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讲“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我们昼夜生理在互相变化,每个思想,每个观念在交流,好像我们生命是活的,但活到多久,是个什么东西,找不出来!

  既然找不出来,算了吧!就把我们这个白天到夜里活着的,又会叫,又会闹,又会哭,又会笑的东西,姑且就把这们当成一个生命存在,好不好呢?我们当然会认为不好。

  不好怎么办?庄子提出:“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非彼无我,彼就是他,不是他,没有我。非我无所取,不是我,抓不住一个东西;是亦近矣这样就差不多了,这是在讲什么呢?

  庄子告诉我们生命的根源:心、物两个是一样的作用。“彼”就是物,拿我们讲是现在的生命存在,就是生理、身体;“非彼”,没有它,显不出“我”的作用。“我”是什么?“非我无所取”,我们有形体的活动,如果没有“我”,没有这个灵魂在内,这个肉体一点价值都没有。能够这样去了解,就差不多了。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我们从佛学的角度看,这个生命的存在是意识的流注。我们思想意识,自己感觉活了一天,想了一天,每一个思想像河流一样,表面上看这个河流是一种存在,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

  我们看起来有个“我”存在在这里,实际这个“我”是“假我”,我们的思想、情绪不过是意识流注而已,真的找不到。但是,意识的流注要借物,没有生理,没有物理,不能代表出来,不单我们身体是意识的流注而形成万象。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这就是后世禅宗临济宗所讲的宾主关系,拿西方哲学比较,就是主观与客观之间,如果没有客观,何以能形成主观?主观和客观是相对了,同样的,没有主观,也无所谓有客观的存在。庄子说这个样子去了解,就差不多了,还不是完全对。为什么呢?

  他跟着讲:而不知其所为使。为什么差不多?差不多在哪里?因为你并没有找出生命的主宰来,因为不知道“其所为使”,能够使我们有思想的,能够使我们身体有感觉的,最初这个机关相开动,指挥你动的,那个是什么?没有找到,所以这就是“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南怀瑾先生《庄子讲记·齐物论》08)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国学正能量,智慧识人性!相遇皆有缘,生命大欢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