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中國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不堪入目”。如川軍,踏上戰場之時,吃不飽穿不暖,只有一雙破草鞋,至於武器,基本上是屬於赤手空拳的狀態。如此裝備下的中國軍隊,在裝備優良的日軍面前也是吃盡了苦頭。當然中國軍隊也在試圖改變現狀,如國民黨部隊便組建幾支精銳部隊,如宋子文的稅警兵團、蔣介石的貼身衛隊“憲兵部隊”等。

  但要說起國軍的精銳部隊,那些耳熟能詳的“德械師”、“美械師”以及“蘇械師”,想必纔是衆人關注的焦點。這這些部隊也被人稱爲是,國軍的王牌部隊。那麼這三大王牌部隊又是如何組建,戰鬥力誰強誰弱呢?

  德械師,是中德友好時期下,共同合作的產物,部隊番號“二十六年(即1937年)調整師”。德國之所以會幫助國民政府組建部隊,事實上是因爲國民政府承諾希特勒爲其長期提供低價優質礦產資源。抗日戰爭全面打響以後,德械師爲保護江浙財團的利益,曾在淞滬會戰與南京保衛戰中亮相,但不幸的是,幾乎全軍覆滅在日軍之下。更有意思的是,德械師中的精銳部分教導總隊,曾在南京淪陷後,在搶奪撤退渡口之時,被國軍友軍消滅。德械師的下場,也是令人唏噓不已。

  美械師,成立於1943年之後,國民政府與美國展開親密的合作,美國對國民政府提供大量的軍事援助。但事實上,這些用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中國軍隊,並沒有被派往中華大地的抗日戰場,而是被蔣介石一股腦兒全部派往緬甸。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中國遠征軍,雖說美械師沒有在出現在哎抗日戰場上,但在美英聯盟面前,也是出盡了風頭。遠征結束以後,這批美械師便成爲國民黨的五大精銳部隊,但最終還是倒在解放軍的槍下。

  至於蘇械師,便是得益於二戰時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但若以兵力總數來看,蘇械師的數量遠遠沒有美械師與德械師多,但要對於整個抗日戰場而言,蘇械師發揮的威力是巨大的。德械師得益於德國,而美械師得益於美國。但在德國1938年撤走軍事顧問,到1941年美國派駐軍事專家期間有着幾年的空檔期。蘇械師便是在此情形下組建起來的,最出名的一支部隊是“第200機械化步兵師”,最著名的戰鬥便是崑崙山戰鬥,但最終還是倒在遠征路途中。要說這三大王牌,誰強誰弱,或許蘇械師在戰績方面更勝一籌,而美械師則在存活率方面獨佔鰲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