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述机构和各地情报组的组建完毕,中苏技术研究所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建立起来的情报小组各类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向武汉,情报效益不凡。

【说谍】中苏情报技术合作所初建后,沦陷区情报滚滚而来

各分支机构不断向汉口总部发来所获得的敌方情报,并向中苏双方政治、军事机关与最高当局提供了大量经过分析研究和判断的情报成果,为当时民国政府和大本营开展对日政治军事与外交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与辅助。

【说谍】中苏情报技术合作所初建后,沦陷区情报滚滚而来

据现有档案可询,到1938年底,技术研究所总共获取敌伪情报148件,经节选后呈报上级的有91件,其中来自苏方提供的有27件,占18.3%;来源于上海组的20件,占13.5%;天津组的21件,占14.29%;汉口组的18件,占12.2%;香港组的10件,占6.7%;宁夏组的52件,占35.1%。 从实际情报运用情况来看,中方是中苏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受益者。在全面抗战初期阶段,战争局势千变万化,因此,交战双方对情报的需求都十分迫切。需要值得提出的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中统和军统两大情报机构其工作重心还没有完全从对内转向对外时,中苏技术研究所的情报就显得异常重要 。

【说谍】中苏情报技术合作所初建后,沦陷区情报滚滚而来

获取外勤情报的同时,中苏双方还在技术研究所内研究密写、照相、编制密码和破译等情报工作手段并取得了非 凡的成绩(可以说,军统以后再情报传送中的技术环节,很大部分得益于此时间的学习和培养)。

1938年底,中苏技术研究所又拟定了该所的《1939年度工作计划》。

在情报队伍建设方面,技术研究所要求各地情报组织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其原有的情报员队伍,增派前往敌占区各地的流动情报员。各地情报组要大力发展对敌反间工作,按照“有孔即入,无微不钻”的原则,深入日军内部发展组织,充实后方与敌占区之间及各地小组间的交通力量,加强内部组织管理运作的领导工作。

【说谍】中苏情报技术合作所初建后,沦陷区情报滚滚而来

发展原有情报组织的同时,中苏技术研究所还根据战争的形势变化在各地增设新的情报网站,主要设站地点:

包括广州、徐州、郑州、西安、太原、沈阳、哈尔滨、宜昌、长沙、南昌、日本、朝鲜、台湾、马公岛等地 。

为了更有效地协调各地情报组织,技术研究所将所有的情报组重新编区,实行统一的,局域性的全面指挥和调度,在各区普遍设立群众性情报网,其工作区域划分及分工是:

第一区负责四战区全部地区,组长在东莞。

第二区负责三战区全部地区,组长在上海。

第三区负责五战区全部地区,组长在汉口。

第四区负责一 战区全部地区,组长在郑州。

第五区负责二战区全部地区,组长在太原。

第六区负责山东全省及苏北地区,组长在济南。

第七区负责河北及察哈尔省地区,组长在北平。

第八区负责九战区全部地区,组长在九江。

【说谍】中苏情报技术合作所初建后,沦陷区情报滚滚而来

在情报网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中苏技术研究所还准备进一步扩充其工作范围与工作领域,主要是将情报搜集工作向细致化方向发展,要求其内容更加充实、完整,以便能更直接的为抗日军政服务。除对日工作外,他们也更加重视对日本在沦陷区各地扶植的伪政权及其主要汉奸人物的侦探与策反工作,并开始运用反间谍手段 。(未完待续)

(以上照片为塔斯社老照片,和本文情报历史无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