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政大学声制)

薛惟中|所谓的「乡愁」是什么?

「你有出过国吗?」每次被问到这问题,惟中总会特别尴尬,无论如何回答,好像里外都不是人。当台湾人在批评中国时,他总觉得立场为难,对于身分认同还存有一块模糊地带。虽然在台湾出生、长大,但「如果我很坦荡地说我是台湾人,那我就无法解释回安徽那么强烈的乡愁是从何而来。」

惟中国小五年级后,学校开始集合父母为外籍人士的小朋友,到辅导室聊天、咨商,询问他们在课业和生活上的困难,他无奈地说:「我觉得我们很正常啊,为什么我们会受到歧视和排挤?」求学阶段,甚至曾有同学在得知他妈妈身分后, 当众问他是不是共匪,种种言语暴力让他备感不舒服,而自己似乎也无法摆脱这种心理,好像那是他一生下来的原罪般,「事实就是我妈真的是中国人啊!」

惟中回忆起,曾在路上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老翁破口大骂中国长达数分钟,正当朋友想拍肩安慰他时,他只说:「没关系啦,也习惯了。」面对部分人士对中国的偏激言论,他早就习以为常,就算这些话在他心里扬起涟漪,他也会想尽快回复平静。

随著台湾对陆配态度渐趋友善,惟中开始愿意提起妈妈是中国人,但他语带保留地说,政大某些社团政治意识强烈,让他在学校讲话都要特别小心,有时脱口而出「大陆」两个字,身边同学就会揶揄他,使他难以忍受。对他来说,那只是一种惯用语,并不代表某种政治立场,然而这种情形屡次发生,他渐渐就不会主动向人解释这些。

年纪渐长,惟中回安徽的心境也越渐成熟,小时候抱持出国玩耍的心态,但上次大一再回去后, 深切体会到「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心情,原本正值青春期的表哥、表姐,一转眼再见面已为人父母,自己则多了舅舅的身分,「突然觉得自己好老。」他惊觉时间过得很快,许多年过去了,他们却对彼此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仅剩巨大的空白填补时间,因此渐渐地,安徽带给他的印象, 不再只是个观光景点,而是回家探亲的地方。

到目前为止,惟中回安徽的次数不到五次,「虽然生活在台湾,但每次回去那边,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乡愁。」当飞机再度抵达合肥机场时,他总有「沧海桑田」的感觉,会感慨地问自己:「多久没回来了?」在那待上半个寒暑假后,他又得启程离开。在这陌生的故乡,他总匆匆地来, 又匆匆地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