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谷伟)踩雷上海良卓私募产品1.1亿元份额面临无法收回后,康力电梯又在一家资管计划上踩了雷,预计3000万元血本无归。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时公司透露,公司及子公司目前购买的已到期未兑付及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合计余额达12.65亿元,占公司2018年度三季度末净资产的39.29%。此前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67.22%。连番踩雷后,公司业绩将面临修正。不过,这点小小打击似乎并未对康力电梯的理财决心造成影响,公司董事会4月2日审议通过了新一年购买理财产品的授权议案, 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合计不超过16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适时购买理财产品,较上一年的15亿元还增加了一个亿。

  康力电梯理财产品余额情况汇总

  四家公司踩雷上海良卓私募产品

  3月20日,康力电梯发布风险提示公告,表示因为基金管理人上海良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良卓”)涉嫌出现违规情形,公司以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的“良卓资产稳健致远票据投资私募基金”存在重大违约风险,基金管理人涉嫌未按合同约定使用受托资金,可能导致公司合计1.1亿元份额的投资资金不能如期、足额收回。当天,深交所也对公司发出问询函。

  康力电梯风险提示公告

  中国基金业协会的备案信息显示,上海良卓成立于2014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季正栋,高管还包括朱沪伊。截至今年2月,上海良卓共管理了37只基金产品。企查查信息显示,上海良卓的百分百控股股东是上海良熙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后者唯一股东则是欣昕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沈凤娣、俞淼分别持有欣昕企业60%、40%的股份。

  其实,踩雷上海良卓的不止康力电梯一家。3月18日晚间和3月19日早间,上海洗霸、中原内配、四方达先后公告,因为基金管理人部分人员涉嫌出现违规操作,导致投资于上海良卓旗下私募基金的财产可能出现重大损失,相关投资本金及收益可能无法兑付或按期兑付。

  上海洗霸分两笔共计投入本金1400万元,参考年化收益率7%,到期日为今年的7月和9月。中原内配认购了两个私募基金产品,当前持有的金额为1.1亿元;四方达1月3日认购的是稳健致远,金额5000万元,期限3个月。

  在上海良卓官网,3月20日也挂出一份公告,其中称,“由于基金管理人过度追求盈利至上,致使运作中部分基金产品的实际投资方向存在和募集用途不一致的违规操作及越权交易,造成基金在某些投资领域存在多项投资失误的情况,加之2018年以来的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及相关交易对手不能按约兑付票据等原因,导致私募基金产品流动性不足。”对此,除了报案意外,上海良卓已停止申购、赎回及兑付收益,同时梳理出公司及关联方可用于处理或担保处理的资产,并及时进行清理和估值,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

  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时,康力电梯表示,3月22日,公司已经向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发起民事诉讼,申请财产保全,合计诉讼金额1.1亿元。2019年4月1日,吴江区人民法院向中国结算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轮候冻结上海鼎樊实业有限公司所持如皋银行4900万股。

  康力电梯表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与理财产品合计余额16.68亿元,且母子公司均无银行借款及其他带息负债,如本次投资中相关投资资金不能如期足额收回,剩余资金能够完全满足公司正常经营和发展需要,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康力电梯自查又查出一个雷

  在深交所的要求下,康力电梯对购买的尚在存续期内的理财产品进行了自查,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的已到期未兑付及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包括上海良卓)合计余额为 12.65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未经审计(2018年度三季度末)总资产的 23.18%,占公司最近一期未经审计(2018年度三季度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 39.29%。

  而这次自查还真的查出了另一个“雷”。根据公司对深交所的回复以及当天晚间的风险提示公告,公司投资的“大通阳明18号一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管计划融资方哈尔滨工大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工大高总)因自身债务问题,预计产品到期不能兑付,导致公司3000万元投资资金将不能如期收回。

  这个资管计划投资于“光大·大通阳明 18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用于受让哈尔滨工大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持有的工大高新4455万受限流通股股权收益。而工大高总及其控制的公司、工大高新目前存在多笔逾期债务,数额巨大,主要银行账户已被冻结。上交所已于2018年5月3日对工大高新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股票存在被暂停上市的风险,“大通阳明18号一期资产管理计划”涉及的工大高新4455万受限流通股股权收益权预计短期内无法处置变现,导致公司相关投资资金不能如期收回。

  康力电梯表示,2017年12月20日、2018年7月5日分别收到该资管计划的两笔投资收益共181.09万元。但2018年12月20 日及其后20个工作日内,却没有未按约收到对应利息。公司期间多次询问理财师关于该项目的情况,得到的反馈均为正在协调,直到2019年3月18日起,公司自查剩余理财产品的风险,才在3月21日获悉已经到期的大通阳明18号产品无法兑付。

  根据公司目前所掌握的情况,结合相关律师的专业意见,公司认为该项投资很可能短期内无法收回,预计因该项投资损失将全额计提减值准备3000万元,已经公告的2018年度业绩快报中相关盈利数据将因此下修。

  公司表示,目前仍在对理财产品进一步自查过程中,待相关数据确定后,公司将及时发布“2018年度业绩快报修正公告”。

  今年785家公司投近四千亿元理财

  上市公司大规模投资理财产品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现象。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今年以来截至4月4日,已经有785家上市公司共拿出3996.86亿元投资各类理财产品。不过,其中投资于私募基金产品的并不算多,只有瑞普生物、慈星股份、生物股份、迎驾贡酒等公司有所投资,投资的私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从4.74%到8.5%不等。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上市公司热衷于理财产品的投资,通常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主业不明确,只能做理财投资;二是目前的主业经营比较困难,产能无法扩大,存在资金闲置,只能去投资理财。董登新认为,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中的佼佼者,应该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主业,尤其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而不是把钱拿去搞委托理财或是金融产品投资,这跟上市公司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也是对投资者和股东不负责任的,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

  从康力电梯此前的业绩快报来看,公司2018年实现营收30.92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分别较2017年下降5.73%、67.22%。公司表示,影响业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电梯行业在新增电梯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行业竞争尚无明显缓和迹象,为适应市场形势变化,稳定市场占有率,公司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影响了毛利率。此外,2018年国内地产行业竣工节奏放缓,对公司在手订单转化、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尽管康力电梯表示,仍看好电梯主业未来发展趋势,但从最新公告来看,公司还是打算将理财进行到底。4月4日,公司的公告表示,2017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公司及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议案》授权期限即将到期,为提高暂时闲置自有资金使用效率, 公司拟继续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4月2日的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一年的授权议案, 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合计不超过16亿元的资金适时购买理财产品,较上一年的15亿元还增加了一个亿。

  (图片均据公司公告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