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理債權資產的特性

因基礎資產以應收賬款為基礎,與應收賬款債權為基礎的證券化產品有其相似性,保理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特性及表現出的一些細節上差別摘要如下:

(1)基礎資產為保理融資債權,入池資產筆數較少,單筆資產本金餘額佔比超過10%;

(2)資產收益率較高,期限較短(不超過3年,1年以內居多),資產擔保方式多樣(信用、保證、抵押、質押等),一般含回購條款(有追索權保理),資產的主要償還來源是應收賬款涉及買方的回款;

(3)基礎資產在融資人或買方、行業、地區等方面的分散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個別風險;

(4)一般設置循環購買結構,循環購買的具體機制直接影響產品分配;

(5)資產基礎為應收賬款的二次轉讓,合格標準對資產選擇較為重要。

二、保理債權資產評級的重點

從資產的評級或資產的質量來看,『資產支持證券的信用等級』指的是評級機構對受評證券違約風險的評價,即受評證券本金和預期收益獲得及時、足額償付的可能性。評價綜合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結果:

(1)定量分析是以基礎資產整體信用風險水平為基礎,結合一定的交易結構,通過壓力測試評價現金流保障程度,考慮主體增信後得到初始評級結果;

(2)定性分析則考慮交易蘊含的各類風險因素、參與機構盡職能力等,決定對初始評級結果是否調整。

首先,基礎資產的整體信用風險水平由單筆資產的信用資質、集中度、相關性、回收率、宏觀經濟假設等決定。一般需要首先評估單筆資產的信用質量,構建基礎資產信用風險量化分析模型,運用蒙特卡羅模擬方法模擬違約事件,通過百萬次模擬後輸出基礎資產違約分佈和損失分佈,得到了受評證券達到不同的信用等級需要承受的違約比率以及損失比率,確定受評證券的信用等級上限。

其次,需根據交易約定的交易結構和特定壓力條件進行現金流分析及壓力測試,以反映超額利差、信用觸發事件、現金流支付機制等交易結構特點,計算壓力情景下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在每個兌付時點對優先順序證券本金和預期收益的覆蓋程度。

現金流分析包括正常情況分析和壓力情況分析,主要是依據目標信用等級對受評證券進行現金流覆蓋測試,得到由現金流覆蓋測試決定的受評證券等級上限。如果同一債務人的入池資產集中度過高,可能會對整體資產池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所以還需要考慮大額債務人的集中違約風險,通過設定受評證券的信用增級量不小於資產池中低於該等級的資產組合所佔比例來實現。

取上述上限級別中的最低級別即為量化模型指示的信用級別,此時考慮差額支付或第三方擔保帶來的主體增信的影響(如有),主體增信因素將至少維持量化模型指示的結果。

最後,評級機構會結合交易結構風險、參與機構盡職能力等要素的定性分析,決定對上述結果是否調整,最終公司信用評審委員會經過綜合考量會得到最終的評級結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