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马偕医院小儿科林千裕医师,细心检视病患病情。(记者蔡彰盛翻摄)

2018-10-15 15:33

〔记者蔡彰盛/新竹报导〕1岁8个月的男童被家长发现走路姿势怪怪的,右膝肿了好大一包,核磁共振影像显示个案右膝明显积脓,医师发现满月时曾接种过卡介苗,怀疑可能是卡介苗接种后引发之骨炎、骨髓炎之类的不良反应。引流手术确认是结核杆菌感染,检体后经疾管署细菌培养确诊为卡介苗菌引起之关节炎。持续接受12个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已经痊愈。

由于卡介苗是活菌减毒疫苗,部分免疫力较差的幼童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常见且轻微的如接种部位局部脓疡、淋巴结肿大等,极少数幼童则会如个案一样,发生较严重的副作用,如关节结核、骨炎、骨髓炎。

不过结核杆菌繁殖速度慢,病程进展相对缓慢,当判断骨炎症状特殊,加上有卡介苗接种史,即使已经接种1、2年(个案发病时为接种后1年7个月),新竹马偕纪念医院小儿感染科林千裕主任强调,「有经验的医师会警觉怀疑可能是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并安排专属的结核杆菌培养,才有可能及早诊断、正确治疗。」

林千裕与小儿胃肠肝胆内科陈政忠医师、骨科李毅明医师也共同将此个案撰写成论文并获刊登于《美国热带卫生医疗杂志》,也期望能提供第一线医师临床诊断时的参考依据。

我国自2016年起,为降低接种卡介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同时参酌邻国日本经验,调整接种时程为出生后5至8个月,林千裕主任提醒,「有爸妈印象还停留在新生儿出生后在住院期间就会完成接种,为了加强孩子的保护力,记得主动带小朋友到健儿门诊施打卡介苗,最迟不要超过1岁。」接种后,注射部位1到2周内会呈现小红结节,之后逐渐变大,只有些微痛痒但不至于会发烧,4到6周后会形成脓疡,保持清洁干燥即可,3个月内会自动愈合结痂。若超过1岁才施打,施打前必须先做皮肤结核菌素测验,排除因婴幼儿抵抗力较弱可能已经受到结核杆菌感染,此外,施打前也要先确认孩子是否有免疫机能不全方面的问题,以免并发其他严重感染。

卡介苗虽然已经过减毒处理,但仍是活菌,施打后出现不良反应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家长除了日常照顾上多加留意外,若接种3个月后,注射部位仍有脓疡或伤口未愈合,或身上出现不明肿块,或有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类似骨髓炎的症状,务必带孩子到小儿感染科接受诊疗评估。

  • 核磁共振影像中,个案脓疡位于右膝上方(白色箭头处)。(记者蔡彰盛翻摄)

    核磁共振影像中,个案脓疡位于右膝上方(白色箭头处)。(记者蔡彰盛翻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