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相信豆瓣电影上对《浮城大亨》那些不痛不痒的所谓「点评」,什么没看到浮城,什么没有大亨,什么该拍成TVB剧集……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从人性和情感的角度来讲,《浮城大亨》即便有任何自我或被「赋予的」硬伤,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只要跟随「洋杂」的视角,你会发现一个从未见过的「全新世界」。

过去我们看到或想像的香港,一定不是《浮城大亨》里呈现的种种。但电影里那些沾满痛苦回忆的真实,的确很打动人。印象中,《浮城大亨》有三处最打动人。

一是疍家人艰苦的生活。也许是在下才疏学浅,以前真的不知道疍家人是很少上岸的,更不知道疍家人几乎无法接受教育,好在励志的「洋杂」替疍家人翻了身,见识了外面的世界,找到了自己的「根」和认同感。

二是「洋杂」与阿娣的爱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还记得「洋杂」求婚时,阿娣还要「唱歌」回应吗?传统得让人瞪大眼睛。当然,疍家人上岸后也是人,也会被美的事物吸引,但被吸引的背后却有更痛苦的「认同」让「洋杂」阵痛。

三就是关于港人的认同感。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人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是白皮肤,还是黄皮肤?「洋杂」已经替一部分认同感混乱的港人体会到了那种毫无归属感的痛苦。其实看的浅显点儿,《浮城大亨》就是一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