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人生:奇遇,不止是空间的移动

11 人赞了文章

在《奇遇人生》的第二期,马丁送给春夏一枚坚硬的石头。石头不圆,用马丁的话说,它代表坚强,流水打磨不掉它的棱角。这件看似不起眼的礼物是点睛之笔,因为春夏。春夏的脸,是一张文艺片的脸,温柔中带著叛逆的尖锐。出道至今,春夏是特别的存在。《小偷家族》在上影节展映时,她甚至因为抢不到票而去私信路人。

当期的节目主题是「追风」。在阿雅和追风向导的带领下,春夏去追逐龙卷风。这是不羁的人在做不羁的事。春夏热衷表达,聊职业谈爱情,言谈举止间是一种与其年龄不符的透彻。她说:「我们应该把所有的时间空隙都拿来想爱的人。」春夏追风,可以清风拂面,亦可风卷残云,恰如这位风一样的女孩。

豆瓣9.2分,《奇遇人生》成了近期节目中的黑马。从小S偶遇猎杀大象而哭到发抖到见证天生的「追风者」春夏,《奇遇人生》的重点显然不是一场简单的旅行,而是奇遇。什么是「奇遇」?我想,奇遇是1+1>2的,它不轻易遇到也不是遥不可及,但二者一旦遇到就是一种能量的释放。

奇遇,认识自我

对影迷来说,提到「奇遇」或许会想到安东尼奥尼的经典同名作品。电影讲述了年轻的安娜失踪,男友和闺蜜在寻找她的过程中发生的感情故事。这是一场关于「安娜去哪」的寻找,导演将这场寻找称作「奇遇」。伴随著疏离、隐忍、暧昧、恐惧,这场奇遇是一次认识自我的冒险,只是这场冒险并不值得炫耀。作为「现代爱情」三部曲的第一奏,《奇遇》折射的也是当下年轻人的情感焦虑,影片中的孤岛又何尝不像是大都市给人的孤独感?这样的奇遇,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

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中,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作家吉尔伯特在旅途中不断需找自我和真爱。在义大利吃,在印度冥想,在巴厘岛偶遇爱情,吉尔伯特的旅行像是《奇遇人生》电影版。时常问旅行是为了什么? 影片告诉你寻找,是一种永恒不变的主题,寻找情感的平衡,人生的平衡。这场「奇遇人生」最终却告诉你,有的时候为爱失去平衡,也是平衡生活的一部分。

一向以鬼马形象示人的小S在成为母亲后不断显露出温柔真实的一面。小S喜欢大象,她身上有一个大象的纹身,她有一张专辑叫做elephant dee,她写过一首歌叫做《被驯服的象》。当她在节目中偶遇大象被猎杀,那种面对镜头毫无掩饰的痛哭是戳人的。对于她来说,这场奇遇更能体会作为母亲的身份,对于观众来说,我们看到了一个再真实不过的小S。

奇遇,不止是空间的移动

我曾在读书时期参加过校园征文大赛,主题是「远行」。对于很少出门的我来说显然无法去写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余华写过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小说中的「我」并没有去看大好河山,而是经历一场车祸、一次哄抢。出门前兴高采烈,归来时遍体鳞伤。参照余华的小说,我写了《十七岁出门远行》。我并没有去写空间上的出门,而是十七岁的我穿梭到十岁时的我,再见十岁时的人,再遇十岁时的事,这何尝又不是一次奇遇?

旅行的愿望,在人身上是与生俱来的。对全体造访者来说,原本是同一个国度,可是在每一位旅行家的眼里,却又有见仁见智的不同。

伍迪·艾伦和马丁·斯科塞斯是纽约这座城市的记录者。伍迪·艾伦的纽约是「好看的」,成长于布鲁克林的伍迪·艾伦对纽约市中心曼哈顿情有独钟,毫不掩饰自己对繁华都市的喜爱。在电影《曼哈顿》和《咖啡公社》中,老爷子让男女主角在中央公园重复了同样的行径;而老马丁的纽约是「残酷」的,不管是《计程车司机》的灯红酒绿还是《愤怒的公牛》的 硬汉柔情,他总是以社会底层或非正常层次的人物去揭示赤裸裸的社会真实。

余华说过一句话:「外面的世界是通过内在世界的发现才能真正进入的。」奇遇,不止是身体在空间的移动,它是心灵上的飞翔。它可以是伊桑·霍克在《爱在黎明破晓前》的维也纳完成相识一世的邂逅,是《冈仁波齐》的朝圣之旅,是《遗愿清单》的生命狂欢,也是不停跑步的《阿甘正传》。

纪录片和综艺的一次奇遇

开头说,奇遇是1+1>2的。《奇遇人生》实现的除了「人」和「地点」的奇遇,也实现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奇遇。你无法用「综艺」或者「纪录片」去简单定义。比起综艺,它有著电影级的质感和纪录片的纪实色彩。正如导演赵琦在采访中谈到,「高水准纪录片制作团队跨界,能够给综艺带来不一样的角度,反过来综艺也可以赋能于每个人所在的自己狭窄的品类」。

旅游节目市场达到瓶颈之际,《奇遇人生》改变的不再是旅游组合和地点,而是不同视频形态结合后的新的表达方式。旅行自带「探寻」的属性,比起「展示」型的纪录片,旅行题材对于一档真人秀来说,环境因素和拍摄过程的不可预知都是天然的「台本」。试想,美食纪录片和综艺结合是否会有好的效果?很难说。

一种表达方式的改变对于观众的接受往往就是一种挑战。在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也能看到「新品种电影」。近期的《解除好友2:暗网》和《网路谜踪》,几乎没有实景拍摄,故事基本都发生在电脑桌面上。简单来说,观众就是就看几个人视频聊天。毫无疑问,这种全新的表达方式颠覆了电影,它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希区柯克和奥逊·威尔斯不会想到未来电影可以不用摄影机完成。假以时日,靠抖音拍出一部电影,也不是没有可能。

同样的,比如综艺《幻乐之城》。音乐+电影+现场的结合以及罕有的繁杂工程量,这种任性带有鲜明的实验性。它不再只是下饭综艺,而是考验观众的高阶审美。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中间,或许都还在摸索平衡点,但有人做了总比没人做要值得鼓掌,更何况还是用心在做。

作为伍迪·艾伦的粉丝,如果给我自己安排一场奇遇人生,那应该是去纽约的Café Carlyle咖啡馆。这里是梦露临终前和肯尼迪幽会的地方,它也曾出现在电影《蓝色茉莉》中。当然,最重要的,这里也是伍迪·艾伦固定演奏单簧管的地方。驻足《曼哈顿》Queensboro桥边的留恋,沉浸在《咖啡公社》里的霓虹闪烁。听完演奏,去中央公园打个卡,从电影里的对白聊到生活中的琐碎,感觉自己就是《安妮霍尔》里的小老头。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