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喝牛奶有不少误区,不少人认为:空腹不宜喝牛奶。其理由是:空腹的时候,急需补充能量。这个时候如果喝了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就会变成能量,不能用来合成人体组织,因而造成蛋白质资源的浪费。还有种说法:空腹喝牛奶,其中的蛋白质遇到胃酸会结成块,对消化吸收不利。

其实,这些说法都存在一些问题。牛奶中含有3%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人体的吸收利用率高。但是牛奶中同样含有4.5%的乳糖和3%的脂肪,这些营养素都可以为人体供应能量。另外,牛奶中含有B族维生素,它们可以帮助人体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变成能量。

所以,空腹喝奶并不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至于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在胃中成块,是因为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遇酸沉淀的特性,牛奶被胃酸凝成小块,和牛奶经过发酵变成酸奶的原理是类似的,没有人会认为酸奶不易消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喝牛奶后有腹胀腹泻问题,那么的确不宜空腹大量饮奶,还是吃些淀粉类食物之后再少量多次地喝牛奶为好,最好能饮用酸奶。在以前,提出不能空腹喝牛奶,是因为当时牛奶的生产、供应等不足,大多数人喝牛奶的机会较少,不少人出现「乳糖不耐受

」,一喝奶就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如果喝得太急,特别是空腹喝奶,症状就会更加严重。然而时代不同了,居民饮食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很多孩子和年轻人从小就经常喝牛奶、酸奶,消化牛奶中乳糖的能力很强,即便空腹喝牛奶,也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那么,所谓「空腹不能喝奶」的说法,也该改一改了,至少要加个前提,不能一概而论。

—完—

*本文图片源自网路

马冠生博士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

·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 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 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