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奥林匹克委员会(EAOC)日前召开临时理事会决议,对于2019年将举行的第一届东亚青年运动会,取消在2014年10月经东亚运动会联合理事会9个会员投票决议,原已由台中市取得的主办权。此一决议做成后,台湾朝野多声言「政治不应干涉体育」,而具有台独意识的民进党执政当局,则更强化「被中国打压」的印象。然而,如果台中市被取消赛事主办权属于「政治干预体育」;那么,台中市当年取得主办权实有赖于大陆的「放利」,这难道就不算政治干预体育?

东亚奥林匹克委员会属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体系,台湾原本可创下首度主办奥运体系国际运动赛事的纪录。但由于台中市政府及民进党执政当局,坐任在国际运动赛事中以「台湾」名义取代「中华台北」的政治诉求,逐步的酝酿与发酵,终于导致中国大陆出手,让台湾执政当局了解,「放」出去的就能「收」回来。

事实上,自从1971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乃至于1979年美国和中国大陆建立邦交关系后,我们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几已失去了「中国奥会」的代表权,但并不可能以「台湾」名义成为国际奥会会员国。1981年,在全力争取之下,先和国际奥会协议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名义成为会员;1989年再和大陆的「中国奥会」签订协议,同意未来在国际奥会体系的运动赛事中,双方各以「中国」和「中华台北」的名义同场竞技。此一奥会模式运作迄今三十多年,并还成为我们参加其他国际组织活动时所援用。

1989年两岸间签订的协议,正是迄今在国家尚未统一前,我们得以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前提,而当时之所以和大陆谈判后签订协议,这也是因为大陆的发展受到国际间的重视。然而,随著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兴起,台中市能在2014年10月经会员投票,面对大陆杭州也申请了成为候选主办城市,最终实质上仅击败另个申请者蒙古的乌兰巴托市,就赢得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的主办权,关键即在于中国大陆的支持。

由于国民党执政时期坚守中华民国的立场,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原则,故能在艰困的国际环境中,为运动选手参与国际运动赛事找到突破点。反之,若藉著国际运动赛事孕育「台湾正名」的氛围,这已是朝违反1989年两岸协议的方向迈进。当年台中市得到主办权,亦多得力于大陆的支持或暗助,如今大陆对背离「中华台北」发出警讯,若说这是「政治干预」和「打压」,但「台湾正名」难道就不是「政治干预」?且当初大陆若不协助台中市,又何来现今所谓的「打压」?

【大华网路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