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手机回答,只好简单一些。

这句话应该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的话。根据我的阅读经验,冯友兰先生在简明版的《中国哲学简史》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最为重视人生境界,中国哲学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最终落实到人生境界上来。这个人生境界,我认为就是您所提到的精神成就。国学大师王国维有人生三个境界的说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理解,王国维的人生三个境界,说的是人生事业的三大必经阶段,而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学说,非常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哲学的特点。

第一是自然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像动物一样单纯地活著,是追求本能的幸福。

第二是功利境界。这是我们绝大部分的人所处的境界。我们会思考,会计算,会考虑什么对自己有用,是追求个体的幸福的境界。

第三是道德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我们不为自己,为社会做贡献,是追求社会的幸福。就像汉代董仲舒说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用现在的话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点都不考虑个人。

第四是天地境界。在这个境界,那就不得了了,成为圣贤了。相当于武功练到第四层,与天地同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时候我们追求全宇宙的终极价值和意义。

所以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回答完毕,不知道您满意否?欢迎留言指教!欢迎关注好玩的国学!


阿弥陀佛!由于古今智者由于当时社会诸多因素,同一句话各有千秋。如果自觉得利为受,若认不屑一顾则丢。读一个智者之著需配位深入,方能感受其境之微妙。看书不是看它写什么而是为什么此言论出于当时,这样就入机入境了。至于"精神成就"的怎么理解,那只能见人见智了。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