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首都」必然不会是溥仪及一众满清遗老遗少的决定。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扶植清废帝溥仪组建伪满政权,借助这傀儡推行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及文化洗脑等政策,试图将其变为「殖民地」。一直以复兴祖业为己任的溥仪,并没将「首都」定在清朝「龙脉」沈阳,而是当时「存在感」极低的小城长春。事实上,也不到溥仪选择。

日本方面最终认为「定都」长春最理想 (网上图片)

1932年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在沈阳召开会议,与会人员很快就伪满的「国体」、「国号」、「国旗」达成一致,至于「首都」在日本方面有不同意见下,争论激烈。

按照绝大多数满清遗老遗少和部分日本侵略者的意见,沈阳无疑是最佳选择。在满清遗臣们看来,伪满政权实质上是清朝复辟,沈阳作为「龙兴之地」颇有光复国祚意味。同时,沈阳作为东北地区政经中心,有大量日本移民,驻扎大批侵略军,将它定为「首都」最恰当不过。

伪满州国时期的溥仪 (网上图片)

不过,日本政府很快便否决这计划。在他们看来,伪满是全新「国家」,一旦「定都」沈阳,必然为国际社会留下日本支持清朝复辟的印象。基于日本终极目标是将东北三省并入其版图,不能将「扶植」伪满被误解为拥护清朝复辟。

同时,沈阳还是奉系军阀大本营,张作霖父子在这里经营20多年,早已盘根错节,拥有强大民意基础。而日本方面也非常忌惮张氏父子在沈阳的影响力,若是在此「建都」,必难以稳固统治。

日本专家参考当时世界多个大城市规划,利用十余年将长春创建成一个极具国际规模的大都市 (网上图片)

沈阳被否决,哈尔滨成为新的热门候选城市。支持者认为,哈尔滨作为东北北部最大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市政建设成熟,又靠近苏联远东地区,对于日本实现北进战略、夺取西伯利亚后与德国会师的目标,是再好不过的基地。此外,还有人提出大连,因为日人在那里经营多年,统治基础稳固,有利于保障伪满政权。

日本专家参考当时世界多个大城市规划,利用十余年将长春创建成一个极具国际规模的大都市 (网上图片)

两项提议引起日本政府和军部注意,但最终也被否决。因为在高层看来,哈尔滨过于靠近苏联,同时也是东北抗日游击武装活跃地区;至于大连,虽然安全却僻居一隅,交通不便不利稳固统治东北。

日本专家参考当时世界多个大城市规划,利用十余年将长春创建成一个极具国际规模的大都市 (网上图片)

关东军方面提议「定都」长春,原因是它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战略地位重要,有利加强控制各地,可充当日本对内对外作战的指挥基地。长春小城原本不太受重视,与清朝没太大渊源,又不存在抗日武装,这是再理想不过的候选城市。

经过将近一个月激烈讨论,日本高层最终同意关东军意见,正式将长春确定为伪满的「首都」,其后易命名为「新京」。

关东军方面认为,长春战略地位重要,最终「定都」于此易名新京。图为当时新京日本人聚居的街区 (网上图片)

从1932年底开始,日本专家参考19世纪巴黎改造规划、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1920年代美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利用十余年,将长春创建成一个极具国际规模的大都市。

日本专家参考当时世界多个大城市规划,利用十余年将长春创建成一个极具国际规模的大都市 (网上图片)

受到战争影响,长春建设计划虽然并未完成,但取得成就令人瞩目。到1944年,长春的市区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20万,拥有极发达交通体系。如果加上驻守长春的数十万军队和近百万流动人口,长春市内的总人口数已高达300多万,超过东京的都市区人口,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

长春作为「首都」达13年,直到日本战败投降、伪满政权垮台。1945年9月,长春光复,此后一直成为吉林省省会至今。如今长春成为重要工业城市,绿化率高,享有「北国春城」的美誉,也多得当年的建设过程。

日本专家参考当时世界多个大城市规划,利用十余年将长春创建成一个极具国际规模的大都市 (网上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