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人类往往先是看到才感觉到,俗话说的不见棺材不掉泪。(又到了久违的干话时间~)

 

在远古代,在人类的文明还没有纸跟笔可以记录的时候,前人把自己生活、存在过的经历刻在石头上或刻在棺材上,像是古埃及文物上刻画的图像。

 

这些图像让人一目了然当时的技术和工器具使用情况,对于现代人则无意间开发了新的行业。随著历史的推进,文字发明让历史的演进更有脉可循。我们谨慎的评估前人的挫折并回避它,我们参考未完成的纪录并实现它。这些都是因为过往留下来的影像或文字。

 

我常在胶卷冲洗后回想著拍摄时的场景和状态,有时候很有趣,但是有的时候令人头大。现代科技的进步随手可得的摄影器材让纪录的工程变得再简易不过。但老实讲,对于过往只使用日期分类的我而言,日益壮大的资料搜寻起来已经越来越有难度,不过配合著纸笔的方式搜寻就显得容易得多。

 

人文工作者用影像记录著社会的更迭与历史;技术人员用影像记录著无法阐述的机构现象与外型,如果少了影像的陈述,事实会变得难以推敲,每个人心中都有著一把尺,价值观因人而异,我认为这张床的大小跟你觉得应该要的高度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说得更明白点,若是 IKEA 的说明书没有了图示,它们的产品不会这样畅销;要是把现在 IKEA 产品说明书的图像拿掉然后摊开一看,会变成只是一张白纸、一堆惊叹号还有阿拉伯数字!

 

影像搜集的普及化也对这社会带来一定力量的安稳,店家的摄影器、路口的监视器、行车记录器一直到卫星影像,整个城市都是我们的摄影棚!不过我对于频频拿行车记录器做文章的新闻台有点反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新闻台充斥著行车记录器与网路撷取的影音画面,也应证了这是全民记者的年代,多数的新闻无关痛痒,只跟收视率有关系。

 

前面废话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接下来要讲的事情铺梗。就在前几天我一个手残把手机里的照片全删了……

 

虽然当下我愣住了,但意外的是我很快就释怀了,这是后来我回想起来最不可思议的事。通常我对于资料丢失这种事耿耿于怀,因为我觉得影像这种东西难有重复性,每次的快门都会有不同的画面。简单清算了失去的影像大约有两个月的量,约莫四~五百个档案,但是现在手机几乎有三分之二都拿来拍摄工作相关,相较于其他档案来说损失算是很低,但多少有些自责。

 

没有按时备份资料的情况很少见,查了一下记录发现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进行例行备份,备份这种行为就像是在买保险,备份资料在人手残的时候能有效的派上用场,马虎不得。但也意外地获得了超级大量的内存空间,所谓每件事都有它的代价,手机内原本的影像很多都舍不得删,每回都很纠结,这回不得不妥协的接受,所以整个相簿都是空的,跟刚买来的一样空虚……!

 

人一路上总有许许多多难以舍弃的记忆,全扛在身上不免过于沈重,如果可以,请好好收藏它们,在我们仍有能耐妥善照顾它们的时候。

 

PS. 珍惜资料请妥善备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