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是蒙古民族一项由来已久的重大文体娱乐活动,一般在夏季的草原上举行,既有娱乐性,也有崇尚勇武的竞技性。如今,那达慕已被列入全国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那达慕上活动很多,既有马头琴演奏、好来宝说唱等文艺项目,也有特技马术、打驼球、叨羊、蒙古象棋等娱乐项目,重头戏则是男儿三艺表演:即搏克、赛马、射箭。我作为重点逐一介绍。

蒙古族有则谚语:「哭著哭著成人,摔著摔著成搏克」,搏克是蒙古语,是结实的意思,这里是指强壮的摔跤手。那达慕上举办的搏克比赛,按参加人数分为32、64、128人等不同规模,比赛不设轮空,单淘汰制,基本就是一跤定胜负。摔跤服是一种传统式样,上衣摔跤坎肩,蒙语叫做卓多格,为皮革、白帆布、缎子等材料所制成,均镶有铜钉。下衣肥大宽松,用20尺白布缝纫而成,头缠红、蓝、黄三色头巾(蒙语称希力布格)。脚上穿的是蒙古靴或马靴。著名的摔跤手脖子上还佩戴五彩绸,这是类似现代拳击金腰带一样的身份象征,称为景噶。

出场之前,摔跤手高唱邀跤歌,歌词大意是摔跤手快快出场。伴著歌声,双方博克手跺著脚呈雄鹰展翅飞翔的身姿和步态入场,这种步法叫鹰步,场面非常震撼。退场时也以鹰步退出,只是动作不似出场时那么英武激昂。在比赛过程中其中一方膝盖以上任何部位著地都算败。经过激烈较量,胜者主动上前安慰告负者,后者则解开腰带认输,胜者跳著鹰步到观礼贵宾区施礼后退场。经过一轮轮激烈的争夺,最后夺冠的摔跤手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崇拜的偶像。

赛马一般自愿报名,数额不限,形式多为草原上的直道比赛,个别特殊场合设置难度更大、观赏性更强的障碍赛。比赛时男女均乘骑无马鞍的骟马,赛程20-30公里。另一种为赛走马,更考验骑手骑术,比赛距离5公里左右,全胜者除领先外,比赛全程不能有垫步、窜箭等闪失。

在那达慕大会上举办的射箭比赛,射手一般在25米开外,引弓射直径为1.5米的圆形靶标。靶标从外向内依次为白、蓝、黄、绿、红五种颜色,比赛分为立射和骑射,规则是分男女不分年龄,以精准度论胜负。蒙古族谚语说「瞄准眼睛不射鼻子」,也见射术的精准,这是从小习练的结果。蒙古族儿童从小喜欢玩射箭游戏,不一定个个都成为神箭手,但通过亲手制作简单弓箭互相比赛,还是磨砺了眼力、臂力和精准度。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最重视的一个节日,就如同汉族人对于春节的重视程度一般。每年农历六月初四,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就开始筹办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他们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伴随著大自然的芬芳,一边在草原上载歌载舞,一边进行著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男人们之间的摔跤,骑马,射箭比赛等活动。

人们都很重视这个节日,每家每户的男人和小孩子都会报名参加这些比赛,在赛场上,他们挥洒著汗水,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秉持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一起在草原上好好的玩上几天,也当是给自己的一个休息和放松。男人们展现著自己雄性的力量,女人们一边看一边聊天,真的是有滋有味,其乐无穷。那达慕大会是草原儿女非常珍惜的一个节日,一年的快乐和开心时光都来源于这个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每年7、8月份举行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蒙古民族的人们身著蒙古袍,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举行这一娱乐大会。

每当举行那达慕大会的这一天,牧民们有的骑马,有的乘车聚集到举办地参观或参加这场盛会。看吧,那姑娘、小伙子们在欢快的歌舞后,便进行一系列的比赛活动。1.摔跤:选手们脖颈上围著五彩饰物「江戈」,脚蹬马靴,上身穿著一件皮质坎肩,下身穿著肥大的绸质摔跤裤,围场一圈进行跨步上场,接著与对手进行较量,一比高低。

2.赛马:看吧,骑手们将自己与爱马打扮一新,在裁判员一声令下,骑手与马儿合二为一,策马扬鞭,飞驰在草原上,到达终点后,骑手将彩旗挥舞,冠军就是草原上的巴特尔,在最受赞誉的健儿。3.射箭:这项比赛部分男女,别以为那达慕大会的比赛活动都是男儿们显露绝活,女子们也毫不逊色,只见那些蒙古女子们,一个个手拿弓箭,神清气爽,在裁判员宣布发射之时,每位选手瞬间瞄准远处的靶心,拉满弯弓,绷紧弦儿,在你一眨眼的功夫,就会看到靶心上的箭已经稳稳地射在其中,你只有佩服的赞叹声。除了这些还有马球、武术等项目,一个个活动内容精彩纷呈,紧张而热烈。

美丽的内蒙古欢迎你,每年的7、8月份真是草原最美的时候,想要一览那达慕的精彩活动,那就明年的夏天,不见不散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