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日軍拼刺刀要退子彈」是個流傳已久的謠言。

然而題主所稱《步兵操典》里並沒有這樣的規定誒……是某些軍迷自造的槽點(劃掉)操典吧?

以下摘自沈克尼的博文:侵華日軍作戰訓練的依據——《步兵操典》

我國的小說和影視作品中,侵華日軍在衝鋒肉搏的白刃戰中,有日軍嘩啦嘩啦退子彈的描寫場景,據說是演習中怕走火傷人,以至於教條到實戰也是如此。歷史果真是這樣嗎?

我曾認真翻閱日軍明治時期至昭和時期四版《步兵操典》有關部分,以及日軍《劍術教範》中步槍刺殺部分,並未找到根據。反而發現明治時期以白刃戰大勝俄國軍隊的日軍《步兵操典》第178條《銃劍突擊》即上刺刀衝鋒的演練和作戰中,強調火力而非刺刀。如「在最前線的各個小隊做舉槍射擊的準備,後方的小隊盡量佔領有利地形再次進行追擊射擊。」在大正十二年及昭和十二年兩種《步兵操典草案》中則提到,預備衝擊時,右手緊握槍身,槍口向上,左手握刺刀座,當發出「突擊」令時,要求勇猛、果敢、以壓倒敵人的氣勢吶喊著「衝鋒」向敵衝擊肉搏。還提到當聽到預備的號令,射擊時槍要處於「安全裝置」,我理解是關保險。然而「關保險」這一條,經過戰鬥檢驗後在定稿的日軍1940年版《步兵操典》中被刪除。我曾見到當年日軍大本營《戰訓報》中分析介紹美、英和加拿大軍隊的步槍刺殺訓練和特點的專題報告。昔日侵略者兇殘,但在作戰中其教條和愚笨也是有限的。個人認為栓動式步槍只要在射擊後留一發空彈殼在槍膛里,即便不關保險,也已經相當安全了。


關於這個問題我問過我爺爺,他說三八式的保險在槍栓尾部,用手掌按住旋轉就可以打開關閉,動作和拉槍栓很像……至於要不要退子彈,退五發子彈顯然很耗時間,不如射擊一發後不退彈殼,這樣的話走火的幾率基本為0。另外三八式步槍的刺刀真心好,這麼多年沒怎麼銹,被身為熊孩子的我折騰了五六年,現在還是輕鬆開鐵皮罐頭不卷刃,雖然我爸說我有拉環不用純粹裝逼,還把罐頭盒撬成狗牙了。
他們拼刺刀時當面不開槍,但會在拼刺刀的中國軍隊側後布置1,2挺輕機槍……

是不開槍的 不然誤傷大了

現在集中在退不退子彈的問題上 不知道哪位知友可以提供一下


三八大蓋穿透力強 一槍下去誤傷太多了

要退子彈的。

日軍使用的步槍主要是三八大蓋,其使用6.5mm子彈,彈道穩定,侵徹力佳。然而,在近身的白刃戰中,侵徹力的武器並不佔優勢。原因如下1、除非擊中致命部位,否則很難給對手造成較大的傷害。

2、當子彈貫穿後,彈道變得不穩定,再次擊中後極易造成更強烈的空腔效應。由於白刃戰中敵我雙方位置混雜,所以誤傷戰友的可能性很大。具體數據我忘了,但是白刃戰中死在自己人手裡的日本兵好像不少。

綜上,要退彈的

________分割________

中央軍裝備的拼刺步槍是中正式步槍,日軍的拼刺步槍則是三八大蓋,不妨將兩者比較一下。加裝刺刀後,中正式步槍長1.685米(槍身1.11米+刺刀0.575米),三八式步槍長1.801米(槍身1.276米+刺刀0.525米),相差超過10厘米。這意味著什麼呢?你不妨先量一下自己前胸到後背的距離,就會發現,如果你用的是中正式步槍,刀尖還沒碰到對方,鬼子已經刺中你。(引自網路)

日本的刺刀鍛造的很棒,質量比中國的好了不知道幾百倍,日本單兵素質比中國兵高,所以前期的白刃戰中,日本兵幾乎是以一抵三(數據來源網路),在近身戰中,他們也就沒必要開槍了,子彈也很貴的好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