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政治大学东亚所博士

检视相片
图片来源:iStockphoto

这几天,胡鞍钢成为大陆网路名人。一些大陆清华大学的校友发动连署,要学校把他给开除,说他的「中国综合国力已经超过美国」的论点祸国殃民,乃至于引发了美国对华贸易战云云。台湾一些人也跟著起哄,看好戏,说胡鞍钢是「老粉红」、「吹牛的人」、「胡公公」。我得说,胡鞍钢与真理的距离,可能比这些诋毁他的人近得多。

可能也有一些朋友认可我的这个判断。廿年前同在民进党中央党部工作的一位同事,近年常到大陆旅游,据他说已经去过27个省市自治区。最近他从广西、贵州一路到新疆,发现「在不以繁荣著称的贵州省贵阳市区,三十几层及四十几层楼的建筑,远远多于台北市。」青海省会西宁,市容似乎也超过台湾的几大都会。到新疆后,发现连人口八万余的霍尔果斯市,道路绿化也胜过台湾所有城市。根据他的判断,大陆「六百多个市,在格子状的道路规划与道路绿化与城市绿化,几乎都是胜过台湾所有城市的。」

当然,他也同意城市发展并不一定要以多建摩天大楼为目标,且大陆人民公德心水平,还是严重参差不齐,「但无论如何,大陆文明进步也是算快的,……现在北京公德心已经接近台北市。」相似的认识,也见诸于一位亲绿营的同辈文化人;写作、出书,也开书店的她,最近去过上海与广州等大陆几个大城市,在那儿逛书店、看书展,发现大陆大城市许多文化设施已超过台北,早非吴下阿蒙。

认识到大陆已经不同的人非常多,但是要判断是否「综合国力」已经超过美国,除了对大陆的感性认识,与胡鞍钢引用的各种权威数字,可能还得同时对美国有深刻的认识。而若有机会搭乘纽约地铁,开车经过过芝加哥南城、底特律市区、洛杉矶市中心南侧,看过旧金山与随便一个美国城市市中心的游民集中区,或许会稍稍调整自己对美国的幻想。

不过,就像胡鞍钢自己也承认的,综合国力虽然超过了,人均与美国还差一大截。从「世界体系」理论来看,且不论美国是否还撑得起「霸权」之名,但无疑还是规模最大的核心国家;相对来说,中国还是一个才将要跨进核心国家门槛的「半边陲国家」!世界前五大的大陆电信设备商「中兴」被美国制裁,立刻彰显出美国在特定的、关键性产业上的优势地位,对于中国国计民生的影响。但仅此一点,并不能使人们对「综合国力」的巨大变迁视若无睹。

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在《注定一战》(中文版即将上市!)的第一章就感叹美中之间的权力天平「已经倾斜,(美国)很快就会双脚悬空、完全脱离地面。」他在哈佛大学的「大多数学生惊讶地发现,在大多数指标上,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作为船舶、钢铁、铝材、家具、服装、纺织品、手机和电脑的最大生产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让学生更加惊讶的,是他们发现中国也已是世界上多数产品的最大消费国。汽车诞生在美国,但现在中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和电子商务市场,并且拥有最多的互联网用户。中国进口更多的石油,消耗更多的能源,并且安装了比任何其他国家更多的太阳能板。无论是在2016年,或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的每一年,中国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这对美国的自我概念,也许最具有毁灭性。」

与那些要进行连署的清华校友相似,相当多数的美国人难以接受中国综合国力超过美国。就像艾利森说的,对于「在其成长过程中,美国就意味著世界第一的美国人,或者对几乎所有出生在1870年之后的美国人而言,中国可能将美国从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赶下来的观点,是不可想像的。许多美国人认为经济首强的地位是美国不可剥夺的权利,因为它已成为其国家认同的一部分。」

美国对其世界领先地位非常看重,但综合国力的最主要基础,就是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毛额,而在这方面,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发布的全球经济年度报告,已经让美国人大受震撼,如艾利森所说,当时媒体报导的标题就是:「美国现在变成了第二名」,「要把这话说出口不大容易,所以我就简单说:我们已不再是第一名。」英国《金融时报》悲叹的总结:「现在它是官方说法了。」并指出「更令人沮丧的是,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美国经济规模为17.4万亿美元,中国经济规模为17.6万亿美元。」,「就在不久之前的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还不到美国的一半;而到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其规模将比美国大上两成。」

此外,艾利森也指出,「一代人以前,中国在教育,科学,技术和创新方面处于国际排名的最底层。但经过二十年对国家人力资本的坚定投资后,它已成为全球竞争对手。今天它不仅可与美国匹敌,且在部分指标上已明显超过美国。……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排行榜,2015年清华大学超过了麻省理工学院,成为全球工程学科第一名的大学。在全球前十名的工程学科当中,中美两国各有四校入榜。在提供了推动现代经济体在科学、技术,和增长最快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的STEM科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中,中国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是美国的四倍(130万对30万)。这还不包括目前在美国院校注册的额外30万中国学生。」

更进一步,「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的全球增加值总额所占的份额,已从2003年的7%增加到2014年的27%。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称,在同一个十年中,美国的市场份额从36%下降到29%。例如在快速发展的机器人领域,2015年中国不仅新专利的注册申请量高一倍,而且新增加的工业机器人也高两倍半。中国现在是世界领先的电脑、半导体、通讯设备以及药品生产国。2015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总数几乎是第二位的美国的两倍,并成为第一个在一年内产生超过100万份申请的国家。依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中国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在研发支出领域领导全球。」

在这个第一章的最后,艾利森指出,「这些事态的发展,与对中国和美国相对地位的影响,可以见诸于一位美国最明智的亚洲专家的一段引人注目的评论。博斯沃思(Stephen Bosworth)曾在美国政府服务了30年,其中包括担任菲律宾和韩国大使,1998年被任命为塔夫茨大学佛莱契尔法律与外交学院院长。……在2009年,欧巴马总统要求他成为他的北韩特使。在从最初的两周旅行返回、与该地区众多的首相和总统见面之后,博斯沃思报告说,他几乎不相信他所看到的。他回忆说,这是一个『李伯大梦般的经验』。在1998年以前的『过去的日子』,当危机或问题出现时,亚洲领导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总是『华盛顿怎么想?』今天,当有事发生时,他们首先要问的,是『北京怎么想?』」

「李伯大梦」是一个可以当成结论的词汇。可惜,处在世界变化的中心,还有一些清华校友在梦游。而被视为受到这个变化最大冲击的台湾,许多人也还没到梦醒时分。


检视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论坛】系Yahoo奇摩提供给网友、专家的意见交流平台,本文章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Yahoo奇摩立场。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