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客最近在电影台发现「五星主厨快餐车(Chef,2014)」。原以为是部普片,先前几次转到,始终没特别留意。直到某天觉得其他台节目更烂(跑步时若不配电视,真的撑不下去),被迫仔细一看,才发觉意味深长。这种出乎意料的惊喜,永远不嫌多!

「吃」是人的基本需求,一日三餐(呃~有时不止三餐)反复进行,看似平凡,却也最难满足。

我们每天呼吸氧气(也不能改吸别的)、喝水(含糖饮料喝多会胖),清新干净就算符合标准,但大概无法忍受终其一生只吃相同东西过活(至少法客不行)。不光是吃饱,还必须讲究口味变化、推陈出新(改天观察逢甲夜市推出哪项新产品),更随著区域及人文环境差异,型塑出各类饮食文化。

「好吃与否」则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难有统一标准,不是非得要大排长龙那种才算。有人安于粗茶淡饭,有些人乐于追求不同层次的味觉体验,只要外出用餐时转头看看,周遭总有人急忙拿出手机拍照打卡,社群网站里美食资讯俯拾即是,热衷程度可见一斑。可惜这个社会看似贴心地以「价格」进行初步市场区隔,固然是种表彰品味的捷径,却无法真正诠释美食的「价值」。

正因为食物足以反射出人类原始欲望,有些电影选择「美食」、「烹饪」作为述说故事的方式,不仅画面令人赏心悦目、食指大动,烹调过程的流转运镜,从原始食材到美食上桌的变化过程,仿佛主角另一种无声独白,意在言外的感触,值得品味再三。

例如李安的「饮食男女」,在锅镬蒸气之间,丝毫无法掩盖朱老先生的坚毅性格。「美味关系(Julie & Julia)」不仅能用眼睛品尝法国菜的华丽优雅,梅莉史翠普(Julia)与艾美亚当斯(Julie)相异时空的穿插对照,凸显不同角色的性格特质,Julie透过学习烹饪来实现自我,对她而言,「掌握法式烹饪艺术(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不只是本食谱,更是人生方向的指引。至于「食神」里的史蒂芬周,大家都很熟,就无须多做介绍了。

「五星主厨快餐车」让人领略另一种奔放与冲突,故事大纲与「饮食男女」有著几分相似,却充满美式风格(或者该说中南美洲情调,因为剧情设定在迈阿密)。李安想表达年近迟暮、细腻而深沈的内敛情感,还有传统中式生活教育造成的疏离亲子关系;本片偏向狂放中带著温馨,试图探究中年危机下的婚姻及亲子议题。法客同样喜欢用「烹调美食」呈现主角情感的叙事手法,或许是年龄因素,对后者较有共鸣。

感动,无非是适当时空条件底下,让自己动心的那一点!

许多人著重讨论本片的亲子关系,长年忙于工作、以致忽略儿子成长过程的厨师父亲,历经一个暑假的相处而重新认知亲情的重要性,的确是本片主轴。然而法客更想体会背后隐含的中年危机,像是品尝法国菜,丰盛的主菜一端上桌,轻易就能攫取食客目光,但流泄在旁的酱汁才是烹调精髓所在,各人观察角度不尽相同,就像有些小朋友不也是为了舔蕃茄酱、才吃薯条?

10年前,主厨Carl Casper达到事业颠峰,备受礼遇地受聘前往洛杉矶高级餐厅掌厨,店里豪华昂贵的标准套餐广受欢迎,固然令人引以为傲,却像是悬挂墙上的勋章,只能凭吊往日荣光,无法掩饰身后日渐凋零的热情及创意。尽管几次试图挑战新菜单,始终不敌老板安于现状的坚持而黯然放弃。

当工作陷入窠臼,Carl依旧对烹饪保有高度专业及执著(I may not do everything great in my life, but I'm good at this.)。电影其中一幕是Carl与餐厅里性感女服务生Molly(史嘉蕾乔韩森饰演)搞暧昧,决定下厨做菜给Molly品尝(说到这里,突然觉得当厨师真好!假设法官兴致勃勃地想写篇判决来取悦女伴,铁定会被丢在地上、拂袖而去),画面不断在姿态撩人的Molly与心无旁骛的Carl彼此间切换,粗犷又满身刺青的中年大叔,面对食材却如同轻柔地爱抚情人身躯,那盘精心烹调的义大利面象征著情欲,但Carl做菜时专注程度似乎远胜对Molly的爱恋,这桥段无疑是好姨(薛家燕)在食神大赛里手舞足蹈的翻版(详情参见「食神」),只不过,Molly的画面来得美观许多。

某天在美食评论家Ramsey Michel发表文章的刺激下,Carl意外地「公开」向Ramsey下了战帖(因为不熟悉Twitter的操作),打算进行一场「美食生死斗」。原本想以创意菜色一决胜负,不料再次遭到老板压抑,仅能无奈地推出传统菜单应战,僵化招式显然无法取胜饕客的挑剔味蕾,Ramsey尖酸刻薄的评论猛然揭去Carl多年来的华丽外衣,让他感到无比难堪,于是一阵情绪失控之后,Carl丢掉工作,离开熟悉的高级餐厅厨房,赤裸裸地重新检视自己的人生。

假设电影情节到此为止,铁定没人想看。西谚有云:「当上帝关起一扇窗,一定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讲反了?看过电影,就会知道Carl的庞大身躯根本无法从窗户爬出去),借由身边儿子、前妻、前妻的前夫(怪复杂的)及老同事一连串的鼓励及协助,Carl获得一辆「快餐车」,利用本身的烹饪专长,不再有价格昂贵的套餐或设备齐全的大厨房,而是透过平民美食(Cubanos古巴三明治)重新发掘创意及热情,也重拾遗落的亲子关系(I manage to touch people's lives with what I do and I want to share this with you.)及婚姻。一如以往,主角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这不算剧透吧)。

法客私心觉得「中年」是个比青春期还要尴尬的人生阶段,这时往往必须面临重要抉择,而且不容易再有反悔的机会。尽管孔子说「四十而不惑」,时至今日,年届40不仅照惑不误,恐怕更是大惑特惑!

试想,出社会拼搏10几年,或许稍有经济基础,却得肩负起更多责任,面对未来几十年(103年度国人两性平均余命接近80岁)的下半场人生,令人无法松懈。同时受到现实束缚,纵使怀抱梦想,却不再年少轻狂得以率性而为,甚至欠缺足够精力来面对挑战。当下究竟该选择沿著既有道路往前走?或是迈向另一段未知的旅程?教人怎能不迷惘~

电影终归是别人的故事,Carl幸运地找到人生新方向,现实生活中恐怕更多人正陷于不知所措。

人生,原本就是一连串「选择」累积而成的结果,也许没有对错,但该如何抉择?法客也摸不著头绪,算是当局者迷吧!

说句无关剧情的题外话,电影中有个小细节引起法客好奇。有别于向来熟悉的美式餐点,或一度在美国引领风骚的日本料理,Carl的新创菜单融入许多韩式风格,似乎暗示韩国料理在美国西岸颇受欢迎(尽管法客喜欢少女时代,但基于某原因,恨透了韩式料理),热爱异国美食的人,或许能稍加留意。

看完电影后,观众可能有股淡淡的熟悉感,不禁跳tone联想到「钢铁人(Iron Man) 2」?

没错!除了Molly是史嘉蕾乔韩森(性感小秘书兼神盾局秘密干员Natasha Romanoff)饰演外,Carl由导演兼编剧强法夫洛Jon Favreau(钢铁人2的Happy,也是该片导演)亲自披挂上阵,至于「前妻的前夫」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尼史塔克(Tony Stark,也就是小劳勃道尼Robert Downey,Jr.)前来客串,只差一个小辣椒(Pepper),否则就能凑成一桌麻将了。

下次记得,看这部电影有一定风险,虽然不必事前详阅公开说明书,但请先吃饱后再来观赏,否则容易让人饥肠辘辘而无法专心。

法客也打算来股沟一下哪里有卖古巴三明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