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印度经济在过去数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高度依赖美元贷款,该国也因此揹负了高达83.4万亿卢比(约1.19万亿美元)的公共债务。与印度膨胀的公共债务相伴的,是该国许多公司和银行之间的不良借贷现象非常多。

  在过去几年中,印度的银行业危机使许多贷款人陷入困境。也就是说,印度经济高增长指数背后,却是高企的公共债务和大量不良贷款堆积起来的。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印度经济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则越来越高。

  图片来源economist

  不过,公共债务风险是需要强大的外汇储备护城河作为屏障的。但尴尬的是,印度外汇储备约为4017.76亿美元,根据前面提及,与该国万亿美元之多的公共债务相比,构成了严重的倒桂模式。也就是说,印度的公共债务风险问题短时间内几乎得不到解决。那么,印度金融机构与许多企业之间的坏账问题能够解决吗?

  稍早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印度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清理陷入困境的贷款现象。其中包括资产质量审查,以确保所有坏账被宣布,对公共部门银行进行资本重组,整合小型银行,并为其许多贷款业务进行改革。印度央行去年表示,借贷者不得再用贷款重组计划来推迟承认坏账。并规定了180天的时间上限来解决坏账问题,以确保该国企业超过200亿卢比(约合2.91亿美元)的违约资产。如果公司错过了一天的还款,贷款银行必须将其识别为违约者。如果在180天期限内没有达成解决方案,银行必须在15天内对这些借款人提起破产程序。

  图片来源Quartz

  不过,事情的最新进展是,印度央行的上述解决坏账问题的规定正在宣告结束。美国媒体CNBC4月3日报道,印度最高法院日前宣布,印度央行在去年收紧信贷的解决方案这些规则“在法律上无效”。也就是说,印度央行此前关于规避该国银行业坏账风险的处理方案被叫停和废除了,这或将使印度的坏账问题再度加剧。对此,评级机构穆迪表示,这对于印度银行业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不良贷款的现象在印度要能又将增多。

  显然,这对于深入潜在债务危机中的印度经济而言,并非好消息。要知道,信贷问题不仅关乎印度的银行业,更影响到全球投资者对印度的投资决策。说到底,这是一个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经济信用的体现。在此之前,印度经济就因此而备受质疑,以下的几个迹象就可以说明问题。

  比如,英国电信公司沃达丰曾在两年前向印度发出仲裁通知,这是沃达丰公司针对其荷兰子公司VIHBV第二次就与印度之间的税务争议提起国际仲裁。但是,印度拒不配合,还指责沃达丰公司依照英印投资保护协定提起仲裁是一种滥用程序的行为。不仅如此,国际仲裁机构此前曾判令印度赔偿澳大利亚白色工业公司400万澳元加上为期12年、年利率8%的补偿。但是,最终印度方面是否履行仲裁结果,并不得而知。此外,日本企业日产公司此前也曾在印度艰辛的“讨债”之路,历时数月后,最终还是向国际仲裁机构提起对印度的仲裁请求。

  除了上述三起国际仲裁案例以外,包括德国电信、俄罗斯电力运营商Sistema、TCI塞浦路斯集团等企业,也都针对追溯税款、支付纠纷等一系列问题,都曾向印度提起过仲裁。印度的债务纠纷已在国际仲裁了20多起,位居全球之首。

  图片来源AFP

  值得一提的是,在截至2018年的两年间,印度发生了两次空前的“钱荒”,这与该国银行业的坏账问题也息息相关,对此,彭博社报道,银行丑闻、欺诈案、不良债务以及自动取款机无钱可取……,都是印度银行体系遇到的难题。分析认为,这些或都在成为诱发印度债务危机的潜在因素。(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