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很多中国父母的通病,为了孩子,可谓是殚精竭虑,从衣食到住行,从看电视剧到学什么班,都需要亲力亲为,思虑再三。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看英文原版的动画片,自己家孩子爱看熊出没和猪猪侠,真让人着急,不能让孩子处在动画片鄙视链的最底端,换动画片,最起码也看个托马斯或迪士尼;

别人家孩子上的国际幼儿园,自家孩子上的幼儿园,只有外教,还不是全天带班,不过还好,幼儿园鄙视链的最低端,是连外教都没有的幼儿园,这一局还算体面。

更有人总结出了教育的鄙视链,动画片鄙视链,幼儿园鄙视链,兴趣班鄙视链,旅游地鄙视链,这些鄙视链条,直接击中很多家庭的痛点。

每一条鄙视链的背后,都有无数个焦虑的家长,和不知家长为何焦虑的孩子。

这些焦虑的家长,大多是中产阶级。他们一边焦虑,一边为自己能有焦虑的资格而沾沾自喜。毕竟,还有很多人尚在温饱线上挣扎,连焦虑的资格都不具备。

其实,中产阶级这个词,真算不上褒义词,在美国,还含有更多的戏谑成分。

中产父母的焦虑:看清中产阶级的本质,跻身另类,成功解脱自己

01 中产阶级划分名义标准

中产阶级,给人的感觉是个褒义词,最起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中产阶级的划分,没有明确的标准。

世界银行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日薪10-15美元,算下来年收入2.5万就能进入中产;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认为,中产阶级是人均收入31000美元或85美元/天;

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产阶级标准是:

年收入1万-7万美元,生活在城里,25岁到45岁之间,有大学学位,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收入在1万美元和6万美元之间。

你刚才是不是在默默地算着自己的收入,看自己有没有迈入中产阶级的门槛?恭喜你,一旦你非常在意自己所处的社会阶级,90%以上的可能性,你就是中产阶级。

中产父母的焦虑:看清中产阶级的本质,跻身另类,成功解脱自己

大部分的中产阶级,都是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努力过上现在的生活,算是衣食无忧了。

中产阶级大多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或者以一定技术为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他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的闲暇时间,追求生活质量。当然,他们大多是良好公民,有公德心,有修养。不管是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还是文化地位,都处于社会中间水平。

美国著名的文化批评家保罗·福塞尔,以精细的社会观察为基础,对阶层及阶层分类做了大量的研究,在著作《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中,保罗·福塞尔指出,中产阶级其实是脆弱,最敏感的群体。在《格局》中,中产阶级成了势利小人的代名词,很多中产阶级所谓的格调,其实都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品味,让自己看起来更高级。

中产父母的焦虑:看清中产阶级的本质,跻身另类,成功解脱自己

中产阶级,除了外表的光鲜亮丽,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虽然对中产阶级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并不影响对中产阶级的特征分析。

02 中产阶级,表面光鲜,其实最是脆弱无力

在一个团队里,老大是万众瞩目,老二的位置则有些尴尬,老三就没人在意了。

  • 为他人的肯定而活

保罗·福塞尔在《格局》中说,中产阶级是一个最谨小慎微、了无生气的阶层。他们是企业的螺丝钉,可替换的零件,他们最害怕他人的批评,因为他们是为他人而存在的。

中产阶级比任何阶级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只有中产阶级才习惯性地回报别人的恭维,因为这个阶级需要从恭维中获取信心。大部分时间都被当做奴隶对待的中产阶级,对实力和成就抱有狂热的错觉。”

  • 地位恐慌

中产阶级有天生的地位恐慌,他们害怕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跌落到下一个阶级,所以他们想让自己名副其实。他们度假,学习,参加社交团体,让自己看起来更光鲜亮丽,似乎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

《白领》和《权力精英》的作者赖特•米尔斯称,“地位恐慌”是最具中产阶级色彩的焦虑,所以他们申请越来越多的信用卡,订阅《纽约客》杂志,因为他们估计这表现了中产阶级的品味。不从更高的社会环境借来地位,他们会不得其所。

万达44岁的女高管,中兴38岁的高级程序员,上市公司39岁的高管,他们是无可厚非的中产阶级,却用最具有争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

事业的打击,击碎了他们生活的勇气。作为局外人,我们可以轻松的说,失去工作没什么了不起。身在局中,中产阶级的脆弱和恐慌,真的是不堪一击。

中产父母的焦虑:看清中产阶级的本质,跻身另类,成功解脱自己

  • 无处不在的焦虑

朋友圈里出现的刷屏文,90%都是在贩卖焦虑,贩卖焦虑的文章,总也绕不开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教育鄙视率,中产阶级不堪一击的生活,中产阶级的痛点,焦虑是中产阶级的通病,不焦虑,似乎就不是中产阶级。

环境污染,疫苗乱象,教育不公,中产阶级都会焦虑。他们查阅文献,翻看典籍,了解国内外发展趋势,他们理性的分析这个世界,讲述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分析起学区房头头是道,一个城市的教育规划都尽收眼底,他们做大量的功课,力求做到最优的选择,看起来有条不紊,背后却折射出深深的焦虑。

看完以上对中产阶级的分析,你还会觉得中产阶级是个优越感的集体吗?是不是就不想成为中产阶级群体的一员了呢?

中产父母的焦虑:看清中产阶级的本质,跻身另类,成功解脱自己

03 摆脱焦虑,成为新的“另类”阶级

单纯从收入的角度看,达到一定标准跻身中产,似乎是必经之路。但你可以拥有中产阶级的收入,却不要中产阶级的格局,也不要中产阶级的焦虑。你可以身在中产,心向新阶级。

  • 新的阶级:冲破常规的另类

在传统的社会分层之外,还有个独立的另类阶级。

有些另类,是知识分子,有些另类是演员,运动明星等著名人士,有些另类是自我培养的人。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说,如果中产阶级“永远是别人的人”,那另类不隶属于任何人。另类就是这样群体,他们拥有上层人物拥有的大部分自由和一部分权利,只是没有那么多的钱。

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早在一百多年前,对英国的社会阶层进行仔细的审查后,划分出三种标准阶层,并且说,每个阶层都有这样有些人,他们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阶层,想从里面出来,他们就是“异类”。

马修·阿诺德所说的异类,就是《格调》中的另类,另类是个无阶层的阶层。另类有求知欲和好奇心,另类热爱生活,喜欢了解新事物,他们喜欢体育锻炼,喜欢读书。但他们不会像中产阶级那样热衷于加入各种俱乐部,他们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摆脱束缚,享受自由。

中产父母的焦虑:看清中产阶级的本质,跻身另类,成功解脱自己

  • 做另类的人,摆脱焦虑

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为什么会焦虑?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中产阶级的焦虑,原因在于太看重外在的评价,太看重社会地位,太有“偶像包袱”。焦虑的中产阶级父母,他们的价值体现,就是事业成功,家庭圆满,孩子争气。这三个支点,就是他们生活的底气,也是他们焦虑的源泉。

三角形是最稳固的,但这三个支点如果有一个不复存在,他们的世界就会天崩地裂。就像事业不顺的女高管,被辞退的程序员,事业的支点不在,他们都选择了放弃自己。

身在中产,怎样摆脱焦虑?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身上,而不是靠外界给予。

另类的人,就是把对自己的控制权交还给自己,把安全感交还给自己。运动,读书,了解新事物,发自内心的热爱,不是为了朋友圈打卡,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格局,只是为了,真的喜欢这样的自己。

中产父母的焦虑:看清中产阶级的本质,跻身另类,成功解脱自己

项羽太过在意江东父老的看法,无颜归去,自刎于乌江,留下“虞姬虞姬奈若何”的叹息,连亲生父亲都可以分而食之的刘邦,却成了天下的霸主。刘邦就是另类的人,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好像不如项羽,但他却真真实实活出了自己的天地。

另类的人,不在乎外界的看法,我有我的阳光,你有你的天地。孩子看什么动画片,上什么幼儿园,又何必太在意身处鄙视链的哪一端。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和自己都快乐,就够了。焦虑,并不是中产阶级的标配,你可以选择不焦虑。

就像《格调》中所写的那样,有天赋过人的心智和洞察力的精英们都在奋力摆脱束缚,准备走进另类的行列。只有超然于阶层混乱造成的压抑和焦虑的另类,才是真正享有自由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