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将来过度发展,会加重邻近景点的负荷。

为进一步推广绿色旅游,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研究发展西贡北潭涌,作为绿色旅游枢纽。北潭涌是西贡郊野公园的入口,并设有小巴前往地质公园,每逢周末吸引大批游人前往,惟旅游业界称,该处塞车问题严重,外地团惯常不会取道于此。山艺界及环团则直言,北潭涌的旅游配套已算完善,扩建基建意义未明,担忧将来一旦「中门大开」过度发展,会加重邻近景点的负荷,有机会破坏自然面貌,影响本地游人到访意欲,建议未来同步完善其他配套,多线发展。

北潭涌是西贡郊野公园的入口,并设有小巴前往地质公园。资料图片

刚出炉的《施政报告》提出,研究发展北潭涌作绿色旅游枢纽,通往西贡郊野公园和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门户,以进一步推广绿色旅游。早前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商经局正与渔护署、建筑署构思,研究在北潭涌巴士总站现址,兴建旅客中心、商铺及泊车位等设施,方便旅客简单补给。多个业界指北潭涌的绿色旅游潜力高,惟发展计划不获看好。

位于大网仔路的北潭涌巴士总站,被认为是西贡郊野公园的「大门」。香港山艺协会创办人兼总教练梁梓浩指,该处一带有烧烤场、度假营,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也可在该站乘坐小巴到万宜水库东坝参观地质公园,加上毗邻又有上窰民俗文物馆,在下一个巴士站则抵麦理浩径第一段的起点,故每逢周末均有大量人前往,「每小时至少有几百人,踏单车的人、行山队会不同时间前来,郊游者有长者,亦有幼童,大家短暂停留就会出发前往其他地点。」

北潭涌拟拓绿色游。

香港入境旅游接待协会会长林和忠称,最近两年地接社所承办的绿色旅游团有增加趋势,小型深度团有兴趣到麦理浩径、卫奕信径远足,不少人也会到访南丫岛及坪洲等岛屿,而地质公园更是内地、东南亚旅客喜爱的特别景点之一,但目前的旅行团皆是于西贡市中心乘船,「一来坐船风景好,二来整团人包船只需几千元,人均费用不贵,所以更多人喜欢坐船。」

西贡素来被称为「香港后花园」,经常在该区带队的梁梓浩坦言,西贡市中心一带在下午4时后的塞车问题严重,若扩大发展北潭涌的绿色旅游配套,亦难保周边道路的承载能力,「大网仔路很狭窄,全部人塞死一条路出入会『冧档』。」林和忠认同,北潭涌的交通负荷有限,仅西贡及马鞍山两条道路驶入及一条路线离开,故旅行社带团到西贡周边景点时,为免塞车多数不会取道该处。

环保触觉高级项目经理何嘉宝担心,将北潭涌发展成具规模的中转站,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压力,例如不带走垃圾、涂鸦等问题。资料图片

若发展北潭涌为绿色旅游枢纽,林和忠预计,本地游客或自由行旅客将较得益,惟大网仔路沿途尚有不少豪宅及村屋,他质疑发展计划的负面影响更大,日后的交通问题可能有如假日的大美督或红叶季的大棠般严峻,惹起当地居民反对发展。

事实上,山艺界及环团也不看好北潭涌的发展计划。梁梓浩表示,现时北潭涌巴士总站已设有停车场、公厕、烧烤场、小食亭及旅客中心等配套,渔护署管理得宜,环境也自然优美,「『山竹』吹袭后,署方用塌树制造了一些栏杆,加入其他建筑不知会否格格不入,再者郊游者惯常在西贡市中心补给,新增商铺的意义未明,但随时因大兴土木而失去原有的大自然风味,甚至因人流过多,影响原本希望在郊外享有宁静环境的人。」

绿色力量高级环境事务经理单家骅也称,现时在北潭涌已经设有游客中心及泊车位等设施,且多数兴建在非郊野公园范围内。他称,大部分北潭涌面积已被划入郊野公园范围内,在避免影响郊野公园范围的前提下,他称难以估计设施如何加建,「除非在同一个停车场加建多一倍的车位。」但他同时指出,现时外来车辆经北潭涌进入郊野公园须申请许可证,每日有严格限额,不大幅放宽配额的前提下,北潭涌已正在发挥枢纽作用。

环保触觉高级项目经理何嘉宝则担心,将北潭涌发展成具规模的中转站,会为相邻自然环境造成压力,加上景点位置偏远,难免增加清洁压力,「当游客增多时,便相对难以控制他们的行为,例如不带走垃圾、涂鸦等问题。」她认为,当局倡议发展绿色旅游枢纽的同时,应同步考虑其他措施,例如要求进入的旅行团必有认可导游随行,并且小心评估加建设施对自然环境的负荷。

与其提升北潭涌配套,林和忠更希望政府于白沙湾码头增加旅游巴泊位,「有时西贡码头太多游人,业界会改于白沙湾上船前往地质公园,增加旅游巴泊位有助分流。」梁梓浩则盼政府把使用率较低的烧烤场改建为指定露营地点,满足爱好者的需求。绿恒生态旅游总经理谢宇德建议,当局应思考加强海上交通配套,多线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