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制海权,不能确立完全制空权,即使德军没有东线之忧,全力进攻英国,它的后勤补给能力足够支持一个反向的诺曼底登陆么?


如果德国人铁了心要干死英国的话,不是做不到。海军后勤的东西没有,有些关于陆军后勤的和农业的文章。一并转录如下

二战时,总体而言,尽管德国人的粮食供给由于战败而显得十分狼狈,但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毫无疑问,到1944年底为止,德国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物资供应情况要更好一些。事实上,一个普通消费者1941年在德国每天能获得2400卡路里的能量,1943年为2200卡路里,1945年也仅仅下降为2000卡路里。当然,各类主要食品总体供应一路下滑的趋势毋庸置疑。

当1939年战争开始时,德国的准备情况要比一战前好得多。纳粹政府新扩建的谷物仓库的容量达850万立方米,储备谷物有600万吨,饲料400万吨,农村地区基本上达到了自给自足。而1914年时德国人口只有6700万左右,此时的德国人口己经超过7000万,在耕地没有太大的变化的前提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已足以使德国粮食总会的领导人骄傲地认为他们能对抗盟军的封锁。1939年9月,德国农业部的新闻办公室宣布,德国粮食供应己经做好了所有必要的准备,可以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

二战前德国农业的机械化推广进程由于战争的发展也发生了急刹车。尽管达雷在1940年时号召要将农庄武装起来,以提高农业生产。但是在战争条件下,军备工业必然需要优先考虑。显然,无论是制造农业机械所需的钢铁,还是使用农业机械所需的燃料,都是十分宝贵的军备物资。农用机械生产用钢从1928年的29.3万吨下降到1944年的22.8万吨,只及1938年生产用量的ㄧ半。1940年夏天,原则上只有报废了一辆旧拖拉机,才会再生产一部新的,而且为了节省燃料,每台拖拉机每个月只允许使用十天。两年后,引入了替代燃油的「木气」。同时,以液态燃料为动力的拖拉机生产也减少了一半。纳粹政府还宣布,从1942年7月1日起,国家只提供使用木气动力的拖拉机。然而木气动力的发动机与汽油动力相比,其提供的动能相对不足。而另一方面,战争期间,为了推进东部的垦殖计划,德国共往东部配送了价值1.72亿马克的设备,其中包括7000台拖拉机和25万具铁犁,这对于德国农业的机械化进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从1940年起,欧洲大陆的大部分都在德国的掌控之下,包括食品在内都可以归德国支配调度。在西部,法国、荷兰和斯堪第亚半岛建立了运行良好的牛奶制品厂。1939年的荷兰、挪威和丹麦,每100公顷的养牛场能够饲养的牛远比德国为多。在东部的谷物生产区,具有令纳粹领导人垂涎三尺的生产潜力。德国粮食总会领导人确信,1940年,只要农民们能够在苏联的土地上像在德国土地上一样密集种植,产量就能够提升5.5倍。东部经济政策办公室农业集团的政策指令十分清楚地指出,对于他们而言,最主要的目标是将乌克兰的多出的谷物运送出来,据巴克估计,这一数字每年有700万吨。而肉类消费中的绝大部分来自西方,战争第四年,进口的74.1万吨肉类食品中,42.2万吨来自法国、丹麦和尼德兰地区。不过同一时期,德国也仍然维持著商品出口,其中食品所占比例在1939年时一曾经从1933年的4.6%下降到1.2%,但随后稳步上升。在1943年时上升到了6.8%。而且并非所有占领的土地都是肥沃的土壤,比如波希米亚一摩拉维业,德国就需要帮忙填补它的食品缺口,因为德国需要它生产工业品。1940年8月1日到1941年7月31日,它向这些被保护国输送了2万吨的肉类和3万吨的油脂。此外,在德国的外国劳工每年需要消费70万吨面包谷物,9万吨油脂和15万吨肉类。但总体上看,随著战争的推进,德国从占领区劫掠的物资也越来越多,1943年时,其掠夺达到了最高峰,从各占领区获得的谷物为531万吨,肉类为62万吨,油脂类为31万吨,这不仅有效减轻了德国在占领区的军队粮食供应负担,而且一些食品物资能够运回国,稳定国内的粮食供应。1942年,巴克设定了农业部门的五个目标:维持谷物生产,最大可能地生产马铃薯,绿色蔬菜和甜菜,创油料作物的新纪录,更多的牛奶,更多的生猪。总体而言,在纳粹农业部门不遗余力的监督和控制下,除了生猪这一项之外,其他的基本上在1944年之前都勉强达到。然而农产品能否满足德国对于粮食消费的需求则还涉及到分配流通等环节。

默默无闻的战力之源——二战德国陆军的野战炊事部队 前言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揭幕。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德国陆军可谓是高歌猛进。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战场上这些英勇奋战的小伙子背后,一直活跃著一支默默无闻的保障部队。虽然没有身居前线,但他们也与野战部队共进退,如果没有他们的幸勤劳动,士兵们可是连枪也扛不动。而且由于劲量避免参加战斗,所以他们也并没有获得什么显赫的荣誉和勋章,但是前线官兵所获得的一切荣誉中,绝对有他们的一份贡献。他们就是德军战斗力的保证——野战炊事部队。师级部队的伙食管理机构——管理队 在波澜壮阔的二战中,纳粹德国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一度攻占了差不多整个欧洲大陆。虽然后世史学家总是喜欢大书特书德军一线部队的辉煌战绩,因为这些东西总是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德国官兵可不是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超人」,其实这些来自勃兰登堡或巴伐利亚乡下的农家孩子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尽管受过专门的训练,但他们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会饥渴难耐,严重的话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所以千万不要忘了,在他们身后的后勤保障部队同样居功至伟。二战时,德国每个步兵师都编有一个营级规模的管理队负责本师的伙食安排和邮政事务,在管理队之下还细分为一个伙食处,一个面包连,一个屠宰单位(排或连),和一个战地邮局。

伙食处(Verpflgungsamt) 伙食处负责监督本师伙食补给状况,军官们每天都收到本师各级单位兵员数量的报告,并根据人数的变化调整配餐份额,再把拟好的烹饪任务清单分发到执行单位,最后向集团军后勤单位通报相关物资的需求量。该处编有3个校级军官,28名士官,以及是15名士兵,共计46人。值得一提的是,到了1944年,德国陆军师级管理队中的伙食处都被更名为伙食连(Verwaltungskompanien),

面包连和屠宰单位也都失去了独立性,全部归到伙食连之下,成为排级单位。

面包连(Backereikompanie)

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面包也是德军的主要伙食之一,德国陆军野战炊事部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就是的面包连。从编制上来说,德国陆军中只有两级单位的后勤部队中有面包连的配置—集团军和师。二战之前以及二战前期和中期,德军的每个集团军都下辖两个面包连,后期则只编有一个大型面包连。而德军师级后勤单位中的面包连数量一直都是一个,根据KStN 1178号编装条例显示,初步的步兵师面包连装备和编制和装备如下:

第一排

——2辆烤箱拖车

——1辆和面机拖车

——1辆6.5千瓦发电机拖车

——4辆面包运输马车

——1辆运水马车

——1名军官,7名下士,39名士兵(其中30名为面包师)

第二排

——3辆烤箱拖车

——6辆面包运输马车

——1名军官,9名军士,39名士兵(其中30名为面包师)

全连共计有3名军官,2名副官,22名军士,119名士兵,除了制作面包的设备之外还拥有134支步枪,12支手枪,22辆马拉大车,1辆汽车和1辆自行车。机械化师(包括机械化步兵师和装甲师)的面包连编制与装备与步兵师面包连类似,只是在人员数量和车辆类型上有所区别。根据KStN 1277号编装条例显示,机械化师面包连共计有1名军官,1名副官,22名军士,122名士兵,137支步枪,10支手枪,23辆汽车,2辆两轮摩托车和1辆挎斗摩托车。无论是集团军,或是步兵师及机械化师的面包连,烤箱拖车及和面拖车都是最重要的装备。二战德军面包连所使用的烤箱拖车有两种——Sd.Ah.105(以下简称105型)和Sd.Ah.106型(以下简称106型),105型上的烤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经装备部队,底盘为全新设计,它的烤箱外形较圆,顶部有一个可收放式烟囱,106型的烤箱外形则较方,同样有一个可收放式烟囱,这两种烤箱拖车最明显的区别就是105型每次可以烤制80个面包,而106型的烤制数量翻了一倍,达到160个,按照每次需要两个小时的烤制时间来计算,每辆106型每天可以烤制1920个面包。总体来说,每个面包连要制作750克重的面包10000--12000个。每天都有如此多的面包需要制作,和面是个大问题,想单靠人力来完成这个任务是绝对不可能的,每个面包连所配备的一台和面机和发电机可谓劳苦功高,只要把面粉和适量的水倒入,每小时能和面1100-1800公斤。除了烤箱以及和面机之外,许多面包连还配备了磨粉机,因为虽然通常情况下面粉是由师级补给车队从集团军补给中心领取,但有时也需要向当地采购,就地采购的多为还未磨成粉的小麦,这时就需要动用电动磨粉机来将小麦磨成粉,每台机器每天可以磨制6吨面粉。除此之外,平均每天约需15000升水,所以专用的水车也是必不可少的。二战时期德国的标准军用面包(Kommissbrot)以黑麦制作,含热量较高且携带方便,能维持人体较长时间营养需求。如果条件允许,面包师也会时不时的变换花样做点其他样式的面包和糕点,来调剂一下前线枯燥的生活。这些美味通常取决与面包师各自的手艺,因此难以概述。每逢重大节日或著重大胜利,面包连还会给大家准备人人爱吃的甜品,而在圣诞节,官兵们还会得到新鲜的饼干和果脯面包(加入葡萄干的奶油面包)等副食。屠宰单位(Schlachereizug oder Schlachterkopanie)尽管科学研究显示,素食可以使人更健康,但对于前线奋战的士兵来说这绝对是严重影响战斗力的,所以在德军的炊事部队中,除了面包连之外,还有专门的屠宰单位。起初二战德军有些师的屠宰单位多为一个排的编制,而有些又是两个屠宰排编成的屠宰连,两个排之间采取轮班工作制。到战争后期基本上各个师的屠宰单位也都增加到了两个屠宰排,并且都和面包连一起编入管理连之内。一个屠宰排的人员配置通常为1名带队的军官,另外加上1名副官和42名军士/士兵。作为屠宰排的一员,你可不能只会些杀猪宰羊的粗活,宰杀牲口和家禽只是这支部队最简单的任务,宰杀之后的肉类除了切碎用作炖汤和熬汤之外,还要加工成易于储存,分发,且德军士兵日常食谱中除了面包之外那就是——香肠。德国人对于香肠的喜好如同法国人之于干酪,义大利人之于披萨。虽然他们在吃的方面不如莱茵河对岸的细腻浪漫的法国邻居那么讲究,但在做香肠的技巧上,放眼欧洲甚至全世界,基本无人出其左右。 在制作方法上,德式香肠的口味据说多达1500种! 比较出名的包括纽伦堡香肠,慕尼黑白肠,咖喱肠等。而在烹饪方法上则没有那么多,基本就是生熏香肠(Rohwurst),炖香肠(Bruhwurst),煮香肠(Kochwust)和烤肠(Bratwurst)四种。当然军用香肠制作流程肯定比绅士们桌上的佳肴要简单多了,口味种类减少到了400余种,要一一列举也是不可能的。为了满足全师上万名官兵的日常肉类伙食所需,屠宰排的任务相当繁重,每天他们大约要宰杀15头牛,120头猪或240只羊,并制作出3吨香肠。至于剥下来的牲口皮毛,屠宰排还有安排人员统一清理并转交后勤部门,以便加工成皮革制品。德国人从来不会浪费,剥去皮肉之后的动物骨骼,内脏,甚至眼珠他们都要充分回收利用。为了完成每天繁重的宰杀和制作工作,屠宰排配备了用于吊装牲畜的车辆和个人屠宰工具,猪肉大锅,灌肠机等制作香肠的相关工具,另外还有装备有制作生熏香肠所用的熏制设备的卡车,以及冷冻储藏肉类所用的冷柜车。由于大多数设备需要依靠电力运行,所有还备有10到15千瓦的发电机拖车。

军队伙食的流程

总体上来说,分为食材运输,食材加工,食材发放和食材加工,食物发放这五个环节

食材运输

德国本土或占领区工业企业以及生产出来的军用补给品(军粮原料,成品食物,被服,弹药,燃料等等)与帝国铁道部进行协调,通过铁路网运至战区的大型铁路枢纽,然后再由各集团军的补给运输部队在这些地方接受物资,将其转运至集团军补给中心。集团军之上的集团军群是不参与具体的补给工作的,这个指挥层级没有设置军需处以及任何后勤补给部队,只配备了2名后勤补给参谋官,他们负责从下属的各个集团军司令部收集后勤补给状况报告,因为这些报告是集团军司令进行决策和指挥的必要条件之一。当补给物资从铁路枢纽运抵集团军补给中心之后,就在此分发给各个师的师级补给运输队再度转运到各师的补给中心,有时候也经常由集团军补给运输部队直接从集团军补给中心向下属各师输送补给。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德军的军级单位不参与下辖各师的后勤补给工作,只负责其下属的常备直属部队(某些直属团或者直属营)的后勤补给,军级补给运输队甚至比师级补给运输队更小,他们也从集团军补给中心领取补给物资。 师级补给部队的指挥官被称作补给主任(Dinafu),这个职务多是由师参谋部的后勤参谋兼任,可见其重视程度。除指挥部以外,一支部队还有7个纵队(Kolonne),一个维修连(Werkststtkopanie)和一个补给连(Nachschubkompanie)。其中第一到第三纵队使用汽车运输,第四到第六纵队使用马匹,每个纵队都具备一次运输30吨物资的能力,燃料补给任务则由第七纵队负责。各个纵队从集团军补给中心运来的物资先被集中在师补给中心,再由在此等候的下属各部的补给运输队运往部队驻地或者战区。在运抵师级补给中心的食材方面,面粉可以直接运往面包连,但各种牲畜就必须要兽医人员进行检查,看看是否达到卫生标准和是否带有疾病,如果有问题则会立即处理掉,检查合格后才允许送往屠宰单位进行加工。而瓜果蔬菜之类的食材可以有下属各部的补给队直接运往各营各连的野战厨房。通常各级补给部队的官兵留给人们的影响往往是「在后方工作的轻松家伙」,但实际上这工作一点也不轻松。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的推进速度实在是太快,很多成建制的苏军部队被击溃后,化整为零持续骚扰德军的后方,武装薄弱的补给运输队就成了他们袭击的主要目标。冲过苏联人的阻截的运输车队还必须客服东线那糟糕的路况,马拉大车和卡车频繁陷入泥潭,让补给队的士兵吃尽了苦头。到了冬天的时候,冰冻的地面是车轮极易打滑,很多补给队只好改用雪橇运送物资,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动物牵引,很多时候不得不靠人力拖拽,这些艰苦到难以想像的士兵们并不知道自己嘴里的美食也有补给队的功劳。

食材加工 通常情况下,面包连和屠宰单位会在市区设立营房,以便利用市内的面粉工厂和屠宰场。不过在东线基本没可能利用的设施,在野外建立临时的食材加工厂是最好的办法。野外加工厂选址很重要,第一必须确保附近有干净的水源,第二,必须便于随时撤离。进驻现成或临时设立的补给中心和屠宰场之后,待补给队将面粉和牲畜从师级补给中心运来之后,面包连和屠宰单位就可以开始食材加工了。正常情况下,食材是可以从师级补给中心领取的,但很多时候管理队可以在驻地附近购买鲜活食材进行加工。在面包连和屠宰单位的努力之下,面包和香肠也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值得一提的是,屠宰单位在制作好香肠之后,兽医人员还要用显微镜对香肠进行抽查,确保卫生之后才可将其发放到野战厨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德军的集团军一般还会将麾下各师的面包连集中在集团军后方地区进行统一作业,制作出来的面包也会集中储存在集团军补给中心,等待各师的补给运输队前来领取。而肉类食品的保质期没有面包长,所以加工地点都是尽量靠近前线,但是为了实现集中合理作业,德军会在冬季的时候将各师的屠宰单位集中在各军的后方地区进行肉类加工,只有在夏季肉类食品变质期加快的时候,屠宰单位才会回到各师的补给中心作业,以求尽快将加工好的鲜肉运往各个野战厨房。

食材发放和再加工

鲜肉加工完毕,以及面包和香肠出炉之后,各团,各营和连级补给运输队就会前来领取,或是由面包连和屠宰单位安排车辆往下属各部运送。在德国陆军的营级和连级部队中,都配有一辆厨房拖车,营配备的是一辆大型野战厨房拖车(GrobeFeldkuche),连配备的是一辆轻型野战厨房拖车(KleineFeldkuche)。之于团级部队,其直辖单位一般是一个团部连和一个补给队,所以,也仅仅配备了一辆大型野战厨房拖车。二战德军所用的野战厨房拖车实际上也是一战的遗产,大型的正式名称为1913型陆军野战厨房,(简称Hf.13),轻型的为1914型陆军野战厨房(简称Hf.14),一战德军还用过Hf.11型(大)和Hf.12型(小),而Hf.13和Hf.14则分别是Hf.11和Hf.12的改进版,制造价格有所降低,这几种野战厨房拖车由于都带有一个醒目的烟囱,所以也叫「炖肉大炮」(Gulaschkanone)的绰号。每辆野战厨房实际上都是由材料车和烹饪车两部分组成,前者用于存放食材和燃料,后者就是一个移动厨房。步兵部队的野战厨房拖车用2-4匹马来牵引,材料车上坐著厨师和马夫(简直厨师助手),机械化部队则用汽车来牵引野战厨房拖车。烹饪车工作平台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烹饪锅与一个咖啡锅。烹饪锅是一种珐琅质铁质的双层结构的压力锅,两层锅体直接注有甘油,这可以使锅体受热均匀,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食物的烹饪。咖啡锅则是单层结构,想喝咖啡的话,不用打开盖子,只需拧开前面的龙头就行了。两个锅的下面都有独立的炉灶,但是烟气是通过共用的烟囱排出。为了节约燃料和避免在战场上暴露己方位置,烹饪车还设计了独特的过热装置,关闭安全阀就可以隔绝炉灶内的空气,炉火随之熄灭。除此之外,工作平台的四周还有几个储物格,用于存放调味剂。 大型野战厨房和轻型野战厨房的烹饪车构造是基本一样的,只是锅体容量不同。大型的Hf.13可以满足125-255名士兵的食物供应,其烹饪锅容量为200升,每次可以烹饪175升土豆炖肉,咖啡锅每次可以煮90升咖啡。轻型的Hf.14能供应50-125名士兵的食物,其烹饪锅的容量为110升,每次可以烹制100升土豆炖肉,咖啡锅每次可以煮60升咖啡。在德国陆军的编制中,一个连的炊事人员通常只有厨师与助手两人,单靠他们两人短时间内要准备上百号人的伙食确实需要过人的精力,难怪战士们都把他们叫「厨房公牛」(Kuchenbullen)。每天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炊事员们就要起来烧水了,军队的水质检查更为严格,相比之下,东线的水质检查是最严的,一来那里河流稀疏,城乡供水系统落后;二来游击队会时不时的在水里投毒。水烧好后,炊事兵们便开始洗菜,切菜,炸土豆,煮香肠,熬汤……忙得不可开交。如果专职炊事员实在忙不过来,其他闲著的官兵也会帮忙打打下手,以便准时开饭。

食物发放 野战厨房将食物烹制好后,到了开饭时间,没有作战任务的人员就可以到野战厨房拖车前排队打饭了,而对于身居前线的官兵来说,则需要连补给队的人员将食物送至前线,或者是由前线的排级或班级部队派几个人回到后方来拿饭。为了将热食送往前线,德军还在野战厨房拖车的前车(材料车)上配备了专用的金属制食物保存筒(Essenbehalter)。为了保持汤和炖肉的温度,这种食物筒为双层结构,容量为12升,净重8.2公斤,筒上还附有背带。不过这些食物筒的配备数量始终还是很少,大型野战厨房配6个,轻型野战厨房配4个,所以前线大部分官兵还是将自己的饭盒和水壶收集起来,由3至4个人统一带回连里,这些人一个负责拿饭盒,一个负责拿水壶,一个负责拿面包。这项工作并不轻松,甚至十分危险,因为双手已经拿满了饭盒和水壶的士兵在途中一旦遭到敌人的突袭,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为了让战友在战壕吃上饭,他们也是冒著生命危险的。 截止至1944年11月9日的标准,单位为德国马克(Reichsmark)

军衔 正常标准 战时补贴

元首 1500 120

元帅 (前线) 1120 120

(参谋部) 1080 120

一级上将 771 108

上将 705 96

中将 560 84

少将 467 72

上校 372 60

中校 284 48

少校 237 43

上尉 171 38

中尉 109 32

少尉 80 28

参谋军士长 70 24

军士长

(服役超过12年) 68 24

服役少于12年) 62 24

技术军士

(服役超过12年) 64 21

(服役少于12年) 60 21

上士

(服役超过12年) 63 18

(服役少于12年) 55 18

中士

(服役超过12年) 56 16

(服役少于12年) 46 16

参谋下士 36 14

下士 31 14

代理下士 14

一等兵 14

列兵 14


并非没有制空权,不列颠空战是英国赢了,但英国空军已是强弩之末,如果德军推迟巴巴罗萨计划并继续加强空军的话,胜负就难说了,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你觉得英国制海权能保持多久?再后面就看德海军的运输能力了,不过觉得当时的德国海军不一定能完成如此庞大的登陆计划,造船需要时间,而美国也不会看著英国兄弟不拉一把。有了美国支援再加上德国运输能力不足,后面应该还是僵持的局面

泻药。

看看海狮的几个预定登录点,当HMS是摆设吗?

"...... and if, which I do not for a moment believe,this island or a large part of itwere subjugated and starving,then our empire beyond the seas,armed and guarded by the British fleet would carry on the struggle...... "丘吉尔预设最坏的情况,也没忘了自己老本行啊。

看了一下,又有人吹要不是戈林指挥失误,皇家空军就药丸了。

贵乎军版.jpg

海狮行动的失败并不是后勤原因,而是德国的海空军实力不足以完成登陆作战。


我认为可以的。

首先,德国的战争潜力并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法国战役刚结束),希特勒如果真的准备对英作战,那么做的准备一定会比对苏作战要充足,产量绝对不会像历史上那么底。(希特勒骨子里其实一直看不起苏联)

其次是窗口期足够。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的威胁,真正能直接有效干涉德军的时候都是1942年初,从刚打完法国开始算大概有一年半的时间,只要希特勒下定决心入侵英国我认为这个时间是够的。(不是真的很够,但可以一搏)

最后一点是英国足够小,在登录之后是有可能彻底击败的,而不会形成东线那种僵局。(即便是在巴巴罗萨初期取得巨大战果的情况下)

其实真正的难点就是希特勒有没有足够的决心。在他看来侵英比侵苏更没把握,而且考虑到登陆战本身的难度,如果成功必定会像法国战役一样永载史册。希特勒估计也不会觉得自己能有两次好运。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