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琉球国被日本吞并,当地人还到北京希望清廷出兵解救。

琉球国位于今天冲绳群岛,在古代长时间都是中国藩属国。从明朝洪武五年起,琉球一直使用中国年号,奉为正朔,直到清末被日本入侵吞并改为冲绳并改用日本年号,标志琉球王国灭亡。琉球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都城就是近日遭祝融吞噬的世界文化遗产首里城。

日人描绘明帝国于首里举行琉球册封大典 (网上图片)

 

清代继承明朝朝贡体系,规定凡是各国国王交出明朝皇帝颁发敕印,拥戴清朝为宗主国,定期朝贡,就可互通。琉球、安南、暹罗、朝鲜等先后派遣使者来朝。有清一代,清朝皇帝先后8次共派出16位特使前往琉球册封国王。

顺治册封琉球中山王世子尚质为中山王的王印 (网上图片)

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琉球国王尚穆去世,遵照世袭制,儿子尚哲继位,然而尚哲已去世六年,因此由孙尚温继承。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尚温派遣使者到北京,请嘉庆帝同意他的继承。据《使琉球记》记载,吏部尚书纪晓岚对琉球历史了如指掌:「琉球世居炎徼,明初始入贡……」纪晓岚又向皇帝表达意见,指琉球国一直为藩属,其国王册封理应经过朝廷。于是嘉庆很快发谕旨:「敕封琉球国世孙尚温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恤故国王尚穆,遣正、副使臣前往。」

日人绘《琉球贸易图》屏风 (局部) (网上图片)

朝廷对册封使臣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是文官、学问好,最好翰林出身,而且还要有「颜值」,年龄不能过大,身体健康。因从京城到琉球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易水土不服,必须体格良好。此前也有册封使病逝琉球。最终,礼部在应试官员中选拔出两位册封使:安徽人嘉庆元年状元赵文楷以及四川绵竹人乾隆四十三年三甲进士第一名李鼎元。而事实证明,他们出色完成任务。

郎世宁《乾隆戎装骑马图》(网上图片)

他们领旨后,详细查阅前朝册封使的著述,向大学士纪晓岚等请教相关问题,了解琉球国历史沿革及风土人情。朝廷预支正副册使封两年俸银,准许他们自带医生、家人、跟役。先由京城到福建,在于嘉庆五年五月初七,登船六天驶至琉球那霸港,并于五月二十五日举行册封典礼。

册封结束后,赵文楷、李鼎元一行在琉球待了五个月,直到十月二十五日才启程回到福建,并上奏折向嘉庆汇报册封任务完成。赵文楷、李鼎元二人为有作为的官员,他们在琉球主动改革历次册封活动的弊端,包括禁止随行携带内地货物赴琉球兜售,减少琉球国王的回赠礼品及宴请次数,减轻琉球人民扰累,得到双方赞赏。李鼎元对中琉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回国后编写《球雅》,是历史上第一部中琉语言大词典,将琉球国的语言文字介绍给中国人。

日人绘1876年那霸港,末代王尚泰率领王子为进贡船送行(局部),这次为最后一次向中国进贡 (网上图片)

到了同治年间,清朝对琉球国王进行最后一次册封。到了光绪初即位的公元1875年,日本逼迫琉球停止向清朝朝贡,并一步步吞并琉球,最终将琉球纳入版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政府对琉球下达「废藩置县」令,将琉球王尚泰抓到东京软禁,琉球群岛一分为二,北部并入鹿儿岛县,余下诸岛成立冲绳县。同年,三名琉球人,包括耳目官毛精长等,还千辛万苦到北京,希望求母邦「尽逐日兵出境」。可惜哀求只换来清廷发300两银,作为川资自行回国。求助无望下,琉球国使者林世功写下绝命诗二首,并于1880年11月20日在北京总理衙门前挥剑自刎。

日本明治年间拍摄的琉球人 (网上图片)

甲午战争后,日本正式依据《马关条约》吞并台湾及彭湖列岛,日本占领琉球成为定局。1901年,琉球最后的国王尚泰在日本死亡,曾经的琉球国彻底成为历史。

主张复国而流亡清朝的琉球士族合影 (网上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