0675.JPG 

今日运气不错艳阳高照

DSC_0678.JPG DSC_0681.JPGDSC_0691.JPG  

2k处可清楚看见底下燕子口公路

DSC_0686.JPG DSC_0688.JPG DSC_0689.JPG  

09:35到达2.2k处

DSC_0703.JPG DSC_0705.JPG DSC_0708.JPG DSC_0709.JPG DSC_0710.JPGDSC_0711.JPG  

2.3k布满红色落叶之道路

DSC_0713.JPG DSC_0714.JPG DSC_0715.JPG DSC_0716.JPG 

2.4k处之隧道

DSC_0721.JPG DSC_0722.JPG DSC_0723.JPG DSC_0724.JPG DSC_0725.JPG DSC_0726.JPG DSC_0727.JPG DSC_0728.JPG  

终于到达锥麓大断崖

 锥麓断崖段介于海拔750~780之间路面最窄处约仅有60~70公分宽左右,
是属于难度较高的挑战级步道。

DSC_0741.JPG DSC_0743.JPG DSC_0744.JPG DSC_0745.JPG DSC_0746.JPG DSC_0748.JPG DSC_0749.JPG DSC_0750.JPG DSC_0753.JPG DSC_0754.JPG DSC_0755.JPG DSC_0756.JPG         

锥麓断崖下之台8与立雾溪及九曲洞

DSC_0759.JPGDSC_0757.JPG  

缓慢似一步步往前进,嘴里不停提醒老婆小心通行其实自己脚底下也麻麻的,不愧是号称东亚第一大断崖的道路(天空步道)

DSC_0762.JPG DSC_0764.JPG DSC_0766.JPG DSC_0767.JPG DSC_0769.JPG DSC_0770.JPG    DSC_0779.JPG  DSC_0781.JPGDSC_0737.JPG       

锥麓古道放眼所见的千仞绝壁(约170层楼高),沿途特殊景观绝色优美,但很难想像如此美景竟是日据时期日本人当时利用太鲁阁族既有社路,辟建为军用道路,以运送部队及军用物资,强征原住民修筑道路,以绳索捆绑腰际自断崖顶垂悬而下,以凿洞埋设炸药,可见当年开凿之艰辛危险,这段悲怆的血泪历史,与碎石上太鲁阁族人淌下的血汗,该古道蕴涵了许多丰富的历史、人文、战争与仇杀,并承载了沈重的历史故事,我行走在锥麓古道上的同时,内心不断的动容深思,我希望后人在畅游锥麓古道欣赏壮丽美景的同时,也能体认到当年太鲁阁族的史迹与文化。

DSC_0792.JPG DSC_0796.JPGDSC_0770.JPG DSC_0778.JPG 

二号隧道内供奉一尊石雕神像

wVFC899E0JGtZnyL6R70pg.jpg2222.jpg

这段难得的雄伟美景不能随意放过,拿起相机用力猛力的卡拍

DSC_0772.JPG DSC_0775.JPG DSC_0776.JPG DSC_0777.JPG DSC_0778.JPG DSC_0779.JPG DSC_0780.JPGDSC_0781.JPG DSC_0782.JPG           

锥麓断崖铁桥

DSC_0787.JPG            

10:20到达3.1k处断崖驻在所

DSC_0798.JPG DSC_0801.JPG DSC_0804.JPG DSC_0805.JPG DSC_0807.JPG DSC_0808.JPG DSC_0809.JPG DSC_0810.JPG   

断崖驻在所下方之故花莲港厅巡查班长持馆代五郎之碑

DSC_0812.JPG    

 于断崖驻在所简易用餐后11:30原路折返燕子口,这次交通工具不够无法由慈恩桥下山,待下次造访时再走完全程,但眼前的工作是再经过一次锥麓断崖.......

DSC_0815.JPG DSC_0816.JPG DSC_0817.JPG DSC_0818.JPG DSC_0819.JPG DSC_0820.JPG DSC_0826.JPG     

断崖石壁之花草

DSC_0831.JPG DSC_0832.JPG DSC_0833.JPGDSC_0837.JPG DSC_0838.JPG   

那位开垦原住民贵姓....

DSC_0835.JPG  

之前是连续的陡坡,目前面对的是连续的陡下坡

DSC_0844.JPG DSC_0845.JPG   

回程中又遇到修护古道之原住民朋友

DSC_0841.JPG DSC_0842.JPG  

经过一番耐力的考验后,终于到达锥麓古道入口处

DSC_0858.JPG      

于锥麓吊桥回首抬头往高处一望,忽然间发现巴达冈一号旧桥,目前己废弃

DSC_0867.JPG DSC_0868.JPG   

据说巴达冈一号旧桥,当年每天早上,都会有许多住布洛湾的孩子,过这桥,走这路,上巴达冈蕃童教育所去上课。(取之网路旧照片比对)

扫描00~2.JPG 

感谢老天爷让我们安然的完成锥麓古道之行

DSC_0862.JPG DSC_0865.JPG DSC_0869.JPG   

13:05于入口处服务人员打开管制门核对人数后结束了锥麓古道之旅。

这次锥麓古道行程总共花5小时05分,

上山--2小时50分钟

休息--50分钟

下山--1小时35分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