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年约有795万的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大学生找工作这一难题一直困扰著咱们的领导人,而这么多的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是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以「绘制新航线:创新和职业教育助推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摩根大通-亚洲协会「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7日在京举行。专家表示,中国经济正经历由持续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当前亟须提高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表示,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是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平衡,东部地区职业学校在发展规划、生源质量、学校建设等方面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平衡: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落后于普通教育,政府资金投入多,社会资本进入少,经费投入在名校和非名校之间马太效应问题突出;此外,还存在师资比例不平衡,用人单位歧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现象。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指出,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偏见。对于上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教育本身在中国发展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也不是很重视。近年来国家提倡工匠精神,讲大国工匠,这种宣传还有倡导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起到了好的作用,但是整体上看还需要进一步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经济正经历由持续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国家科技创新计划旨在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尽管有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和职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但他们无法满足当今工作岗位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产业。互联网+,人工智慧这些领域的人才需求量,薪资待遇水平也远远高于其他领域。比如互联网营销、UI交互设计、Web前端开发、产品经理、Linux云计算、Python、大数据、Unity、AR/VR、人工智慧开发等岗位。这时,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的高端职业培训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AAA艺术教育,漫动者计算机学校等等。因此,让教育符合市场需求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新一代的劳动力才能具备必要的技能,满足当前各工作岗位的需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