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实习第一天的工作是整理劳动合同,当时公司三百多人的劳动合同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全都放在一个文件柜里,负责带我的主管人很随和,帮我列印了一份现有人员名单,让我负责把这些合同里面现有的人员以及离职人员区分出来,然后按照部门排列整理,本来以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结果竟然换了不同的几种方式才把事情顺利完成,起先我将上面标了部门的人员分别整理,核对一个,然后放一个进文件夹,企图一步到位,以为这样是方便的方式,1小时候发现这真是一个再愚蠢不过的方式,因为我似乎一直都在不停的打开每个文件夹,却找不到合适的资料,当然这样最终也能把活干完,可是这个太耗费时间而且极其枯燥,何况还有一大叠其它的单子,懒癌告诉我不能这么干,于是我便把剩余的部分准备按照部门进行拆分,这个时候发现随和的小姐姐给我的两页人员名单太乱,明明是要我按照部门划分,却给了我按照入职时间排序的人员名单,直观性不够,于是便去问小姐姐能不能给我电子名单,小姐姐倒是爽快,立马就发我了,重新打了名单之后,让小姐姐帮忙搬来了一个桌子,开启了我的「流水线作业」,现把人员不管离职未离职,按照部门不同分开放置,再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按照名单对照,将离职人员清除,接下来就是旁边一叠「包罗万象」的纸张归类了,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再进行匹配,最后终于在下班前完成所有工作,不得不说这种事情真的是用流水线的方式最顺手;

那么问题来了。。。

上班第一天整理合同,你能学到什么?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个苦差事吧,一脸不情愿的去做,但我倒是没有,乐在其中,合同和人员档案是什么?是这个公司的核心机密好不好,你一个小职员刚进公司能接触到公司薪资标准么?会给你看到公司薪酬水平么?答案当时是不可能了,但是整理合同的你却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到这些,当然我不是什么商业间谍,一个学生也没多大心思;不过就顺带看了下公司有几个部门,各个部门有几个人,部门负责人是谁,负责人有什么过往经历或者一些个人资料什么的;但是这些对于小白来说真的已经够了好不好,最起码你对公司有个大概了解了。在这里我想告诫一下各位hr从业者,员工档案最好不要给刚入职的新人碰,不要给自己或者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我想当时她们也没想太多吧,大概是谁都不愿去做这些整理的工作,而且我只是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就顺手交给我做了。

后来我自己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做人力资源负责人,开始也带了个实习生,看著小姑娘做事挺积极,人也很阳光,就想让她多学些东西;于是在第2个月的时候我让她抽时间去做下整理员工档案的事情,本来是想让她了解下公司员工的背景以便更好的和业务部门沟通,结果小姑娘嫌麻烦一直到4个月后实习结束,都没做这一件事,算是挺遗憾的一件事吧,有时候真的决定有些人只是看上去聪明些,反而像我这种看起来有些愚笨的人才把事情想得更深一点吧,后来实习结束小姑娘跟我说感觉在创业公司学不到太多东西,所以毕业想去大公司试试,我没有做挽留,只是夸赞了几句,顺便祝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总结:敲黑板

作为职场菜鸟,不要有被害妄想症,以为前辈给你一些看起来不太重要的工作,就是欺负你,她们可没那么多时间去欺负你,现实的职场不是电视剧里面的宫斗剧,只要对自己没有威胁,大家还是喜欢与人为善的,就拿整理合同那件事来说吧,对于后来我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得公司大多数人在公司的角色,功不可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