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时期,英国人戈登曾经向清政府提出20条建议,其中有一条是不要轻易与西方国家发生军事冲突,原因是首都北京离入海口太近,而清朝又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一旦爆发战争,敌方可以迅速进逼都城,清朝只有落败求和一条道路。

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也让清朝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要使中国免收洋人欺辱,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是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设立和培养一支强大的海上军队,以大力提升大清的国防力量。

从道光年间开始,就不断有人提议清朝设立新式海军部队,但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直到光绪十一年(1885年),才在慈禧太后的首肯下,清政府正式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并在3年以后建成了后来著名的北洋水师。

清政府决定成立新式海军,本来可以看作是其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知耻而后勇,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然而海军衙门成立以后,清政府却做出了一件令人看不懂的骚操作——跑到颐和园的湖里去练海军。

海军衙门是由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𫍽所提议设立的,慈禧亦命其总理海军事务。在海军衙门成立的几个月以后,醇亲王突然上奏,请求恢复乾隆朝的一个惯例,在昆明湖中操练水师。

昆明湖是北京圆明园内的一个天然湖泊,虽然面积不小,但要在湖里练水军,似乎有些儿戏,所以乾隆朝在昆明湖内操练水师也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取消了。而如今却说要在昆明湖里练新式海军,开的是什么国际玩笑?

许多局外人可能会不解,醇亲王为什么会提出如此荒唐的提议。但如果联系当时的一些时代背景,便会了解醇亲王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用心。

为什么设立海军衙门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早不建晚不建,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成立?我们注意到,在海军衙门成立不久之前,慈禧太后刚刚过完她的五十大寿。过完五十大寿,自然会想到六十大寿。古人对五十岁生日还不是特别看重,但六十大寿,必须是要办得风光隆重的。

当年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过六十大寿,乾隆专门给她在清漪园建了座大报恩延寿寺,老太太生日过得非常舒坦。而在晚清时期,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包括圆明园、清漪园在内的整个皇家宫苑都被一把火烧光了,等到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时,连个像样的宴会场地都没有,老太后的面子怎么挂得住?

虽然在同治年间,同治皇帝一度想重修圆明园,作为慈禧太后休憩的地方,但由于国力疲弱,财政空虚,此事一直受到多方面的批评和反对。

醇亲王既要想办法帮慈禧修一个园子,又要避免众臣的反对,所以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以设立海军衙门为名,行重修宫苑之实。醇亲王借故在昆明湖操练海军,那便能以方便慈禧太后阅兵为借口,重新修葺清漪园,也就是后来的颐和园。

而且,既然重修颐和园是为了给慈禧阅看水操,那修园子的经费,自然是从海军衙门里出。而且重修颐和园是个大工程,一修就修了将近十年,每年都要从朝廷拨给海军的经费中挤占一大部分给慈禧修园子,另一方面,李鸿章则为海军衙门不能给到足够的款项给北洋水师增添军舰而叫苦连天。

海军衙门设立最初的目的,就只是为了给慈禧太后修园子,组建新式海军只是名目,加之大量海军军费实际上都被修建颐和园所挪用,导致北洋水师就像李鸿章所说的,是一只表面强大的“纸老虎”。甲午战争中清朝惨败于日本,实际在十年以前,便已种下了祸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